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
中医认为道生一气,一气周流,动是气的根本特征。对于恒动的一气,可以两分为阴阳两种趋势,阴指向内和向下的趋势,阳指向外和向上的趋势,阴阳趋势的互化和交感称作三,这种运动形成和摧毁万物。
进化论的哲学意义是巨大的,自然演化出来与上帝创造出来,高下立判。
同样,对于恒动的一气,也可以分为五行这五种趋势。
阴阳五行八卦都是前人描述世界运动变化的手段或者理论模型。
气是有功能的能量。不仅物质世界是由气构成的,依赖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层面同样由气构成。比如喜气洋洋,杀气腾腾,暮气沉沉。
这里有个化的问题,气化,化生,就是气可以转化成有具体形象的物质,有具体形象的物质也可以转化成无具体形象的能量。万物由气构成,由气化生。用二分法不断向细微层次寻求世界的本源是无效的,因为世界的本源是气。
气走的路就是道。
气是后天的,是现实世界的基础。道是先天的,早于天地宇宙,是气的基础和气运动规律的规定者。
比如说用五行的模型,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变化趋势都有生长化收藏五种。所以人体也秉承此趋势,有五脏五种气机变化的趋势。后天是可以说可以分辨可以靠理性理解的现实世界,先天是不可指无法说的。
阴阳概念的明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明确,阴阳便是神兵利刃,无往而不利。
气,在中国学术体系里,是不可分割的元概念。就像原子是化学里不可分割的元概念。
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有相对的两个相关的物才能分阴阳。
阴阳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核心,能容纳一切的核心,对三才四象五行的理解也应该是这样,否则只能算绕圈圈,不得其门以入。
阴阳也是是描述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变化趋势的理论模型。一气含阴阳,阴阳和于一气。比如人体吧,阳气升得太过,离开了这个身体系统,那就不是这个系统里的阳气了。怒发冲冠就已经是极致了,一发怒死了,生气离开了人体,和人体这个系统就没有关系了。流水不腐,源于流水有自净能力。你开个造纸厂,废水直排小河,超过他的自净能力了,河道生态系统就死了。
阴阳不是本源,一气才是。
我的理解,水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还是水,只不过相对而言能量状态不同。阳表达的是向上向外的趋势,或者说吸收能量的趋势。阴表达的是向下向内的趋势,或者说释放能量的趋势。
能量的存在必然有一个状态,具有一定的属性,怎么保证能量的属性与其它兼容,乃至一气周流?
物质向自己的中心以光速塌缩时,也就是黑洞状态,可以认为是阴之极。反之,白洞可以认为是阳之极。不同状态的能量具有不同的功能吧。
如果气是一个实在之物,就不太可能一气周流。
气不是东西。
不是东西就是空无嘛!说这么多其实又回到了认识论问题,即感性事物如何与知性概念对接。
东木西金凝固态,南火北水非凝固态,不是东西还可能是水火。
水火只是运动趋势,运动就必须有个运动主体,即谁在运动,答案是气,但气是啥就莫衷一是,不得而知了。岐山用了存在主义哲学观:存在先于本质。即用个体的特殊性去消解普遍性。
中国秦汉时期哲学的定义为:先走运动的气,当气的运动滞固后,形成了不动的素,质介于两者之间有型有运动,但运动和形态都有限。所以气,即是运动的最基本单位,又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白虎通义天地篇》。
汉代是中国哲学观定调得时代,是对先秦诸子的总结,就像柏拉图是对希腊哲学的定调,汉代是古典唯物主义真正建成的时代。
气是有功能的能量,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气的功能的表现形式。有诸内必形诸外,内部是阴阳状态,外部表现为精神状态和发肤颜色气味温度等状态。有诸内必形诸外,内部是阴阳状态,外部表现为精神状态和发肤颜色气味温度等状态。
(气) 雲气也。气氣古今字。自以氣爲雲气字。乃又作餼爲廩氣字矣。气本雲气。引伸爲凡气之偁。象形。象雲起之皃。三之者、列多不過三之意也。是類乎從三者也。故其次在是。去旣切。十五部。借爲气假於人之气。又省作乞。凡气之屬皆从气。
气,语焉不详,后来又造个“炁”。
许慎认为气在古代最初指云气之形,后人作氣字指生发之气?再后来又造出餼指水谷精微?
气应该属于五行之类的概念形式,不能从内容上去探究。
有诸内形诸外。没把握的不说,超出时势的不说。所以言不尽意。汉代谶纬流行,好为纬言。规定性的东西很多,但内核的认识却不足。可谓以已昏昏使人昭昭。如果把汉代比喻为花叶,先秦便是枝干。花叶年年异,枝干终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