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濛江故事丨濛江的六爻山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报刊书章。有诗词集《心茗集》一卷。编著有地方风物志《濛江史话》、方言志《土音雅字》各一卷。
图为从新马北望神岭
濛江的六爻山
何海荣
乱石危矶急濑声,扁舟泛泛水中萍。月当秋夜十分白,天到遐荒一倍青。引路哨船鸣鼓吹,前山军堡出旗旌。回头便有开怀处,无数峰峦列翠屏。(过十二矶)
这是明代诗人桑悦在弘治年间(即明孝宗在位年间)自长沙调任柳州通判,赴任途中乘船途经过十二矶时所作。
注:桑悦,(1447-1513)明代学者。字民怿,号思亥,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为人怪妄,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工于辞赋,所著《南都赋》、《北都赋》颇为有名。
这首诗的诗题涉及了一个地名--十二矶。
明代章潢在其所撰的《图书编》卷四十九说:“五屯要害,按广西五屯所,居荔浦断府江、藤县之中,当断藤峡右臂及白石寨、十二矶、濛江口之冲爲诸猺要道,其间山泉佳树木丰丽,田沙衍沃、足以裕其居而遏其患。洪武间立所近増置城堡,集獞兵以守之,借其力以爲用亦一隅雄镇也。”(编者按:《明史纪事本末》所说“盖有孤藤渡峡磵如徒杠也。南截浔水为府江,自藤峡至府江约三百余里,地惟藤峡最高”。府江则是大藤峡一带江流。)
注:章潢(1527年—1608年),字本清,南昌(今属江西)人。授顺天训导。构造“此洗堂”讲学,从学者甚众。编辑有《图书编》,著作有《周易象义》、《诗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札记》、《论语约言》等书。他一生中,从少到老,口无非礼之言,身无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无非礼之书。与吴与弼、邓元锡、刘元卿号“江右四君子”。卒,私谥文德先生。
明田汝成撰的《炎徼纪闻》卷二也说“:成化元年六月,雍偕诸将会南京议进取…… 明年正月,既望班师,……至于藤县五屯,藤峡之左臂也,实生獞人与猺异党。洪武初,獞首覃福亲率其党八百人愿充戎伍,高皇帝嘉之,以福为正千户,使率其属编隶桂林。福既物故,而部曲散亡,潜归故窟,生齿日夥,今且三千。先此藤峡之役,臣遣千户李庆招之,诸獞莫敢提刃应援。臣以为南蛮之俗,惮见流官,兼怀旧穴。曩者远驱省界,所以脱籍逃亡。若比照迁江屯所就,于本土开设千户衙门,因俗统治,以李庆为之酋帅,以福孙仲瑛为之吏目,筑城分哨,以控东隅,而黄丹、白马、濛江十二矶有警,皆其责任。如此则防御稍周,峡贼必敛。”
注: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其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历官西南,谙晓先朝遗事。
这两段史载说明了二件事:一、当时的峡寇非常猖獗。二、黄丹、白马、濛江十二矶有警,十二矶属于濛江的。那么十二矶是在那的呢?
图为嘉庆刊本的藤县地图
《殿粤要纂》中沿江以外均为瑶民
明代前期,藤县、平南、桂平都是瑶民聚居的地方,藤县的西江河段由于走马滩一带滩浅峡窄,经常有瑶民出没于此劫掠(史称峡寇),而官家与汉民多居住在洪武二年设立的屯堡。当时广西之谚云:“■〈米上皿下〉有一斗米,莫沂藤峡水。囊有一陌钱,莫上府江船。”(见明田汝成撰的《炎徼纪闻》卷二 )
同治刊本《梧州府志》及嘉庆刊本《藤县志》皆云:“六爻山,县西八十里,峭绝临江,山形六叠,酷似卦爻,山麓为十二矶,络绎相属与白马堡对持,为峡寇出没处,明天顺中,学士钱溥使交阯过此遇警,因赋拒贼行”。(编者按,据考证为天顺六年)
《拒贼行》的全诗如下:
拒贼行
(明)钱溥
古藤逆行四十里,白马浦头急如矢;
挽舟方渡十二矶,蛮贼已屯山树里。
兜鍪海战纷如云,出船仰望疑我军;
高张强弩发毒矢,始信贼势来成群。
柴公楼船盛旗帜,贼欲先登浑无计;
弸然七矢伤四人,众皆错愕将焉避。
赖公挥刀督其进,善射复数陈勇士;
徘徊且却向中流,脱此虎口良不易。
是时官军满哨船,远视胜负不敢前;
头哨闻风已赴水,后哨看贼登山巅。
贼初凌晨劫村落,满船铜铅意殊乐;
忽遇帆樯蔽岸来,竞寻生路将船泊。
我军有一统率者,剿绝其后解诸缚;
忍使媚女并幼男,盼盼青天去从恶。
计不出此心茫然,贼反小视来侵虐;
亲身目睹尚如此,道路传闻谁复许。
寄去征夷大总兵,将士勇怯当先取。
