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字里的密码

“经”字里的密码

—— 徐康祖

窃以为,汉字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应运而生的全息符号系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有的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于是便诞生了汉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象征。为什么把这种文字符号命名叫做汉字?因为仓颉是汉族人,把这种文字符号冠名叫做汉字,这也算是最早的专利思想吧。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的专利行为只停留在思想认同和精神表彰方面,似乎与金钱没有太大的关联。

仓颉造字后,发生了一系列奇特的现象:白天下了一阵小米大雨,晚上听到有鬼哭的声音。依照文献资料记载为:“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仓颉造字后,结束了结绳记事时代,社会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高度。不仅感动了天地,而且代表着一切愚昧落后的魑魅魍魉无处遁形,无处藏身,都吓哭了。这便是成语惊天地,泣鬼神的典故。

拆开“经”字,左边是绞丝旁,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走向;右边部分是声旁,表音。左右两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太极,读作精,隐藏着三个意思。

依照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经者,恒也。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经”字是永恒不变的意思。汉字由最初的本义和在本意基础上发挥和延伸的比喻意和引申义构成。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比喻意和引申义的使用是广泛而深远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字的三个意思,我们不能不说到“纬”字,经纬合起来就是一个太极,经天纬地,天经地义。隐隐约约的我们感觉到“经”字有些奥妙。

首先,“经”字本义是经线,指织布匹和丝绸时,事先布置在织布机上的竖线。有了竖线,横线才能够纬上去,进而成型为布匹和丝绸。于是,“经”字有了第一个特性——先在性,事先就已经存在。

其次,“经”字的比喻意为一切有价值的事物,命名叫做经典。无论是物质器皿、文学作品还是艺术创作,都可以称其为“经典”。我们再回顾一下织布时经线对纬线的作用,若是没有经线的存在,哪来纬线的穿梭成型。于是,“经”字又有了第二个特性——主导性,经线对纬线具有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最后,“经”字的引申意思为经久耐用和穿越时空的存在,是一切本质的固守。让我们回到织布这件事儿上,五百年前这样织布,五百年后的今天还是这样织布,再过五百年织布会变吗?不会的。于是,“经”字的第三个特性就是永恒不变。

说的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易经》,一个“易”字,有变有不变,且这种变化也是永恒的。一旦掌握,便是易简,大道至简。再配上一个经字,合起来叫做“易经”,那真不是一个妙字了得。难怪所有经典都把《易经》排在最前面,没有哪一部经典敢与之叫板。且所有经典不仅不与之叫板,还毕恭毕敬地把她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于是我又想到了读经教育和祖宗的训导:“子孙虽远,经书不可不读”。读经明理,民国时期政治领域、教育和文化领域出现过那么多璨如星河的大师级人物,我想跟读经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们在幼小的时候都经历过读经教育。新教育固然好,老教育亦不可抛。只有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才不会在历史中消亡。

读经教育可以把永恒不变的有价值的思想事先装进孩子们的脑袋里,尽管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可能不理解,但孩子会长大的。我认为,读经教育就是扎根教育。有朝一日,他会明白和顿悟的。这种扎根教育自小在孩子心灵田园里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将来这粒种子遇上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等适当的条件,便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尽管,并非每一粒种子都会发芽。但能有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已经足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