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黄金装点的三星堆古蜀王朝
原文地址:黄金装点的三星堆古蜀王朝作者:十万八千种黄金装点的三星堆古蜀王朝王仁湘2014-12-12中藏网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成都西郊有个金沙村,这个金沙村也着实有些来历。在附近出土的一方五代后蜀时期的石碑上就镌有“金沙乡”的字样,表明这个地名至少已经有了1000年以上久远的历史。一个村镇经历了这么多世纪的变迁,却依然芳名不改,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兴许是因为这一带很早就发现有金子,所以就得到了一个以“金”为号的名字,只可惜这一个细节已经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如今曾被竹林掩映的村舍自然早已没有了踪影,周围也已经是街衢纵横高楼林立,但金沙村的名字却仍然保留了下来。这一个响亮的金沙村,是一个藏满瑰宝的地方,因本世纪初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而名声鹊起,引我们探秘黄金装点的古蜀王朝。当然黄金不只是古蜀人的专爱,历史学家说过,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就记载在黄金上。黄金在中国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称为“金属之王”。五色之金,在古代分指黄金、白金—银、黑金—铁、赤金—铜、青金—铅。黄金的元素符号AU,是拉丁文aurum一词的缩写,意为“光辉灿烂的黎明”。所以在古罗马神话中,aurora是黎明女神的名字。埃及人将黄金作为太阳神的象征,古希腊诗篇将黄金说成是“宙斯神的孩子”。黄金光泽是所有贵金属中最接近太阳的,达芬奇有一句名言说,黄金是人世间唯一有太阳光芒的物质。黄金的颜色最是吸引人,金黄色之美同阳光一般灿烂。先人这样定义金子古人如何定义黄金,又是怎样认识黄金的呢?中国古代最初说“金”,指的并不是黄金,一般泛指的是铜。黄金称作“璗”,《说文》言“璗,金之美者,与玉同色”。《尔雅》也说,“黄金谓之璗”。这个字从“玉”,读作dàng,看样子是以玉名金,以玉比金,以玉识金,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用玉的传统更为古老的缘故。古时还将一种金黄色的玉称为“璆”,正如《广韵》所说,“璆色黄,似黄金”。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2)汉代学者许慎著《说文》,他这样为黄金定义:“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是说黄金具有抗腐蚀和抗变色能力。黄金良好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熔点高,可达l064.43摄氏度,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也。纯金为艳丽的黄色,掺入其它金属后颜色发生变化,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黄色或灰白色。黄金的拉力强,可锻性也大,1盎司的金可以拉成20多公里长,锤薄至400万分之1呎厚。古人常用它锤成薄片,装饰庙宇和皇宫,据说1盎司的金可以铺满一所大殿的顶盖。1盎司金有多重?只有31.1034768克!按中国传统的计量方法,它不过是半两多一点儿。改换一下计量单位,一克纯金能拉成3000多米长的细丝,可锻压成9平方米的金箔。黄金成色的判断,在古代还是一门了不得的学问,据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曾为判断一顶王冠是否纯金做成而发愁。有人说王冠里掺进了白银,一时间真假难辨。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由自己进入浴盆时水溢出的现象,居然发现了被后人称为“阿基米德”定律。现在看来这定律并不深奥,同等重量的物体浸入液体时,它们排开液体的多少决定于物体的质量,比重越大的物体排出的液体越少,反之就越多。纯金的比重大,掺进白银的金冠比重小,同样重量的两个不同的物件体积会有区别,看看它们在盛着水的容器中的表现就会一目了然。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3)正是从这洗澡的实践中,阿基米德圆满证实了国王定做的皇冠是不是纯金品质。故事说阿基米德在澡堂突悟时,竟然高兴得连衣服也没穿,高喊着“我找到啦”就冲出了浴室,他找到的不仅是鉴别真假王冠的方法,而且还是一条有更多用处的新科学定律。古蜀金器知多少黄金器具和首饰在中国古代也是贵族们的最爱,南部古代的楚国还曾以黄金作流通货币。楚国还颁布过禁止私人采金的禁令,违者“辜磔于市”,要当街肢解处死。法令严峻,可却依然是“窃金不止”,原因是黄金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4)中原和北方在商代时已经有了黄金首饰,考古有一些零星发现,数量上没法与古蜀金器相提并论。