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第二周观后感
昨天写了一篇,没有及时保存,被我一不小心删掉了,真是哭死,难过之下,就没有重写。
但之前写过,每周想将奇葩说做一个复盘,所以今天又重新打字,只不过要记得时不时点保存就是了!
首先将昨日所写最关键的结论补足:
陈铭VS颜如晶
孩子做作业总写到半夜,要不要与老师理论?
我观看他们辩论,结合导师点评,加以分析后,自己得出的结论,并且将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中去的想法是:
孩子在高中前,不让其熬夜,如果总是出现熬夜现象,是应该与老师探讨一番,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掌握优秀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将目光看的更长远,身体更重要,总之,向《银河补习班》里邓超演的爸爸学习!
孩子在高中后,仍然倾向于如上要求,但不会强迫孩子了,也就是说在高中前强迫,也就强迫吧。读高中后,尊重孩子自己为解决问题,采取的行动,尊重孩子为了梦想而拼搏---哪怕这个梦想只是简单的高考成功。
曾经听喜马拉雅少儿版,儿童哲学100问,里面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不想去上学了,是否可以不去上学?
我们知道答案,当然是不是,但如何论证呢?节目里提到的是认为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用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类比,就是黑暗中的光源,孩子的光源也许是一根蜡烛,看得到近处,而大人的光源也许是强力电筒,看得到更远。
所以需要加以“强迫”,类似的道理,我听过有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害怕吃苦就放弃学习某些很有用的知识技能,譬如对海外华裔孩子的中文,长大了孩子不仅没有感激父母的体贴尊重,而是反问,当时我小,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么?
最有趣的辩题
毛冬VS陈小雨
全人类带着记忆重启2020年,该不该?
我觉得这个话题特别有意思,可以写篇科幻小说。在辩论中,毛冬很有技巧,切入点很妙;陈小雨思考的很深刻,认识到两点,给我印象深刻:
1,从大的方面说,事情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很多时候取决于人的互动与博弈;
2,带着记忆,只是有信息优势,但信息优势有时不够,明明知道,却无力改变,也许比猝不及防,无能为力还要更惨!
老实说,最后刘擎老师的辩护我一没听懂,二就我听懂的部分,我也觉得很无力。他说这违背了人类存在的规定性,这本就是一个脑洞题,首先是假定能有实现的可能,然后探讨如果人类意志能够自由选择,应该做何种选择。
这不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反事实思考么?
不过刘擎老师提出的所谓人类存在的规定性,与他在得到开设的现代思想五十讲,讲到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虚无主义的挑战也息息相关!
传统与宗教提供了人类存在的规定性!
但现代社会,人们又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将这些传统、宗教给解构了!像尼采宣告上帝已死!要重估一切的价值!
所以要在内心坚定地相信人类存在的规定性,并没有那么容易了!
当然,每个人还是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譬如今天听曾仕强老师讲育儿,提到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善恶有报!
做的对的,要奖励;做错了,作为家长知道了,要惩罚!
这个当然也经不起往更大范围推广,因为追问下去,凭什么父母认为正确的就一定正确呢?父母的经验真的适用吗?一个人父母的想法可以推广到全体国人,全体人类身上去吗?
大家都认为正确,有价值的,就一定对于个人而言正确,有价值吗?
这些问题就是现代化后,人类思想的反思,对于传统与宗教的反思!
回过头来,作为家长,可以让孩子感觉善恶有报,只是说明作为家长,有时自己就相当于孩子的传统与宗教,在订立善恶的规则,然后利用的还是条件反射的行为学原理,将道德法则贯彻到孩子的生活中去!
而孩子也许就像人类,有一天会背叛!
背叛有时也不一定不好!也许经过背叛才能真实地意识到难能可贵,最后又会回归!而一直不背叛,也许说明道德发展的层次还不够,还未从自动发展到自觉!
刘擎老师这两周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周的观后感,就谈到了与薛兆丰老师就学科地位的互相开杠!
