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以画为乐,戴进的《山水人物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绘画的开创人。他早年就善画。有人说他的画是承家学。也有人说他早年是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而且技艺精湛,因偶然在一家熔金铺子里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被人们玩腻后拿去熔掉,一气之下改学绘画。他约于宣德五年(1430)被召入宫,在宫廷作画几十年,画艺出类拔萃。
戴进《山水人物图》(见上图)为绢本设色,纵142厘米、横81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角自题:“钱塘戴文进写。”下钤“钱塘戴氏文进”朱文方印。此作展现的是南方的深秋景象。画面中,湖水明净,近水处有三棵高大的树木相互依托。树枝虬曲,穿插掩映,枝上叶已落尽,烘托出浓浓的秋意。画面左下方,有一棵小树沿着山石弯曲生长,与右侧的大树形成犄角之势。一棵树叶繁茂的冬青树从三棵大树后横插而出,在瑟瑟的秋风里显现出活力。湖对岸是连绵的山丘。山丘上未生杂树、野草,显得一片荒凉。一高士头戴巾帽,身穿白服,留着胡须,在湖畔古树下席地而坐,身后有一书童手捧茶壶趋步而来。高士不畏秋风席地而坐,已将身心融于自然之中。他侧目而望草树不生的荒芜山丘,聆听拍岸水声,流露出孤独、凄凉的神态,似有“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之感。
戴进的山水画行笔顿挫、水墨苍劲,具有很强的笔墨效果。此幅《山水人物图》在画法上汲取李成、郭熙、马远、夏圭的风格。画家着力表现出秋冬交接时的湖光山色,以流畅的笔墨描绘出古木的苍劲、湖水的波澜、山丘的空寂、人物的清闲,使观者悠然自适而沉醉其间。从这种空寂的山水表现方式中,可以窥见“马、夏”的余韵。古木寒枝以下垂的“蟹爪法”为主,行笔劲健,水墨明洁,树干浓墨、淡墨交互皴檫,树枝着墨先浓后淡,从中可见李成、郭熙之风。山石画法先勾、后皴、再染,小斧劈皴中杂有钉头鼠尾皴,山阴处以浓墨点苔,显得苍润厚重,似有李唐、刘松年的笔意。人物以细腻秀劲的笔法画出,虽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不大,却非常传神。画家将高士茫然凝想的神态、书童细心捧茶的举止刻画得惟妙惟肖。整个画面层次清晰,笔墨轻快疏放,展现出蔼然的生气和含蓄的神采。
从画面上看,戴进的《山水人物图》表现的是隐逸高士于山水间的静谧悠闲之态;但从人物神态和对枯树的描绘上看,则展现出怀才不遇之意。画面呈现出的意境与戴进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人际交往的不顺利有关。戴进在宫廷作画期间,由于画艺超群,常引起别人的妒忌。宣德年间,宣宗皇帝很喜爱绘画,常召集戴进、谢环、倪端、石锐、李在等人在宫中作画。一天,众画家到仁智殿呈画,戴进交了头卷,画了一幅《秋江独钓图》,表现一个穿红袍的人在江边钓鱼的场景,非常显眼。宣宗看了连连称妙,并有重用之意。但谢环在一旁冷冷地说:“此画确实画得很好,但太鄙野了。”宣宗问他:“何以见得鄙野?”他说:“大红是朝廷的品服,钓鱼人怎么能穿?这有失体统。”宣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革除戴进官职。从此戴进离开宫廷,隐姓埋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一度境况窘迫,以至“嫁女无资,以画求济,无应之者”。尽管这样,戴进仍然保持着绘画创作的热情。他的这种对绘画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后世画家品味、学习。
——摘自《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