蜀地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金、铜、玉、石、陶质文物,其中金器达100件以上,有金权杖、金面罩、金叶,和虎形、鱼形、圆形金饰片。成都金沙村,是又一处出土大量金器的古蜀遗址。金沙村在全国虽然很多,但真发现有黄金的村子,一定不会太多。不过成都的金沙村,却是藏有不少金子,那可不是普通的金子,它们是古蜀人用黄金制作的艺术品,件件可都是无价之宝。金沙村出土的黄金制品,总数更是超过了200件,这是古蜀出土金器最多的一处遗址,也是商周时代出土金器最多的一处遗址。这些古蜀金器有一些连名称和用途也还不能确定,制作方法也不清楚,包含着许多难解之谜。金沙到底埋藏有多少古蜀时代的金器,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现代化的都市将它们沉重地压叠在地下。但我们却可以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金器出土,说不定会发现新的闻所未闻的金器呢。不论是三星堆还是金沙,考古在两地发现的金器大多并不是首饰类的装饰品。金沙金器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四大类:人面具、冠饰、太阳神鸟和蛙形箔。因为有了这些光灿灿的物件,让金沙村遗址平添了金光灿烂的色彩,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黄金之谜。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5)黄金覆面是何方传统金沙村出土古蜀时代的黄金制品中,有两件似乎是面具的黄金制品,保存都比较完整。因为这是一张人形面孔,所以一般都简单地称它为“金面具”。其中一件为2007年出土,金面具宽19.5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含金量为94.2%。制作一个面具,46克的用金量不算少,这个量足可以用来让王宫的殿顶金光灿烂了。这黄金面具为巨目阔脸,长方形立耳,双耳垂穿孔。穿透式大眼,下眼睑低垂。弯刀形长眉凸起,三角形鼻梁高耸。阔口平齐,下颌出棱。看这面具是浓眉大眼中透出一种威武之气,平和容颜里包容一颗慈爱之心。眼中无瞳却是神色怡然,口中无声却是细语充耳,这是一张容易令人感动的脸面。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6)金沙还有一件金人面具像发现稍早,但要小得多。不过类似的金人面具像在三星堆还发现过,有的金人面具像还粘附在青铜头像上,青铜人像有了一幅金光熠熠的面孔,更加引人注目。当然三星堆的金面青铜雕像更透出一种威严之气,与金沙出土的有明显不同。这是面具么?研究者从金面具背面的痕迹观察,推测金面具可能是附着在青铜头像上的,三星堆的发现就是最好的证明。金面如果是用于粘附在青铜雕像上的,这样一来我们对它的名称就有了一点动摇,觉得不能直接称之为面具,或者只能称作是面罩,或者称为“覆面”,它只是覆盖在雕像表面的一层箔,并非是可以单独使用的一件面具。将青铜雕像覆盖上一层金箔,使冰冷的人面像或是神面像熠熠生辉,应当有什么特别的用意。虽然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装饰,这却是一种很重要的装饰,并非所有的青铜雕像都有金箔装饰的脸面,有理由认为那些覆盖着金面的雕像是某种特别身份的象征。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7)有人说金面雕像本应是古蜀时期神祇的模样,也有人说可能是巫师的面具,都没有足够的证据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一个难解的谜。说到金面具,一些研究者认为古代中国似乎没有使用金面具的传统,于是将视线移向域外。有人认定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黄金面具,应当是罩在古巴比伦尼布甲尼撒时期的青铜人脸上的那一件。古埃及法老死后,也有使用金面具的习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他的木乃伊头部就罩着一个黄金面具,面具略大于真人面庞。法老面具由金箔制成,还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形象,下面是编成辫形的胡须轮廓。这样的面具自然是古代世界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收藏于开罗埃及博物馆。金沙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雕像上也戴着金面具,这让一些研究者很自然地将它们与中亚和西亚文明联系起来,或者直接地说成是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不过,这种联想似乎显得过于急迫了一些,因为在更早的年代,东方其实也并不是一定没有像古埃及那样古老的黄金面具,也许只是还没有发现实物而已。