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萎缩性胃炎一得

治萎缩性胃炎一得——乌梅的妙用

萎缩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病名,余初未留意,以为自有西医治之,不必越俎代庖。不意事有不期然而然者,一患者按中医理论经治而愈,方较深刻认识本病。

黄姓,51岁,干部,1981年冬来诊。

症见胃脘隐痛,腹胀纳呆,食后尤甚,偶尔呕吐完谷,多方求治,3年无效,形体消瘦,皮肤枯燥,脉弦细无力,舌质淡红,苔白厚。

断此证既无吞酸吐酸病史,脉弦细,腹胀系因木气委和,无力疏土,中宫失健,脾为标,肝为本。

当以标本兼治而拟下方:乌梅10g,柴胡10g,白芍30g,云苓15g,砂仁15g,当归10g,党参20g,黄芪20g,神曲10g,山楂10g,麦芽10g。水煎服。

方中乌梅味酸,为厥阴经要药,可补肝之体而助肝之用;余药系随症而施。

服药3剂,竟食增力复,腹胀微减,自言3年以来,药服几百剂,法治见此效,乃守服月余,症状递减。

适因故赴哈,顺便到医大二院行纤维内窥镜检查,报告“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有血管分支透见”,镜检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重审理法方药,坚信无悖谬处,而功效之得,实乃在于乌梅。

方中以乌梅为主药,余药则随症加减出入,继服百余剂。

镜检复查,报告为“体窦黏膜充血发红,胃窦小弯及胃角有血管分支透见”,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

此时腹胀全消,食欲增进,既往所不敢食之生冷油腻,今可恣意食之。

其后至今,余又治疗确诊为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人,皆以乌梅为要药,效果均佳。是则乌梅确有治疗萎缩性胃炎之功,敢许为一得之愚。

唯是乌梅“多啖伤骨,蚀脾胃”,论见于《日华子本草》,用量不宜过大,是又不可不知。

本文选摘自《陈景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素云,陈行知编,2006年11月。

(0)

相关推荐

  • 乌梅丸标准配方是什么

    乌梅丸功能与主治:缓肝调中,清上温下.用于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时发时止,心烦呕吐,手足厥冷.方中乌梅酸温安蛔,涩肠止痢,为君药.花椒.细辛性味辛温,辛可伏蛔,温能祛寒,黄连.黄柏性味苦寒, ...

  • 胃酸

    反流性胃炎吃奥美拉唑有效就是不除根 某男,58岁,西医确诊反流性胃炎,主诉是烧心,吐酸水.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治愈.吃奥美拉唑也有效,就是不除根. 1.病人脉无力,是个虚证.2.病人手脚凉,是厥阴病.3 ...

  • 【纪实连载】一则萎缩性胃炎医案思考

    患者:张某,男,38岁.胃痛6年,时常发作.此次发作持续2周.上腹部疼痛烧灼.有压痛,自觉痞闷胀痛,纳食不多,食后腹胀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光红无苔中裂,脉细. 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 症属胃阴耗 ...

  •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张某,女,42岁. 患者自诉胃脘痞闷,时有疼痛,饮食不佳,头晕乏力反复发作5年余. 胃镜提示:胃黏膜色淡平薄,白相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Hp(–). ...

  • 善治萎缩性胃炎的姚奇蔚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之十四:善治萎缩性胃炎的姚奇蔚 编辑/黎小裕 姚奇蔚(1916-2003),江西南昌人,世代中医,家学渊源,193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原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中药教研室主任.教授 ...

  • 【宋孝志:五灵脂散-治萎缩性胃炎】

    五灵脂散治疗萎缩性胃炎 专方来源 宋孝志.五灵脂散的临床应用[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7(1):37 药物组成 五灵脂散:五灵脂.延胡索.草果仁(打碎)各10g,制乳香.制没药各6g. 加减 ...

  • ▲半夏泻心汤--专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加减:专治: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仅供参考): 一.药物组成:       半夏12g.黄芩6g.干姜5g.太子参12g.黄连3g.广木香10g.厚朴6g.砂仁3g.蒲 ...

  • 【中药治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效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怎么治疗?

    萎缩性胃炎+肠化可能是很难治的,我的胃炎十多年前就已发展到萎缩性胃炎+肠化,不过还未达到重度,当时医师就告诉我:"萎缩性胃炎是治不好的".但是我还是坚持治疗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用了 ...

  • 【十种治萎缩性胃炎的药】

    长时间吸烟,喝酒,辛辣食物的刺激,缺铁性贫血,自身的抵抗力低下等原因或出现萎缩性胃炎,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异常,腹部不适等症状,为了治疗萎缩性胃炎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饮食清淡,西药治疗很难从 ...

  • 治萎缩性胃炎名医名方.治验良方

    治萎缩性胃炎名医名方.治验良方

  • 治萎缩性胃炎|名医名方·治验良方

    治萎缩性胃炎|名医名方·治验良方

  • 珍贵!上世纪口口相传的胃炎方,治萎缩性胃炎,今天挖出来,送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