这一周,他还在支持熊浩老师点评中,指出当我们否定一个选项的时候,可以在不知道选择什么选项的时候,给出充分的理由。
他提的这个哲学思辨,也特别有意思。
在许多情况下,这个道理正是现实改变的动因!
职业发展中,有时并不是骑驴找马,而是对于现在的工作失望透顶,而摆脱现有的环境,摆脱之后,慢慢才找到新的出路!
生命也许总能找到出路!
在婚姻中也许也是如此,对婚姻失望透顶,就选择离婚,并不是离开了另一半就不能生存!在精神,物质上都可以独立而强大!
但有些时候,则非常值得深思!
就如鲁迅先生提出的问题:“娜拉出走之后呢?”
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引自鲁迅 《娜拉出走后》
我最初看到这个问题,是顾准先生在其文章中问的,他思考着国家的前途,思考着革命的目的等等。
不过我觉得吧,人有时候确实不必想太多,需要有点敢闯敢拼的精神,做最坏的准备,向最好的期待!
不必“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而更应该多点“无赖”的韧性: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
原因无他,停滞不前也不是没有风险的,有时会风险更大!
所谓,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有时形势会逼得人选,而没有这样的逼迫的时候,其实我们无非在准备,在准备能够面对这样的选择,不要选错;
能够准备到哪怕选错了,还有资本重来;
能够准备到选错了不能重来,也不后悔;
当然,如果更有水平,更有远见,
准备到根本不用面对这样的选择,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善弈者无妙手,那就更佳了!
再次拉回正题!
对于奇葩说的其他辩题,对于参与其中的辩手,我留有印象的以及留下的印象如下:
与臧鸿飞对决的女生,颜值真高,很养眼!
可惜辩论的立场太失分了!
网络越来越趋向于实名化,但现实中并没有充分的舆论自由;
网上言论诚然有恶心人任意发泄,充当键盘侠,甚至侵犯他人隐私,伤害他人名誉;
但更可惜,可怕的是缺乏了对公共话题直抒胸臆,真实表达自我的渠道,是万马齐喑究可哀!
欧阳超真是搞笑担当!我老婆说是唯一一位看了后,笑喷的辩手!
他辩护的立场符合科学,秃头主要是基因决定,与外在环境关系不大!
所以所谓热爱的工作让我秃头,是不是应该辞职?
前提就有问题,无非表达的是热爱的工作让我感觉压力山大,该不该辞职?
我觉得不该辞职!
刚好,这两天拼多多一位职员加班猝死的新闻刷屏,各路自媒体在做着评论,好像就是《奇葩说》节目的公众号东七门,还就其中引发讨论的一句话,用节目中的形式,怼回去,做了评点!
压力大,工作辛苦,有时必须勉为其难!
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是生活中的经验!
我想到的有两点:
1,再拼一把,再努力一点,其边际收益曲线是会改变的。
如果已经到了身体的极限,最后就是猝死,不仅没有正收益,而且是无穷的负收益!
命都没了,钱还有何用?
2,问题是,我们有足够的自知力么?
我们是否能够清醒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身体健康边界?承受压力的边界?
如果知道再多加一个班就会猝死,估计猝死者带着这样的记忆,大多是不会再加班的。
但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夸张!
现实是,明天就要考试,熬夜通宵学习一下,也许就过了,这时好好睡个好觉,这门科目就挂了,然后有更多的不眠之夜了!
现实是,上级布置的任务,拖到了最好,不需要熬夜的,逼得自己不能不熬夜,拖延症搞的!
现实是,一笔干成了感觉可以歇三年的好机会,是否加班加点冲刺一把?最近看了一部《售梦人》的电影,连亿万富翁在事业更大成就的诱惑下,都忍受不住,要对自己深爱的家人食言,违背承诺!想着以后再弥补!直到再也没有以后,才痛彻心扉,言行大变,幡然醒悟!