古籍上记古代有一种逐疫驱鬼的仪式,要跳假面舞,称之为“傩”。领舞的称为“方相氏”,《新唐书·礼乐志》按照更早年代的传说,说“方相氏,假面,黄金四目”。这个描述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说“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殴疫”。方相氏在神话中为逐疫驱鬼之神,有时也在驱鬼祭仪中作先导神。方相氏戴着熊皮假面,上有黄金装饰的眼睛,这种黄金装饰的假面,最初出现的年代一定比文献记述的要早得多。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8)由方相氏又让我们想到了孙悟空。关于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胡适持“外来说”,鲁迅持“本土说”,季羡林有“混血说”。有学者认为,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扮演的角色,最重大的职责是驱逐各类妖魔鬼怪,这与方相氏完全相同。孙悟空的两件法宝中,火眼金睛可识别妖魔鬼怪,来源于方相氏的“黄金四目”;如意金箍棒可驱邪逐祟,来源于驱鬼的“终葵”(驱鬼棒),实际上也源于方相氏。所以认为孙悟空的原型是方相氏,它的造型与最早的假面装扮有关。在三星堆和金沙村之先,东方的面具文化早已生成,黄金覆面的传统也未必没有形成,这传统也不一定是来自遥远的它方。假面面具在古代中国一定出现得非常早,不会晚于古埃及法老们生活的年代。至于中国历史上究竟何时出现黄金装饰的面具,还要等待考古发现来证明。在史前中国就有面具存在,7000年前的江南新石器文化陶器上就有神面刻画,稍后半坡文化彩陶上的人面鱼纹图案,应当就是最古老面具的写照之一。良渚文化玉器上见到的大量神面雕刻,不少表现的就是假面。形形色色的面具背后,隐藏着人类充满希冀的真实的脸。面具是人类思维发展和情感丰富的必然产物,面具现象遍布世界各地的土著文化中。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9)古蜀金带上的人鱼鸟箭金沙另一件非常有意义的黄金制品,是一条带形金饰。金带为片状圆环形,直径19.6厘米-19.9厘米,宽2.68厘米-2.8厘米,厚0.02厘米,重44克。金带表面錾有纹饰,由一组相同纹饰出现四次,构成连续图案。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箭、一鸟和一圆圈。圆圈见有眉眼刻画,应当表现的是人面或神面。人面独立,鸟和鱼由箭矢连接,一支箭越过鸟颈射入鱼头。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画面,要完全了解它的含义并不容易。让人们感兴趣的是,金沙这件金带上的纹饰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金杖上的纹饰基本相同,都是以鸟、鱼、箭、人面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图案。三星堆出土的金权杖,长142厘米,直径2.3厘米,重500克,锤锻成金片后包裹在圆木棍上,出土时残留有炭化木痕。金杖上端镌刻有46厘米长图案,上端为两组鱼鸟,两背相对,都有一箭压在鸟颈上,箭矢射进鱼头,再下为两个对称的人面。人面为五齿高冠,刀眉立眼,阔口兽耳,有三角形耳坠。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两件金器当年有可能都是王者的用品,有人将它们直接看作是王冠和王杖上的装饰。不用说,两件不同的金器纹饰,表现的是同一的意义,那么它包含的是怎样的意义呢?为着揭开这人面、鸟、鱼与箭图案的象征意义,不少学者作过探讨。有人主张“太阳崇拜”说,以为人面形是太阳的象征,人面上方神鸟面向太阳,作展翅腾飞状。鸟是日精和阳气的象征,鱼纹是黑暗和阴气的象征,箭是阳光升腾的象征,这图案是一幅展示太阳上升、阴气消退的生动图式。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寓意,金杖和金冠带都可能是古蜀国王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法器。又有人将图案定名为“射鱼纹”,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模式。以为图案中的巨鸟代表蜀王,王与鱼、矢图的组合代表蜀王在行射鱼之礼,飞鸟负鱼、矢向神人而来,表示向祖先行尝新之礼。巴蜀历史上柏灌、鱼凫、杜宇均为崇鸟一族,鸟代表的蜀王很可能就是柏灌。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0)金冠带与金杖都可能是当时古蜀王权的体现,更有学者认为这个图案可能与古蜀国传说中的“鱼凫”王朝有关。金冠带和金杖上图案内容的同一性,标示着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的统治者在族属上的同一性或连续性。金杖上的人面图案,有可能象征蜀王本人或者巫师的形象。鱼凫王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代王。