注:钱溥(1408~1488),字原溥,号遗庵、九峰,华亭(今属上海)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因蔷薇露诗称旨,受检讨,历任春坊左赞善、侍读学士,曾入内阁整理国家藏书。与修《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天顺六年,奉使安南。后坐内侍王伦事,降广东顺德县知县,后起掌南京翰林院事,进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卒谥文通。有《朝鲜杂志》等。
从诗中及县志我们可以看到十二矶是在六爻山的山麓。
据1987年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地名志》说:十二基村,地处浔江北岸山坡,今属旺家村委会,1618年建村。说因从白马村数起到该村共有十二个明显的石角伸向浔江,形似一道小基坝,取名十二基。此话并非十分准确,基实际是矶的转音。
十二矶这个名字在海事部门(如梧州港航监督处)一直还沿用作为航段名称。
如陈庆国、黎国彦在《藤县至梧州航段事故高发的原因和对策》事故高发航段概况中说“1、藤县十二矶航段, 十二矶航段位于浔江中游,枯水期,航道左侧有多处散石矶嘴,形似虎爪伸向航道;右侧是礁石林立的丛区;中间航槽似蛟龙翻动,整个航段地形十分严峻。冬季北风(落山风)横吹于航槽、水流复杂,尤其是中、大洪水期流态尤为紊乱,泡水、漩水时起时伏,且来势凶猛”。
又《藤县危险航段概况与航行注意事项》说到“ 一、十二矶航段 十二矶航段,位于浔江中游,船舶从白马港下行,转白马大角便驶人十二矶险段,枯水时期,航道左侧多处是盘山脚下的散石矶嘴,形似虎爪伸出航道,右侧是礁石林立的丛区,中间航槽似蛟龙在翻动,整个航段地形十分严峻。枯水期的冬季北风(落山风)横吹于航槽,水流十分复杂,尤其是中、大洪水时期流态更为紊乱,泡水、漩水时起时伏,来势凶猛”(黎国彦 《珠江水运》2003年08期)
介绍完十二矶,那么六爻山是指那座山呢?
明朝万历年间彭大翼所撰的《山堂肆考》地理篇中早有记录,其卷十七云:“广西梧州府藤县城西有六爻山,峭絶临江,髙三十馀丈,山形六级如卦爻然 ”。
注;《山堂肆考》是通州民间学者彭大翼撰著的大型类书,全书共240卷,《山堂肆考》以其洋洋26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在我国古代私家撰述的众多类书中出类拔萃。该书采集宏富,内容浩博,门类繁杂。经史子集、释经道藏,无所不及。彭大翼,1552年-1643年,字云举,又字一鹤,吕四(现启东市吕四港镇)人。
图为民国卅六年手书体本《藤县志稿》中的藤县山形图
根据清代县志的六爻山“山麓为十二矶,络绎相属与白马堡对持”所述及嘉庆藤县地图的图示,我们看一下民国时的六爻山在那里,民国卅六年手书体本《藤县志稿》中的藤县山形图里白马的对面山脉,赫然写成了辰岭。
而根据1986年由朱智林主编的《藤县地图册》的濛江镇地图。辰岭又由转写为标着海拔高度为299.9米的神岭。
原来明代的六爻山在清代晚期改成了辰岭(据说是风水学上因地处辰卦位,而改名辰岭),到了共和国建立后又改为神岭,神是辰的转音。当然这个也可能是藤县本地的改法,因为神岭雄跨两县,在平南白马仍旧有人称为辰岭的。
辰岭据说为木星倒形山地,向为埋葬先人的风水宝地。辰岭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有一座吴三桂墓,这座墓曾经数次被偷挖损坏,至今每年还有吴氏族人前来拜祭。据说墓的两旁以前刻有一幅对联,上书“日有千人跪拜,夜有万盏明灯”,是指“过去水路交通繁荣,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船划过新马江边;而到了晚上,江上众多船只的灯火又给人“万盏明灯”的感觉”,意即说吴三桂的这个“逆水山”好:白天有数以百计的船员“划浆”帮“参拜”,到了晚上那些船火还会免费帮“上香”!
以上图片为辰岭吴三桂墓实拍
这座吴三桂墓,不单今人感兴趣,清代的藤州著名诗人苏时学也到过实地踏勘。
清代新马村名士何斗光(字少辅,曾任兵部武库司郎中)有诗为记:
苏爻山来访苏三桂墓于对岸辰岭,过舍留饮
先生瞩人望,今日幸追陪。
乘兴看山去,怀贤泛棹回。
仆将花径扫,筵向草堂开。
樽酒论文醉,窥窗月又来。
编者按:爻山,为苏时学的别号。
本公众号往期作品选读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