所以,对于面对压力这件事,我的想法是听对于《反脆弱》的解读,给出的建议:
1,短时间的压力是好的,让我们更强韧;
2,长时间的压力是坏的,要斩断终止!
我感到世间的事,复杂之处,困难之处都在于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选择,而是度的把握!
所谓选择之难,不在于在好与坏之间选择;而是在好与更好之间;在坏与不那么坏之间选择!
当然,辩论或者论战,总将自己的好推向极端,将对方的坏也推向极端!
工作中有压力,我热爱这份工作。
但压力是有一个范围的,热爱也是有一个限度的!
压力大到要将大多数人逼死,那也只有热爱到死了也不放弃,譬如《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个发现自己热爱画画的艺术家,才能够承受了!
而现实是,压力是有些大,有时需要加班,需要长时间紧张,但还能够忍受,还有松弛的时候,休息放松的时候;
热爱也确实热爱,但人又都是理性的,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事情难度更小,回报更大,快乐更多,那当然也就更加热爱!
反之,如果事情难度更大,挫折更多,回报更少,那就不那么热爱!
这就是人的理性选择!
昨日听《卧底经济学3》,在解读中,我接收到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有理性选择的影子!
哪怕是赌徒,对书中的解读,认为赌徒之所以选择继续玩老虎机,是因为控制自己,不去参与赌博感受到的痛苦,强烈程度胜过将钱输光后后悔的痛苦,因为在玩的过程中还有解除了赌赢发作的痛苦,并且有时获得短暂成功刺激的快乐!
我总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循环论证,事后诸葛亮的意味!或者说曲解,泛化了理性这个概念的意味!
不过,多少给人启示就是了!理性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种变化,一种在当事人当时看来趋利避害的选择。当然,很多时候,当事人的看法过了那个时候会改变!
----------------------------
最后,再次回到奇葩说这个节目来!
曾经有一位群友,提到过这样的观看方式:
了解辩题,然后打住,点暂停,自己琢磨一番,然后演练一番,再观看,看是否被颠覆!
看双方的辩论是否都在自己的料想范围之内!
有什么自己想的不够周全的地方等等!
想法挺好,但我估计没几个人能坚持!
我估计哪怕奇葩说的选手,也不会这样做!
原因无他,太累!
考虑自己的辩题,写自己的稿件,练习自己的展现方式就够累的了,还要想他人的辩题,算了吧!
还不如从中获得欢乐!感受一些视听的享受就好!
所以,奇葩说的导师常常会自我解嘲,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而不完全是辩论节目!
观众想看到的不止是严密的说理,还包括奇葩有趣的展现方式,唇枪舌将的你来我往等等!
我想我们看到的奇葩说的效果,与实际中辩手的准备,观众参与的录制,公司人员后期的剪辑分不开。
节目中辩手三分钟的辩论,也许是其三十个小时的准备,是后期工作人员从三十分钟录制的素材中剪辑挑选出来,还用三个小时添加了背景效果等等。
所以我们期待自己看到辩题,立马想出水平相当的论证或表达,常常是不自量力,过于高看自己了!
我记得第一期奇葩说大火之际,也有执行力强的辩论爱好者组织过类似形式的辩论,但节目效果惨不忍睹!似易实难!
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将节目当做训练思维及辩论的材料!同时也享受到观看综艺节目的快乐!
我计划按如下这个步骤观看其后的节目!
1,看到辩题,停下来,用零秒思考笔记写几张笔记,将自己直觉支持的论点与论据写下来;然后尝试在规定的时间将自己的这些论点表达出来,录制一个音频;
2,同时自己左右互搏,在产生直觉倾向之后,选择反直觉的立场思考,看能够如何论证;并在自己完成上面步骤之后,站在反方的立场也表达一番,录制成另一个音频;
3,再观看节目,对比辩手的论证,反驳,找到给自己启发,可以学习到的一些经验!
嗯,准备这样干,看看这周的观看,会有什么体会!
期待明晚的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