鱼凫的“凫”字有不同的写法,在文献中鱼凫又写作鱼符、鱼涪、鱼妇、鱼腹、鱼服、鱼鵩,都是指的鱼凫,研究者认为符、涪、妇、腹、服、鵩是凫的假借字。又有人说,鱼凫是由鱼族与凫族复合而成,是融合后的象征性标识,金器上的鱼纹与鸟纹,分别代表着以鱼为始祖神和以鸟为始祖神的两个不同民族。还有人认为图案中的鱼形代表鳖灵,凫代表杜宇。又有人说人面代表蚕丛,鱼、鸟代表柏灌、鱼凫及杜宇。有人认为鱼能潜渊,鸟能升天,鱼鸟图案象征着金杖具有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通神的法器。还有人认为“射鱼纹”器物与生殖崇拜有关,是祈求部族或王国兴盛的法器。有人由图案上的射杀场面,来证明鱼、鸟之间的敌对关系,认为这正是外来开明氏取代杜宇族时激烈战争的反映。认定这应该不是一般的图案,而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象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说中蜀王朝的更替。这是一个谜,而且是一个很难破解的谜。它是表现了惨烈的搏杀还是美好的希冀?如果我们现在连这一点都没有一致的判断,怎么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呢?可能任何急迫的解说都还没有找到真正确凿的论据,我们还要等待,也值得期待,期待着新证据的出土。人,鱼,鸟,箭,是一组彼此矛盾而又连成一体的图形。它究竟表现的是一个神话,还是一段历史?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1)也许这是一则历史创造的神话,也许是一段神话隐遁的历史。金箔上旋转的太阳和飞翔的阳鸟被称为“太阳神鸟”的金箔,是一领圆环形的箔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为2微米,重约20克。纹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中心镂空,内有十二条弧状齿呈环形排列。外层是四只正在飞翔的鸟形,四鸟首尾相接,环绕在金箔一周。也许这图案只有一种解释,空灵的中心一定是象征着太阳,弧形齿尖则是象征着太阳四射的光芒。环绕着太阳飞翔的四鸟,它们带着太阳转动。金箔上果真是太阳与太阳鸟图像吗?金箔上的太阳之形,是一个旋动的天体。智慧的古蜀人,他们想象出太阳是在旋动中升起。太阳神鸟金箔的外围环飞着四只鸟,让一些学者人想到《山海经》中的一则神话,“帝俊生中容……使四鸟”,说的是太阳飞速旋转,是四只神鸟托负着在天上飞过。于是研究者相信,金箔形象地展示了这则“金乌负日”古老的神话传说。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2)太阳在天上由东向西运动,她的动力何在?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鸟,在他们的视线里,只有鸟才有本领在空中翱翔。于是,人们这样想象,一定是会飞翔的鸟带着太阳越过天空,那太阳一定有神鸟相助,它们是阳鸟。根据《山海经》等古籍所述,古代中国太阳神话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有人与神的特征,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乌,会飞的太阳神鸟。神话说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作太阳鸟在由东向西飞翔,晚上则在西方若木神树上休息。有人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通天神树,是十日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青铜神树分为三层的树枝上共栖息着九只神鸟,大概就是古蜀人想象中太阳精魂日中金乌的形象。在中国太阳鸟的传说究竟有多么古老,我们至今并不明晰。不过有人认为,仰韶文化彩陶中所绘鸟纹背上有太阳图案,似乎表示着鸟背负着太阳在飞旋,同时还见到鸟居日中的图像,这表明太阳鸟的神话传说在彩陶时代就已经相当完整。这是6000年前的事情,再往前追溯,是否会有更早的太阳鸟神话,眼下还不会有明确的答案。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3)太阳神鸟金箔上的太阳之形,用12条弧形光芒衬托出旋转的形态,创意独特。太阳的光线本应当是直直的放射形,怎么会用旋转的构图表现呢?在甘肃永靖瓦渣嘴遗址出土辛店文化彩陶上,将太阳绘成螺旋形,太阳周围的光芒也绘成旋形。台湾台南六甲顶大湖文化遗址,也发现了螺旋式太阳纹陶片,残陶片上分两排刻画着不少于10个旋形太阳图案。在古代青铜器上见到的冏纹,也是一轮旋动的太阳。也许在古代画工的眼中,太阳就是具有这旋转神力的天体,太阳飞速旋转着,连它的光芒也是旋转着放射出来的。我们还发现大量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兽面),都以各式旋线(回纹)为地纹。陕西发现的秦代瓦当上,也印有带着旋形光芒的太阳纹。