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麻黄醇酒汤,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作用功效】解表发汗,利水除湿。
【方解】本方重用麻黄发表出汗,外行水气,益以甘草和中,且缓麻黄辛温燥烈之性。二药相伍,使水气从汗而解。
【方论】水火而上注,且卫气自密,包水而不汗者,则可径性任麻黄,而不必以石膏镇其发越,但用甘草托之、缓之,而已足矣。故亦主之也。(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
【临床应用与医案】
(1)顾兆农医案:患儿王某,男,3岁,1983年10月27日由某儿童医院转来本院。患儿1周前发热,咽痛,经治热退,因汗出过多,其母用凉毛巾揩之,次日下午,患儿脸、睑出现浮肿,到某医院确诊为急性肾炎。用西药4日效微,转本院中医诊治。症见:睑如卧蚕,全身浮肿,头面、下肢尤甚,其睾丸肿大如小杯,尿两日来几闭,不欲饮食,呼呼作喘,证属《金匮要略》所云“气强则为水”“风气相击”,治以:麻黄15g,甘草15g。水煎,徐徐喂服。
某实习医生诧麻黄量大,余云无碍。盖用药之道,以服法为要。以麻黄之辛,患儿之幼,过用则大汗,但频频而少服,则无害。患儿家长隔十几分钟喂一匙,半剂尽,尿道口淋滴尿液,半小时后,第一次排尿300mL,又隔45分钟,第二次排尿700mL。此时喘促减,余嘱尽剂,夜间服5~6次,次日清晨,其肿大消,身渍渍汗出,改培土利湿剂善后。气行则水去矣。本案为风邪伤表,服退热剂汗大出,突遭凉遏,以“启上闸开下流”法,气顺则水去矣。[顾兆农.提壶揭盖法治疗风水、关格.中医药研究杂志,1984,(1):22.]
2:风水王某,男3岁,1983年10月27日由儿童医院转来本院。患儿1周前发热,咽痛经治疗热退,因汗出过多,其母用凉毛巾揩之,次日下午,患者脸、睑部出现浮肿,到某医院确诊为急性肾炎。用西药效微,转本院中医诊治。症见睑为卧蚕,全身浮肿,头面、下肢尤甚,其睾丸肿大如小杯,尿2日来几闭,不欲饮食,呼呼作喘,《金匮》云“气强则为水”,“风气相击”,治以:麻黄15g,甘草15g。水煎,频频而少喂。患儿家长每10分钟喂一勺,半剂尽,尿道口淋滴尿液,半小时后,第一次排尿(300ml),又隔45分钟,第二次排尿(700ml),此时喘促减,余嘱尽剂,夜间服5~6次,次日清晨,其肿大消,身渍渍汗出,该培土利湿剂善后。[顾正龙.提壶揭盖法治疗风水关格.中医药研究,1984,(1):22]。
【临证提要】本方证以水湿浸渍于肌里,阳气郁阻为主要病机。主要症:见皮水无汗,口不渴,小便不利,苔白滑,脉沉。麻黄能上宣肺气,下伐肾邪,外发皮毛之汗,内驱脏腑之湿,故仲景于水气病用之为主药。
千金麻黄醇酒汤
发汗。主大汗出入水,而致黄汗,身体四肢微肿,胸满不得汗,汗出如黄柏汁。伤寒热出,表发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