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的道教与佛教,为何在素食文化上达成统一的意见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起源的本土宗教,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深受百姓推崇;而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传播、发展以来,其受欢迎、推崇的程度与我国本土道教不相上下。众所周知,道教推崇自由、修身养性,佛教信永生轮回。可就是这样两个泾渭分明的宗教,为何就在素食主义上取得了共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拥有悠久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家。在百花齐放的艺术史上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同样的,饮食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进步、朝代的更替在饮食文化史中诞生了一朵“奇葩”——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以素食为主,日常主要食用一起能吃的水果蔬菜、清汤面食等。但拒绝一切与动物油脂有关的以及任何动物身体部位制成的任何食物。这样简单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被人们统称为“素食主义”。
(1)天灾人祸、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素食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推崇与百姓的生活疾苦是离不开的,战乱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为素食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战火燃烧不断的年代,百姓难以安居乐业为了生活到处奔波劳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都急剧下降。这个时候素食主义的形成发展算是百姓的救赎,简单的烹饪制作方式既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要又节省时间。
为百姓在战火中逃亡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可以说,素食主义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行进必然,与百姓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在战乱的社会大环境背景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统治者——梁武帝萧衍。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素食主义者,在位期间曾将素食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如此!在佛教开始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梁武帝本身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又是一个佛教信徒。
在佛教和素食主义两者的影响下,梁武帝在位期间还曾发文《断酒肉文》命令天下所有僧尼都不准吃肉。也正是因此典故所以自南朝梁武帝开始,后世就逐渐出现了寺庙禁荤菜食素食的风俗饮食习惯。
之后随着朝代的更替素食主义的不断发展,唐朝时期素食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百姓吃素食的场合也逐渐增多,以至于有些皇帝执政期间,天下若是出现了旱灾或虫灾等天灾,皇帝往往会戒荤吃素三日并以此方式来表达对上天的诚意与敬畏,祈祷下一年能风调雨顺、百姓能有个好收成。
这个时候的吃素往往带有忏悔的意味,皇帝通过吃素来反思自己在为政方面的过失,是否因为自己当政不当,才会导致天灾的降临。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最开始由统治者反思吃素而逐渐演变成民间的人们在表达自己忏悔之意时,也采用吃素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素食主义的发展。
(2)素食主义自身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自从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一道完全由纯粹的素食加工而成的菜肴诞生以来。素食主义得到了人民百姓的认可和推崇,新潮的做法也简单的食材冲击力中国古典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往后的素食主义更是朝着多元化发展,据史料证明北宋时期。国都由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美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等特征,开封的街头开始出现了有专门提供素食的餐馆。
一时之间吃素成为人们之间的一种潮流。到了南宋时期素食主义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鼎盛,流传也更为广泛,街世上甚至出现了几十种上百种素食。
许多客家看到了素食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商机,研究出了更多的素定居式。同时为了丰富素食的内涵和食用方式,还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素食烹饪手法,一瞬间素食主义成为了中国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展后来素食主义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出现了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些现象的出现,更是使得素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饮食部分。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发展大国,自古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社会发展中经济水平不高,人民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不到保障和提高。这样的社会经济水平为素食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农耕文明较为发达且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食素最开始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普通百姓维持日常生活都很艰难更别提昂贵的肉食了。