我们也看到魏晋时代彩绘画像砖上的女娲手举的月亮中绘一蟾蜍,蟾蜍绘有四足双眼的身体为一非常简略的螺旋形。彩陶之旋,神面之旋,日月之旋,在这些旋动的节律中,我们对这古今一脉相传的认知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许这样的艺术品并不是古代东方所独有的创造。美洲古代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徽,太阳中心的鸟身,也有一个旋动的螺旋形,它也是太阳旋飞的标志。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4)我们很难明白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想象到了太阳运行的规则,我们更惊奇那是一种超时代的艺术表现,现代人还是不时地画出这样的酷太阳来,现代广告、商标乃至儿童绘画,常将太阳绘作旋形的模样,这是今人的旋纹情结,也是古人旋纹情结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古代太阳崇拜观念的历史延伸。天体都是以旋转的方式运行的,以现代人对天文学的认识描绘出天体的旋转形态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的先人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用我们今天的方式图绘日月的旋转,如果不是他们已经有了同我们一样的认识,那可能就不会有这些旋转的日月图形留存到今天。在太阳神鸟金箔图案的构思上,金沙人不仅用鸟的飞翔和光芒的旋转表现了律动,而且这样的旋转还采用了对比与衬托的手法,鸟是向左飞翔,而光芒向右旋动。旋动效果显然是达到了,从设计上说是非常成功的。金箔上的太阳图形,是间接地用向右旋转的芒弧衬托出来的,形成一轮无形的太阳,构思非常巧妙,也十分罕见。旋转的太阳图形,在其它一些时代更早的文物上也曾见到过,有的绘成太阳本体的旋转,也有的用弧线的光芒表示。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不仅用芒弧表现太阳向右的旋转,而且还以4鸟的反向运用作为衬托,加强了太阳旋动的视觉效果。图案外圈4鸟的左旋,与内圈12芒尖的右旋,形成一种动态的对比,互衬中出现互动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5)金箔上的阳鸟原型是什么金沙太阳神鸟金箔外围图案中的四只飞鸟,就是神话中所说的阳鸟。金沙出土的一件青铜璧上,也铸上了类似的飞鸟,环璧飞翔的鸟也让人联想到了阳鸟的神话。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设想,古代的那些工匠和画工们,一定是在这样的神话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太阳每天在不停运行,是神鸟带着太阳在飞翔。许多民族都以为只有飞鸟才是太阳的使者,作为太阳使者的各种神鸟形象飞遍世界,它们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在现代的一些艺术品中,也能见到神话中太阳鸟的形象,都是古代留传下来的艺术传统。阳鸟虽然是神话中的神鸟,但一定有神话创作的原型,那它究竟是以什么鸟为原型的呢?古蜀人在金箔上表现的阳鸟,它的原型又是什么鸟呢?在古代社会里,太阳鸟是无处不有的精灵。古埃及的日神霍鲁斯、拉,都是一幅雄鹰的模样。公元前14世纪太阳神崇拜成了古埃及的国教,雄鹰成了太阳的使者。太阳神拉常常与以鹰为形象的霍鲁斯相结合,霍鲁斯被视为太阳神。在一些古埃及的绘画中,霍鲁斯被描绘一只头佩日轮的鹰,或一个戴有王冠的鹰头人。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金器(16)在阳光下繁衍生息的史前人类,他们以最虔诚的心灵,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向未知的世界表达纯洁的心声。无限的宇宙,神秘的苍穹,光明的太阳,孕育人类的生命,塑造人类的灵魂。那翱翔天际的鸟儿们,是最有资格接近太阳的使者,只有它们才能将人类的虔诚与感戴传递给万能的太阳。于是在太阳崇拜出现之时,可能就有了太阳鸟崇拜。看着金沙金箔上的四鸟图形,长长的脖颈,尖尖的利喙,壮壮的双爪,想这就是水鸟鱼鹰,古时称凫鹥,我们现在称它作鹭鸶或鸬鹚。蜀人先王有以“鱼凫”为号者,也许是以太阳神和太阳鸟自居呢。鱼凫便是水鸟鱼鹰,在古蜀人心中,也许那就是太阳神。也难怪在出土的蜀王金杖和金带上,都能见到鱼凫的图像,那是古蜀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崇奉太阳是古蜀人不变的信仰。古蜀人有自己特别的阳鸟,它就是鱼凫,是健美的鱼鹰。古蜀人对并不能多见的太阳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对心中的太阳鸟也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希望阳鸟能天天载着太阳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