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强扭宝玉这颗瓜,精心策划,费尽心机,曹公都看不下去啦

在上一篇文,《薛宝钗选秀?不过放个烟幕弹而已!如果你信了,那就太天真了》中,我们从薛家的利益需求,和薛宝钗个人的主观意图上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才人赞善”之职根本就是不薛宝钗的菜,所谓的选秀,不过是薛家进京放的一个烟幕弹而已,她们真正的意图,还是宝二奶奶的位置。

在本文中,我们分析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和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的部分细节。这些细节,是作者通过“真事隐”和“假语存”的典型春秋手法,意图向读者揭开薛家的伪面具的前奏和铺垫,我们看看作者都写了些啥:

这些铺垫,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 可巧!巧死人!(可以说,这个“可巧”“巧死人”,便是这部分内容的主旋律!)

一、冷香丸——“巧死人”的事,恰巧就在得方的头两年就有了。

在第七回,周瑞家送走刘姥姥后,找王夫人回话。

“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丫鬟们,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

“周瑞家的听说,便往梨香院来。”

“周瑞家的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便不敢惊动。”

“遂进到里间来,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散挽着儿,坐在炕里边……”

周瑞家的忙陪笑问:“姑娘好?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

宝钗笑道:“哪里的话。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所以两天没出屋子。”

看看,每一个环节都行进的自然无比,通过贾府下人里最有权势的人物,王夫人的陪嫁——周瑞家的,来发现宝钗的异常,并引出“冷香丸”的事故来,真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妙安排呀。

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能把人琐碎死……”

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巧死人的事儿!等上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

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

总结:

1、“冷香丸”事件,可以说是薛王集团(薛家和王夫人)打响“金玉良缘”战争的第一枪。

在这之前,大家都以为,薛宝钗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是选秀,和贾宝玉没有什么关系。

然而在薛王集团内部,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目标明确,就是宝二奶奶的位置。但是她们又不好直接把宝玉摁入囊中,毕竟这是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这里面还有贾母的反对势力掣肘,所以只好采取了迂回战术——以选秀为幌子,放一枚看似光彩华丽的烟幕弹,实则真正的目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周瑞家的的身份安排的非常巧妙。这个身份,是贾府下人里最有话语权的人之一,又是王夫人的陪嫁,一来她是自己人,做事好控制;二来,有这样一个人把风儿(消息)给徐徐地放出去,也是在舆论造势。

3、这样“巧死人”的事,可巧就在(得方后)的头一两年里给得了。这样小概率的时间都能发生,还有什么事是不能发生的呢?这样“巧死人”的事就这样活生生发生在眼前了,那么再发生什么“可巧”的事,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我就是这么巧,宝钗选秀失败了,我就瞄上了宝玉了,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一切的动作,都是针对贾母和林黛玉,做的一个局呀!

二、送宫花——正式宣布薛宝钗选秀失败,也含蓄地宣布了薛宝钗要参与宝二奶奶的竞争了!

1、参考清朝选秀的规矩是落选赐花,这一细节是作者,或者是薛家含蓄地告诉读者,也是向贾家等外人正式宣布,薛宝钗选秀失败了!当然,做为贾家都是人精的那些人,自然是一看就懂的,并不会傻乎乎地去追问,毕竟还是要保全薛家的脸面的嘛。(只是我们现代的读者,不能感同身受书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切身语境,才看不懂的。)

2、为什么说薛宝钗选秀只是个烟幕弹呢?如果薛宝钗对选秀势在必得的话,那她实际上是还有机会的。按照清宫选秀的规矩,选秀的女子是可以选到年龄上限的,也就是说,一生中是可以多次参加选秀的。宝钗第一次选秀大约是13岁,没选上,实际上后面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她根本不珍惜机会,这么轻易地就放弃了。而且一失败,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宣布,并用实际行动参与宝二奶奶的竞争,只能说明,她所谓的选秀,根本就不在计划之内,从没想着要选上的,她进京的唯一目的,就是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

有了上面冷香丸“巧死人”的事的铺垫,无论是选秀失败送宫花,还是后面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再巧不巧”了,都是水到渠成了。

而且,刚“巧死人”完,就安排送宫花了,可谓是急不可耐呀!

以上两则,是宝钗方面的“可巧”,如果说这两则“可巧”体现了薛王集团的奸滑和厚脸皮的话,那么下面宝玉方的“可巧”,就体现了作者对宝钗等薛王集团小动作的讽刺了。

三、宝玉的“可巧”

在第八回,“却说宝玉因送贾母回来,代贾母歇了中觉,意欲还去看戏取乐,又恐扰得秦氏等人不便,因想起近日薛宝钗在家中养病,委屈亲侯,意欲去望他一望。”

宝玉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是“冷香丸”和“送宫花”事件的两日后,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

……若从上方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

……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

……可巧银库房总管名唤吴新登(无心等)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人,从账房里出来……众人都笑说:“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越发好了,多早晚赏我们几张贴贴……”(这马屁拍得忒恶心)

这是宝玉在行至梨香院之前,发生的事。可巧遇见了“沾光”和“善骗人”,又可巧遇见了一帮行事无下限的下流痞子马屁精。那么作者安排这个细节有什么意义呢?

1、呼应上一回宝钗“冷香丸”“送宫花”事件里的“可巧”和“巧死人”,隐喻那些人都只是想“沾光”而已,一切都是“善骗人”的。

2、讽刺薛王集团的小动作,上不得台面。

3、为后面梨香院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总结:

这一系列的“可巧”“巧死人”之事的发生,显然不是真的巧合,而是人为操作的结果。

薛王集团的思路是:第一步,以选秀的名义进京;第二步,找理由住进贾府;第三步,走个选秀的过场,顺利落选;第四步,接近宝玉,释放金玉良缘的信号。

(至于这个思路产生的前因后果,后面我会撰文慢慢解析分明。)

上面四部曲的第四步,即是梨香院发生的事情。那么,在梨香院到底发生了哪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且听下篇文章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