在肉食昂贵的时候以至于出现了“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的史料记载,简单说明古代的经济水平极其低下,平均五十岁的人可以穿得上好的衣服,可是到了七十的老者才有可能吃得到肉。封建社会下,在以敬老为主的古代,只有七十老人能吃得到肉,可见对于百姓来说,肉食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1)素食主义与道教的关系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道教自古以来就有吃素的习俗。可以说素食主义与道教的关系是基与本源的存在,这与道教本身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道教自老子开创以来就提出了以修身养性、吃素为基准的教条。
道教追求自由修行得到“成仙”,道徒们相信万事万物皆有生命,都是有灵的个体不能受到杀害和侵犯,修道者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伤害动物、有怜悯之心,在修行中积善成德心怀善意、不随意杀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道”这些准则在道士的遵守下成为了道士修炼的信条,在信条的指引下道教的道徒饮食逐渐变得清淡并且不见荤腥。而且在道教不杀生教条的约束下,吃素也就变成了道教修行中的唯一的途径。
简单说,素食主义是道家修道的重要途径,而道教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一步一步地推动了素食主义的发展。道家修道的最终目的是飞升成仙求永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修道者在修道的过程中力求养生。
《吕氏春秋.重己》中曾记载:“味中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可见道教中说明如果日常吃得过饱,那么就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甚至可能会影响到长生和修行,因此需要在修道中戒油腻且多食清淡。素食主义刚好满足道教修道的需求,由此可见素食主义和道教一直都是互相配合的关系。而随着道家信徒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加入到素食主义的队伍当中,从而推动了素食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
(2)素食主义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自诞生以来带给世人的印象就是戒荤食素。佛教人口中常说“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佛教修行中不以杀生为念。这样的佛教信条,使佛教中出现了许多提倡素食主义的忠实信徒!其中,佛教中著名的素食主义教条属“三净肉”最为严格。
即义佛门弟子不得看见动物被宰杀的场景,也不能听动物被宰杀时的声音,更不能吃为他所宰杀的肉食。从佛教教徒不吃肉类和荤辛包括含有刺激性的调味料和严格的“三净肉”教条可以看出,素食主义在佛教地位极高,是佛教的立身准则。从佛教对素食主义的看中当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佛教之所以提倡食素,正是出于其教义中的慈悲戒杀,为了使一切有生命之物免遭苦难,而人类得以早日结束人间的业障,普渡超生。
佛门有五戒,而不杀生位列所有教义当中的第一条,吃素即可斩断杀生的所有根源,因此广受佛门子弟的推崇,也一度成为佛教徒饮食结构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1)战乱割据不断中,宗教的蓬勃发展;
中国社会一直在社会动荡割据战争不断中谋求发展,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生活艰苦、有苦说不出,急于寻求解脱和安定的百姓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宗教上,在宗教上寻求精神寄托。就这样在宗教的蓬勃发展中,道教和佛教严于律己的素食主义信条也被人民喜爱和接受。
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于,道教在发展中追求健康生活的发展理念,选择素食主义对道教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和影响素食主义是道教发展中最强的助力,因为它制作简单、取材低廉多样化最容易受百姓接受。素食主义这样的先天条件在保障了自身宗教发展的同时也能吸引众多信徒。所以说素食主义被道教接受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相比道教而言,以慈悲为怀的佛教自在中国传播以来就有忌杀生、忌荤菜的佛教立身信条。换种说法,在中国诞生于战乱朝代的佛教,忌杀生忌荤菜食素食的立身信条更能赢得百姓的推崇。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罪恶感百姓们希望吃斋念佛能洗轻战争带来的罪恶感使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赢得望能得以实现。如果说道教的素食主义是人民百姓选择后接受的,那么佛教的素食主义就是人民百姓自愿去遵守的。
(2)统治者的推崇
道教、佛教同时被素食主义接受离不开统治者的推崇。前有南朝皇帝梁武帝萧衍后有唐朝皇帝李唐。两个典型的统治者在位期间因为都是佛教信徒,于是把素食主义极大推广的同时,也教导百姓需心怀怜悯潜移默化中用佛教教义感染百姓,推崇佛教推崇素食主义。
不仅如此,佛学经典《梵网经》中,曾记载着,食用荤腥可能会断送一个人的一生,会葬送这个人人性中的善意。所以佛教中所有的菩萨都禁止吃肉,久而久之佛教信徒都已素食主义为佛教信条就发展起来了。可是后来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由于僧侣人数激增,素食主义对僧徒的约束力不断加强。所以在所有的僧侣进入寺庙前都要接受《梵网经》思想的洗礼,也因此佛教主义者,必须食素,也成为广大信徒根深蒂固的观念,素食主义因此得以稳步发展。
而道教在百花齐放思潮的影响下,统治者在追求自由中也追求健康长寿,这样一来道教的素食主义与道教的和谐自由是首选。
众所周知,宋真宗和宋徽宗在执政时期,由于执政观念问题更推崇道家的黄老思想,因此道教的发展在此时达到了鼎盛,道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极为可观。道德经中有“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的说法,可见从道家始祖老子起,道家思想中便不重饮食,更推崇淡饮食,重修心的做法。这也是素食主义被道家选择的重要原因。总而言之,道教、佛教在素食主义上达成共识是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共同作用造成的。
由此可见,道教与佛教能在素食主义中取得共识,不仅是因为素食主义的选择能更好的修行发扬宗教,而且素食主义的推崇使宗教支出费用减少有益于宗教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
素食主义的发展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推崇和喜爱,人民也逐渐形成了追求健康生活的意识。因此诞生了一大批素食主义者!而在今天提倡营养均衡饮食的今天,依旧有不少素食主义的信众存在,在这批人当中,佛教与道教的教徒占了主流。
不可否认的是,素食主义的发展也存有合理之处,素食主义传达出来的是平易恬淡、健康生活的养生精神,至今还具有极高的现代养生价值。尽管佛教与道教在各自领域都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但是它们对素食主义的推崇,使二者都对素食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性的贡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