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人文】:读千卷书之第4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生育制度》【人文】:读千卷书之第4本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费孝通先生的第四本名著:《生育制度》。

本书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

在很多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的今天,这本书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的社会结构是因两性冲动而“将错就错”形成的:两性结合—结婚生子—抚养孩子—形成父母子家庭三角结构——子孙繁殖—形成亲戚结构。不愿意结婚生子的人,是否是不愿意为这个“将错就错”埋单?

一、人这一辈子是什么?天下凡属有发展的过程的事物似乎都取一个梭子形的公式,起初单纯,中段复杂,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单纯;或起初笼统,中段分化,末了又归于一种新的笼统,我们叫它做综合

个体由单纯的幼冲时代,经过成熟而繁变的壮年之后,以归于衰老,也有相似的情形,因为衰老也是比较单纯的;以人而论,文学家如莎翁就称之为“第二个童年”;一个人经过了所谓不惑、知命、耳顺的年龄之后,总是比较的饱经风露,炉火纯青,看得开,放得下,换言之,他的生活必然的要比壮年人简单得多了。

二、生育制度是“将错就错”。生命的真实,推本穷源,只限于饮食与男女两件大欲。家庭、婚姻、亲属等生育制度不是人们用来满足生物基础上性的需要的社会手段。相反,社会通过这些制度来限制人们满足生物需要的方式。这些制度是起着社会新陈代谢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为了解决生物界中人的生命有生有死的特点和社会实体自身具有长期绵续、积累和发展的必要所发生的矛盾,而发生社会制度的。

我说如果从以满足两性结合的生物需要作为出发点,其发展顺序应当是说由于要满足两性结合的需要而结婚生孩子,接着不得不抚育孩子而构成家庭,又由子孙增殖而形成亲戚,这种一环扣一环可说是“将错就错”形成的社会结构。

三、社会结构的基本三角。婚姻的意义就在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不只是男女间的两性关系,而且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

结婚若是只是指两性的享受,这种关系是不易维持的。可是结婚却开启了另一种感情生活的序幕,孩子出生为夫妇两人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孩子不但是夫妇生物上的结合,同时也给夫妇性格上结合的媒介,从孩子在夫妇关系上的创造性,使我们对于“三角形的完成是孩子的出生”这一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了。稳定夫妇关系的是亲子关系

孩子的出世才完成了正常的夫妇关系,稳定和充实了他们全面合作的生活。这个完成了的三角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术语里称作家庭(Family)。在概念上家庭就等于这里所说的基本三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