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才女蔡文姬的传奇人生(二):文姬归汉,时代悲歌
冬去春来,在蔡文姬心里,回归故土已经变得像梦一样遥远。
多少个日日夜夜,家乡和已故去的亲人的脸如同荡漾在心头的涟漪,一层层扩散开,又一层层聚拢来。
建安十三年,南匈奴的单于呼厨泉特地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曹操便把呼厨泉当人质留在邺城,同时遣使臣周近和董祀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到达南匈奴面见匈奴首领单于,要求赎回蔡文姬。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死生。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悲愤诗》
蔡文姬走的这一天下起了雨,绵密的细雨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在汉使的催促下,蔡文姬抚抱胡儿柔肠寸断。
和孩子分别后,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却像脱缰的野马在奔跑,马蹄的每一次落下,都似将她的心沉沉践踏了一下。
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胡笳十八拍》
至此蔡文姬终于结束了其漂泊生涯,回到故国。
蔡文姬在汉臣的护卫下回到故乡圉镇,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
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起初夫妻关系并不是很和谐。
在封建时代,寡妇再嫁本就属于一种复杂的感情关系了,而蔡文姬的经历更加不幸,因为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嫁人了,而且上一任丈夫还是异族,这样的婚姻经历使得蔡文姬和董祀的婚后生活并不是十分融洽。
然而,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
根据《后汉书·列女传》的记载,蔡文姬为了替董祀求情,披头散发赤着脚就去见曹操了,并当堂叩头请罪,对曹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但曹操却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
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一生坎坷,终于在晚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蔡文姬一直被称为四大才女之首,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而最能表现蔡文姬才华的故事,也源于这段经历。
《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当时曹操向蔡文姬询问家中古籍的下落,蔡文姬对曹操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
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文姬伏案疾书,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全都背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
蔡文姬完成了曹操和时代交给她的工作,但她未曾完成的是对自我痛苦的超越,生命中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巨大的苦难永远在沉默的深渊里。
她生命中的最盛的年华抛掷于北国,她血脉的延续永远滞留在北国,但她却不能回望,无法抵达。
对于聪慧细腻的文学家和一个母亲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片无边的乡愁。
在圉镇伯喈西街的蔡邕和蔡文姬纪念馆,里面展览有蔡氏父女的铜像,各自的代表作,文姬流落匈奴十二年的生活连环画,以及汉代时期的文献和器具等资料,尤其显眼的是书写在展厅墙壁上的《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
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写思乡之情,接下来写别子之痛,思儿成梦,第十八拍写道: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苦难的时代造就了苦难浇灌出来的文学花朵,蔡文姬归汉使她能够痛定思痛,能够有机会全面反思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命运的关系。
她已经不是去书写时代里面一个弱势女子的生活,而是已经继承了她父亲史学家的眼光,由文学的写史方式,写出时代的一种历史。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一首《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悲愤诗》拜乱世所赐,这首长诗可以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离乱的诗史,它记录了董卓乱天纲之后,军阀割据诸侯混战,生灵涂炭,百姓死亡的社会惨状。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流离北地的经历和见闻,尤其以细腻的笔触反映了蔡文姬回汉朝时,在胡地和亲生的两个孩子骨肉分离的凄惨场景,对中国长篇纪实咏怀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蔡文姬去世之后被葬在了现今的陕西省蓝田县蔡王庄,蔡文姬的墓冢高约8米,林木葱郁,五十年代陕西省就将其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十年代蓝田县又在此建文姬展览馆一座,将文姬轶事及境内出土文物陈列展示,也算是人们给这位乱世佳人的一种美好结局。
总结蔡文姬的一生,幼年饱读诗书博学能文,不料少年丧夫,父亲被害,国家战乱,流离失所,被掳胡国。
这位不幸的东汉才女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一个时代的动荡离乱,把血和泪、悲愤和痛苦坚忍地收藏起来,酿造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时代悲歌。
翻开过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悲情女子自弹自唱,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合上历史,我们体会的是那个时代赋予个人的悲苦凄凉。
历史传唱了《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也传唱了文姬归汉的美谈。
参考资料:《后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