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之三一、道恒无名,知止不殆

帛书校订本: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俾道之在天下也,犹川谷之于江海。

白话通译本:

道总是无名无形的,朴虽然很微小,可是天下没有人能支配它。侯王如果能循道执朴而行,万物就会自动归附。

天地相交,就会降下甜美的露水,没有人能教它怎么做,却自然分布均匀。

(无中生有,万物兴起。)天下万物开始有了各种名位;名位既然已经产生,那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适可而止。知道了适可而止(才能行有所止,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譬如“大道”行于天下,万物自然归附,就好像河流归入大江大海一样自然而然。

解读与评述:

老子从下面论述了“道”贯于天地之间,虽然无名无形,但却是宇宙间最大的法则(自然规律)。“朴虽小”,却是器(为治理国家而制定的各种社会制度时)必须执行的指导思想,其中的奥妙只有得道之人才会真正领悟。修道之人若能去妄执朴,自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朴”守身,于躯体则能驱邪避毒,延年益寿;任事则能取舍进退而游刃有余。

由修身之道扩展到治国之道,“朴虽小”,在协调处理社会中强弱群体关系、贵贱关系和防止违法犯罪等方面也是十分有效的。一个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应该以民为本,体现全民意志和基本的生存权利,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为出发点。

老子以“甘露”为例,说明“循道而行”就是顺应自然规律,让天下万物、芸芸众生怡然自化,各得其所。“天地相合,以俞甘露”,对应的是“政通人和,物阜民丰”。一个国家制定的各种社会制度如果能够达到“民莫之令而自均”,很好地实现老百姓基本的生存权利,那么老百姓就会因为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而衷心拥护现有政权和社会制度。这样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又怎么会有危险呢!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及其管理人员如果能够执“以百姓之心为心”之朴,以人民的意志和基本生存权利为根本出发点,就应该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来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用严格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强权富贵、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的行为。在这种倡明抑暗的社会风气作用下,人们自然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而安居乐业,从而达到社会安定,天下大治。

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就是用“道”修身,执“朴”以济天下的道理吧!

结合前面的文章,老子对“道”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由“道本无”,到“无中生有”,然后“有以为万物”,最后“万物又总归于无”,从中我们得出很多感悟。在第二十八章中提出了“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的治国思想。本章中老子又阐述了“循道执朴”后,才能“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的观点。既然知道了“道”是“无中生有……有归于无”的这个道理,那么我们行事就不会自以为是,一味蛮干用强。知道了循道执朴,我们在制定国家制度时就有了衡量的标准,就能避免不合理政策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了。知道了“适可而止”就是循道执朴,行有所止,有所争有所不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思,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就能知道症结所在,知道如何灵活有效有应对,适时制定或变更政策法则,不会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时顾此失彼颇了。

我想这就是老子一直想阐述的治国理念吧!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章 ...

  • 《道德经》三十二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1章第一次提出无名教法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恒无名 化而欲作 不辱以静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道恒无名 大道永恒,自然.无争:有功不居,有名不就,故而大道无名. ...

  • 道德经原成·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道恒无为也.矦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贞之以无名之朴.贞之以无名之朴,夫亦 ...

  • 道德经译成·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道"永远衍生并约束万物而不干预万物. 侯王如果能以"道"做为万物唯一标准, 万物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演化. 万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

  • 道德经章成·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道经三七章·道恒无为篇 一. 王弼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河上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 ...

  • 帛书《老子》通释之“道恒无名”章

    2016-05-26  願隨身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此段的文字帛书与世传本有相当的不同.世传本比之帛书除 ...

  • 道经之十四、道恒无形,无声无迹

    帛书校订本: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计,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勿望.随而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三一章 不祥之器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古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 ...

  • 吴澄注道德经述成·道经·三一章

    道经·三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吴澄:佳犹云嘉之也.不祥谓无吉庆而有凶灾也.不处谓不肯以此处身也. 原文:此文类似于老子写其它有关兵事文章的笔记,不足以单独成文.此文只涉及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