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之一 专题文献摘录16)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可以从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这两方面进行。校内课程资源一般包括校内教学资源(教材、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等)和人文资源(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重要人物等)。校外课程资源一般包括社会资源(社区场所、文化景观、社会(历史)、现实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典型社会现象等)、自然资源(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天文现象、自然环境等)。
整体构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即整体设计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包和指导用书、基于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发新的活动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等。
首先,针对目前岳阳市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短缺、各小学并未统一配发教材的情况,今后各校应该自行合理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包和教学指导用书。学校开发课程资源,应该坚持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合格性原则,在开发课程资源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筛选符合教育哲学、学习和教学理论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资源;二是优先性原则,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学校条件有限,选择课程资源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突出重点并实现优先运用;三是适应性原则,这指的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应该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共性情况,而且还应该考虑到特定学生的知识水平。课程资源包和指导用书的开发应该以地区为主,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以学校或者多个地域较近的学校为单位整体开发,这样就能把周边学校的教师、学科教研员以及骨干教师都集中到一起来高效率开展工作。一些示范性学校和一些有特定资源的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以单个学校为基础具有针对性地自行开发出属于自身学校的课程资源并推广至同一地区学校共享。
其次,基于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发新的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多层面、多类型、多时空的综合体,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众多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等领域。校园之外另一个教育时空,这个教育时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它利用独特的教育资源,依靠其独特的时间形态,对学生精神状态与价值取向、知识拓展与能力发展、个性形成与思想道德素养的整体提升乃至于积极健康的生存方式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家庭资源的优势,依靠家庭资源来开发新的活动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很多家长都拥有便利的社会资源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学校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和各行业的精英莅临学校进行指导,选择不同活动主题来展开针对性的活动,通过采用这种形式弥补校内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家庭资源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另外,城区拥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新的活动内容,为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如今后各小学可以加强同各高校的联系,在各大院校建立活动基地,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可以加强同文明事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参观访问文明事业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还可以同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合作,鼓励学生去敬老院照顾老人,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从而体验到快乐。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协调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发课程资源,将信息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独特资源转化为教育的资源。同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接触到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用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教育成为今后常见的模式。另外通过互联网邀请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有利于学校与家庭建立共同愿景,形成积极的双向期待。目前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建立家校微信平台,教师和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当中,交流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姚勉 《城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2019
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和本质特点之一,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其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活或现实社会紧密相联。因此,如果想顺利开展这门课程,以家长和社会为主线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参与,就必不可少了。
1.积极引导家长支持与配合
首先要端正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共同体等平台,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开设目的。其次,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培养观。要转变家长的人才观念,引导家长支持孩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而更好的发展孩子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研究家长,根据家长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工作情况,确立实践活动课题。特别是要把那些在某一个领域工作业绩显著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员,引导家长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工作中来。也可以通过这些家长,和一些校外基地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进行一定主题下的研学旅游活动。
另外,要对家长进行课程安全教育。家长要把日常家庭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平台,不失时机地嵌入安全教育内容,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观念,教给孩子必要的人身安全知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顺利开展。还可以聘请家长担任“安全志愿者”等,通过多种形式,把家长吸引进来,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2.政府主导,多渠道发掘社会资源
一是加强政府投入。经济水平发展较高,财政状况好的城镇,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科技馆、主题博物馆、广场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每个小城镇,至少应建一座具有相当藏书量的中型图书馆,把国内知名文献库共享。再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地域特色等人文或自然因素,建设几个主题公园,方便学校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还应该建设至少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建设多样化主题的社会实践基地。
二是多渠道发掘社会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财力不雄厚的城镇政府,要优化资金投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合理配置本地区的财政开支,在注重投资增长幅度大的基础性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合理投入教育类公益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搭建专门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把各机关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吸纳进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人文、自然资源。政府可以考虑运用政策杠杆,给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企业适当的优惠措施,鼓励他们参与进来。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学校,调动校友会等民间组织,以募捐的形式参与校外基地建设。对于研学基地而言,可以尝试跨区域共享的办法。即,几个财力较弱的城镇,可以考虑联合起来共建一个研学基地,然后提供给学校,开展研学活动。也可考虑民办官助的办法进行。
高智 《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研究》 2018
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维度主要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划分的,人与自然主要包括人文体验、自然环境与自然风光等,人与社会主要包括社区实践、生产生活等,人与自我主要包括个人发展、个人实践类;大体上来说分为人文体验、社区探索、生产生活、自然风光等几个层次。其中,自然环境类一般包括家乡自然风光与社区环境建设等;人文体验类一般包括家乡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风俗等;社会生活类一般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调查等;生产生活类一般包括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等;个人发展类一般包括家乡的音乐、时尚元素、审美能力、刺绣等技能与民族体育等。
高艳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乡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发研究》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