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产后三病——痉证,郁冒,大便难

金匮悬解卷二十一

妇人

产后十一章

  妇人产后,血室空洞,阴虚之病固多,而温气亡泄,阳虚之病亦自不少。此即是阴虚者血也,温气亡泄,即是血中之温也,故为阳虚之义,若见汗出,则又伤阳。产后三病,痉、冒、便难,皆阴虚而兼阳弱也。至于胃实腹痛,血瘀恶露,未尝不用泻下,此以物聚而成实耳。若非陈宿凝聚,不得实也,故产后之病,切以中气为主。盖血亡木枯,乃中气克伤之本,徒之木燥而不知土虚,非良工也。

产后一 三病十一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1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一,新产血虚,血虚则营卫不和,风泄卫气,故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痉病者,是因伤燥也,伤血则刚痉,伤津则柔痉,新产血虚而多汗出,津血俱伤,故令病痉。注意;本条之喜中风,是产后血虚,营卫失和之风,属于里虚,区别于太阳外感之中风,不可理解为太阳外感中风。

二,新产妇人,血室空洞,是为亡血,又多汗出,是表阳外泄,阴亡阳泄,阴阳俱虚,故虚寒多,后表虚阴束,里虚阳陷,故神昏郁冒。

三,新产血虚,血脱失润而肠燥,汗多亡津而胃燥,肠胃失润,故窍涩而便难。故此为新产妇人之三病。

2 新产血虚,无发汗之理,虽言多汗,也喜中风,但此非外感之风,故无发汗之理。若误以太阳表病,而误发汗,汗出必成坏病。

  提纲“亡血“复”汗”,是新产亡血,而又见汗出之义,血虚自汗之义。本身是产后三病,产后血虚,谁敢发汗,也无发汗之理,汗血互夺,是为大忌,在误发汗,必成坏病。此是产后之病,不是误汗坏病。“亡血复汗”是血虚于里,阳泄于外,亡血自汗之义。“复”就是“又”的意思,此是古汉文语法表达。

附;此三证之延伸思考;

一,485页,痉病定义;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此为痉病也。新产血虚,汗出亡津,津血俱伤,则产后燥盛,而发痉病。此或俗称产后拘挛,抽动证,产后风之类证。

二,郁冒者,神昏而郁冒也。阴血下虚,不能升化阳神,神气不足,故见神虚抑郁,阳外泄而不归,升浮失根,故见昏冒。此或也可以理解为产后抑郁的病理。试解如下;

  抑郁者,产后血虚而阴损,清阳抑郁而不升,清阳不升,则神气不足。冒者,阳逆不降而昏冒也,阳逆不归而外泄,则头上汗出也。头昏而沉,如戴帽也。本条为阳气抑郁而神魂悬虚,血虚不足,阴血不升,不化阳神,木不生火,魂不化神,神气不足之义,就是阴不化阳之义。血亡于里,阳泄于外,故寒多(下条脉微弱)而病郁冒也。

  血亡清阳陷于下,则神气虚,阳浮不归,则见昏冒,此或许又会头痛头晕,重者又有昏冒颠风等。下条,郁冒但头汗出者,此为厥,阴失于下,阳泄于上。(产妇喜汗出)汗出者阴阳和,此为冒家欲解之义。(徐可忠解,血虚则阴不抱阳,下阴血亡,上阳郁冒。附;厥者,阳阴不相顺接也,神昏而郁冒者,就是阴阳不相顺之义)

按;以上两条,产后痉病与郁冒,两证相合,参考产后颠风证,亡血而阳泄,阴阳俱损,阴盛而成颠风。

三,血虚而汗多,汗亡津液,胃肠燥盛,故大便难也。

论;气血和,则无产后三病,本条若懂产前养胎,则不致产后杂病。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一例,产后便燥,肛裂出血。

燕某,女,32岁,产后3个月,便燥如羊粪球,每便则肛裂,出血如注(肛裂加出血,雪上加霜,火上烧油,越出越燥,实其实也),延至气怯神倦,面色痿黄,舌淡唇白,脉细寸微,一派脾不统血之征象,血色素8克。用治肠风便毒之剂,反致自汗心悸昏眩。本属产后血虚,失于濡润,今误药损伤脾阳,当用黄土汤温之。前人经验,重用白术120克,反有滋液润便之效,亦主脾散精之义。

红参另炖,炙草各10克,生地30克,白术120,阿胶25克,附子10克,黄芩炭10克,灶心土120克,三剂而愈。

论;此本属产后血虚,失于濡润。病本就是产后便燥,恰恰因便燥,肛裂出血如注,面黄脉细,而误诊为脾不统血,肠风之病,黄土汤救逆。

  之前反用治肠风便毒之剂,而致自汗心悸昏眩。中医治病,还是在辩证。本病就是产后血虚,此用黄土汤者,即能救误治之逆,又能养血润燥,以通大便,故三剂能愈。先误治,后又救逆,此有点吴茱萸提纲的意思,得汤反呕者,此热在上焦。此得汤反剧者,此非肠毒,而为产后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