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心”

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之莲蕊。

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血脉, 主藏神。 由于心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 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主通明和心气下降,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由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心在五行属火, 为阳中之阳, 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ー) 主要生理机能

1,心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 流注全身, 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 主血 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 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 人体各脏腑器官组织以及心脉自身, 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 血液的运行与五脏机能密切相关, 其中心的搏动泵血作用尤为重要。 心脏的搏动, 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心阳能激发心脏的搏动, 心阴能抑制心脏的搏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 发挥其濡养作用。 若心气不足, 心脏搏动无力, 或 心阴不足, 或心阳不足, 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的生血作用, 即所谓 “奉心化赤”。 指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 其化为血液, 须经心火 (即心阳) 的“化赤” 作用, 即 <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可见,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

(2)主脉 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舒缩,脉道通利,血运流畅。《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心者,其充在血脉”,即是针对心、 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 相对独立系统而言.关注微信公众号:“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学习名媛艾灸养生

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除心气充沛外,还有赖于血液的充盈和脉道的通利。 换言之,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充沛又起着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生理状态下, 心气充沛, 心阴与心阳协调,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血运周身, 脏腑得养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征象。若心气不充或阴阳失调,血脉壅塞,血运失常, 脏腑失养, 则常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 唇舌青紫, 脉细涩或结、 代等症。

2.藏神:

心藏神, 又称心主神志, 指心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 主宰意识、 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身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 指人的意识、 思维, 情感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 既是广义之神, 又包括了狭义之神。

人体的脏腑、 经络、 形体、 官窍, 各有不同的生理机能, 但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心神正常, 各脏腑机能协调有序, 则身心康泰。 神能驭气控精, 并调节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 而精藏于脏腑之中而为脏腑之精, 脏腑之精所化之气为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则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 因此,心神通过驾驭协调各脏腑之精气以达到调控各脏腑机 能之目的。 同 时,心具有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和各种刺激并作出反应, 进行意识、 思维、 情感等活动的机能。 如 《灵枢· 本神》说: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这一复杂的精神活动实际上是在“ 心神” 的主导下,由五脏协作共同完成的。由于心为藏神之脏,故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及相应脏腑,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心藏神,为精神之所舍,故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心主血脉与藏神机能密切相关。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而心藏神,又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病理状态下,两者也常相互影响。如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可致心神失常,而见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症;心神异常,亦可影响心主血脉机能。

(ニ)生理特性

1. 主通明:

心主通明, 指心脉以通畅为本, 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位于胸中, 在五行属火, 为阳中之阳的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血证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其意义在于说明心主要以阳气为用:心阳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但心阳必须与心阴相协调,才能维持心主血脉与藏神的正常机能,才能使心脉畅通,心神清明。若心阳不足,失于温煦、鼓动,既可导致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委顿,神识恍惚;而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则可导致血液运行加速与心神不宁, 出现心慌、心烦、 失眠等症。关注微信公众号:“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学习名媛艾灸养生

2.心气下降:

心位于人体上部,其气宜下降.心气中含有心阴与心阳两部分:心阴牵制心阳(心火),化为心气下行以助肾阳,制约肾阴,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人体上下的寒温平衡与动静协调。若心火虚衰,不能下行资助肾阳,出现血流迟缓,腰以下寒凉,当补心阳;若因心阴不足,不能牵制心火下降,出现上热下寒,当滋心阴以降心火。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又称经脉、血脉。在临床应用中,又将经脉与血脉的内涵作了界定:经脉,一般指经络系统中的经脉, 是经气运行的通路, 故针灸, 推拿等作用于经络, 强调“得气”;血脉,专指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即所谓“脉为血之府”。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故称心在体合脉。

面部的色泽, 可以反映心血、 心气的盛衰及其机能的强弱, 故称心之华在面。 其机理在于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正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心气旺盛, 血脉充盈, 则面色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可见面色胱白;心血亏虚, 则见面色无华;心脉痹阻, 则见面色晦滞; 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故《素问·五藏生成》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2. 在窍为舌:

舌的主要机能是主司味觉, 表达语言。 《灵枢· 忧恚无言》 说: “舌者, 音声之机也.”心的经脉上通于舌,《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人于心中,系舌本.”舌主司味觉和语言,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藏神的生理机能。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 心之官也.”

心主血脉、 藏神机能正常, 则舌体红活荣润, 柔软灵活, 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若心血不足, 则舌淡;心火上炎, 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 则舌质紫暗, 或有瘀斑。 若心藏神的机能失常,则可见舌强、语謇,甚或失语等。

舌为口中的实体器官, 并非“窍”, 与耳、 目, 鼻、 口等孔窍样器官不同。 心原有窍为耳, 如 《素问· 金匮真言论》 说: “南方赤色,人通于心, 开窍于耳。” 提示耳之听觉与心神相关。 以后发现耳的听觉与肾精肾气的关系更为密切, 就把耳归为肾之窍,并将非孔窍器官的舌替代耳作为心之窍。 此外, 舌通过经络与脾、 肝、 肾等脏也有联系, 这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之说相合。

3. 在志为喜:

喜, 是心之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而产生的良性情绪反应。心精、心血、心气充沛, 心阴、心阳协调, 是产生喜乐情绪的内在基础, 故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 喜乐愉悦有益于心主血脉的机能, 所以 《素问· 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但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伤,如<灵枢·本神>说:“喜乐者, 神惮散而不藏。” 从心主神志的机能状况来分析, 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 神气不足可使人易于悲哀, 如 《素问·调经论》 说:“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另外,心为神明之主, 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所以《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4. 在液为汗:

汗是五液之一, 是津液经阳气蒸化后, 由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 如 《素问· 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心精、 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 故称心在液为汗。《素问 ·宣明五气》有 “五脏化液: 心为汗” 之说.

(0)

相关推荐

  • 孙桂杰说脏腑(四)

    孙桂杰说心脏!    心在人体内的地位就是"君主","君主"表示高于一切的含义.意思就是说心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    心属阳,主神明,说的是心脏本身的功能和作 ...

  •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肾”

    肾--左右各一,位于腰部脊柱两侧.<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 肾之府.'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 主水, 主纳气. 肾藏先天之精, 主生殖, 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 ...

  •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肝”

    肝位于腹腔, 横膈之下, 右胁之内. 肝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疏泄与主藏血. 肝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肝气升发与 肝为刚脏.<素问 ·灵兰秘典论> 说:"肝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q ...

  •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脾”

    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与胃相邻.<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形如刀镰"(<医贯·内经十二官论>). 脾的主要生理 ...

  • 解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肺”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zrghF9-PE3TyUejlckcSg 肺--位于胸腔 , 左右各一 , 覆盖于心之上 . 肺有分叶 , 左二右三 , 共五叶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3)

    心 五脏,是指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所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 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与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 ...

  • 心与各脏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之一

    本文参考<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总结部分精华并结合笔者临床些许心得.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心与肺

    心与肺 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之用,因此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才能维 ...

  •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之——脾

    <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六腑之--脾 此文内容摘自于网络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 ...

  • 《中医基础理论》:心

    五脏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