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咋又摔倒了呢

文:骆思琪  聂传安


当我初看18班骆思琪同学的文章时,苦笑:咋又这个题材呢?这不是大家耳朵都听得起茧的内容么?

再看最后两段,吓了一跳:这丫头,转得这么神奇!

远处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掺杂在呼呼的冷风中。(哭声,冷风。读者的心一下子提起来。思琪善于营造气氛)

似乎是在我们的前方。我们急忙走过去,越是接近越是清晰,甚至有些刺耳。(不急于揭底,而是加重悬念,这是思琪的高明之处)

一转弯,我的天!是一位大叔摔在了停车场出口的斜坡上,旁边是一个啼哭的女童!(那情形,让人吃惊)

我和爸爸一愣,都有些惊讶和不知所措。而我再也不敢向前迈出一步,还有欲退的意思。(怕啥呢?多重怕?)

“大叔,你没事吧?”还是爸爸胆大一些,走上前去问。(此时,就应该是老爸出马了啊)

大叔本来是摊在了地上,双手打开,面对天空,而那枕着他一边身边的女童在不停地哭。听到父亲对他的问话,他在地上挣扎了一番后,才站起来。(很是辛苦)

“没事,没事……”

他嘴里念着,可谁又看不出呢,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他怀中的女童哭声停止,无辜地看着我们。(痛苦,也强忍着。孩子无辜的眼神,也许更让人牵挂)

父亲没敢上前扶他一把,而是离得稍远。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转身看了我一眼,就准备上前。(类似的场景数见不鲜。但此文仅写“不敢扶”么?)

但父亲还没走近时,他就一瘸一拐,抱着那孩子走了。(故事似乎完了)

父亲也因此陷入沉思。他一说出口我便理解他的担心。(父女心心相通)

“懂了吗?奶奶也是一个人住在老家,要是倒了的话,也不会有人知道的。跟我一起找机会骗她下来吧。”(文章突然转到“奶奶”身上,是此文最大的亮点。很多人我们可能顾及不到,但自己最亲的人不能出现类似的意久。另外,一个“骗”字,也说明奶奶与老爸对自己信念的坚持)

“好!”谁不想让她下来呢。(女儿若父,也是希望奶奶平安!)

此文如果仅止于大叔抱着孩子走了,然后发发耳熟能详的议论,那就太俗了。思琪可贵之处在于关注点的转移:我们不好帮别人,却可以让自己的亲人尽可能平安。

这也许不是值得大肆宣扬的高尚,却更实际更真切,也更易让人接受。

短短两行,使文章顿时进入另一境界,让人眼前一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