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鲁迅师生二人对于中医态度曾经先后发生的变化
章太炎鲁迅师生二人对于中医态度曾经先后发生的变化
2019年8月9日
张传伦
因为屠呦呦,今日世界更加认可了中医的价值,已是不争之事实。
而在一百年前,国中很有几位文化大师对于中医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章太炎、鲁迅之于中医也有着认识、再认识的过程。
章太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
章太炎像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其实这句话,是古代知识分子或恐不能实现政治抱负的一句自嘲之语。
高明如章太炎、鲁迅师生二人终老一生即未拜良相,也没做得良医。
但须老实说,古代文人懂些医学的大有人在,然其大多又达不到专业医家的水平。
鲁迅比章太炎内行,鲁迅算是科班岀身,1902年赴日本仙台学习西医。
鲁迅1903年留学日本时摄
章太炎一向雄视古今,读破天书,学问之大,无人不服,自诩精医学,平生以此自负,马叙伦先生了解他,知其所谓医学根底,干脆说他医学并不精通。
章太炎偏重西医,且喜以西医交遊,西医大夫也有乐于拜他为师的,至于学什么,总不至于进错庙门,跟他学医吧?!
后来章太炎因为一位著名西医大夫壮年死于伤寒,科学先进的西医竟然回春无术,这对太炎触动很大,觉中医尚不乏治病救人的道理和手段。
因“夹阴伤寒”逝世的西医大夫江逢治是沪上名医,太炎好友,其人医术甚是高明,大名“逢治”起得也好,“逢治逢治”,逢人皆可治,偏偏治不好自己,不幸应了“医不治己”的这句话。
章太炎挽江逢治十八言长联最后一句:“愿诸公还读伤寒”,是在勉励劝诫西医大夫们也要学习中医理论,最是须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其情也真其言也切,联曰:
医士著录几千人,海上求方,惟夫子初临独逸;
汤剂远西无四逆,少阴不治,愿诸公还读伤寒。
张仲景《伤寒论》
鲁迅先生初时对中医是认可的,少年时多次请中医大夫为其父治病。后因父亲不治而亡,受此刺激,对中医始无好感。
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明确批评中医,表达对中医的不满: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由于对中医的一时失望,鲁迅才到日本学习西医。在吸收了先进的科学思想之后,鲁迅逐渐改变了对中医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开始不断收集中国古代医药典籍。
二为:在日记中不断记录自己利用中医治疗疾病的经历。
从此,鲁迅对于中医的态度变得较为科学和实事求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