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时刻第5期:玄奘西行,到底取的是什么经?一文读懂中国佛教
今天是清明节的最后一天,昨天和朋友吃饭,闲聊起来玄奘西天取经的话题,俩人就玄奘西天取经到底取的是什么经展开了争论,朋友认为按照《西游记》的记叙,观音菩萨安排老唐去西天求取的是大乘佛教,来代替唐朝的小乘佛教,我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回来后我又仔细查阅了一下资料,正好今天准备加更一期【充电时刻】,就和大家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吧。
公元前6世纪左右,印度有个王子,后来被称为佛祖释迦牟尼,他提出了“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前三种都是理论性的东西,第四种“道”讲的是成佛的方法论,也就是如何消灭三毒(贪、嗔、痴)、跳出轮回、实现永恒。
关于“道”,也就是跳出轮回的方法,后人慢慢的产生了分歧,逐渐演化出佛教的三个分支。继承发展释迦牟尼生前理论的一派,被称为小乘佛教,由于通过斯里兰卡传入东南亚,所以也称南传佛教。这一派修行主要是禅定和戒律,信徒们用毕生来修行。
另一派,叫做密宗,由于多流传于西藏,也称藏传佛教。密宗和小乘佛教是两个极端,前者无法忍受长时间的禅定,追求高效,提出修行是可以“顿悟”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心诚意诚,得道成佛是可以速成的。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金轮法王、鸠摩智信奉的都是密宗藏传佛教一派。
除了上面说的小乘佛教和密宗两派,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另一派,大乘佛教。简单一点说,小乘佛教是最接近佛祖释迦牟尼本意的,但是修行困苦,缺乏号召力。逐渐就有人指出,小乘佛教追求的“解脱道”,是只为个人解脱,胸怀过于狭隘了,我们修行中人既要自己解脱,更要帮助众生解脱,这就是所谓的“菩提道”。所以这群人把修行“解脱道”的叫做小乘佛教,意指小家子气,把修行“菩提道”称作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了佛、菩萨、罗汉等满天神佛,慢慢发展成了三个分支,中观、唯识和真常。
中观一支又叫般若(bō rě)宗,讲究一切皆空。真常一支则认为,一切皆空,佛法不空。唯识一支则认为一切皆空,但是佛法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玄乎吧。玄奘秉持的就是大乘佛教中的唯识一支,他去印度去求取的“真经”,其实是为了破解大乘佛教中各分支之间的矛盾。可惜他回国去世后,唯识一派迅速落寞,后人更加不注重理论,只是在简单的道义上随意发挥而已。
朋友们,本期【充电时刻】就到这里,欢迎关注@每日充电一刻钟,相约每天充电时刻,成功路上,与您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