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汤和一样,是少有的逃过朱元璋屠杀的开国功臣,但死因成谜!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文臣武将有很多,而武将当中要说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功劳最多的就是徐达和常遇春二人,他们二人相当于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这两个人排位的话徐达是排在常遇春前边的,但是要论行军打仗,常遇春的能力跟徐达不相上下,而且常遇春身上的传奇故事比徐达更多,各种正史野史中对常遇春的记载很多,有的说他勇猛无敌,喜欢杀降,怕老婆等等,连最后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成了谜。那么历史上的常遇春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死因又是什么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位明朝的猛将常遇春。
常遇春为何排在徐达之后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明朝的武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要论行军打仗的能力,二人基本是在伯仲之间,但是论排名的话,徐达是排在常遇春前边的。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中记载: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而达尤长于谋略。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达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
从各种史籍中的记载也可以看出来,徐达和常遇春虽然打仗都很厉害,但是二人不是一类人,徐达更擅长于分析战局、制定作战计划,而常遇春擅长排兵布阵、冲锋陷阵,而且两人一起出征打仗的时候,一般都是徐达作为元帅,常遇春为副帅或者阵前先锋官,所以徐达排在常遇春之前是很合理的。
常遇春初露锋芒
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早年间跟着刘聚当土匪,靠打家劫舍为生。公元1355年,二十五岁的常遇春加入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刚来就跟朱元璋说自己要当先锋官。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说:"我们现在准备渡江作战,现在投奔我也不晚。当时正值朱元璋跟元军在采石对峙,当时朱元璋带领的是水军,元兵在岸上,朱元璋的船距离岸边有三丈多无法登陆。这时朱元璋把常遇春叫到了阵前,想看看他的本事。常遇春乘着一艘小船,冒着乱箭,挥戈勇进。趁着跟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大喊一声纵身跳上了岸,跟元兵厮杀起来。朱元璋趁机挥师登岸,击溃了元军,一举拿下了采石。这一仗过后朱元璋授常遇春总管府先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常遇春作战非常勇猛,能够出奇制胜。但是正因为常遇春的能力很强,所以为人也很狂妄。这也就能解释《明史》中记载他:"下城邑不能无诛僇。"喜欢杀降的原因。
常遇春杀降
到了公元1359年,当时朱元璋的最大的对手是陈友谅和张士诚二人。常遇春跟陈友谅在池州大战,徐达常遇春二人相互配合大败陈友谅,俘虏三千多士兵。常遇春跟徐达商量想把这些人都杀了,徐达不同意回去上报朱元璋,但常遇春私下把这些投降的士兵都杀了。虽然常遇春这么做,在现在看来有些残忍,但是古代两军交战太过于仁慈也不是什么好事,而常遇春的性格又很狂妄,所以杀降兵对他来说也是很正常的事。
箭术高超
常遇春除了作战勇猛之外,箭术也十分高超,而且凭借高超的箭术还救了朱元璋一命。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水上大战,当时陈友谅的水军和战船要远远强于朱元璋。两军交战之时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之时常遇春奋勇当先,拉弓射箭,一箭射中了张定边。同时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这才救了朱元璋一命。后来常遇春又靠着火攻,大败陈友谅,为朱元璋解决了一个强敌。因此,常遇春虽然很狂,但是能力也很强,绝非有勇无谋的无能之辈。
常遇春死因之谜
关于常遇春的死因,正史和野史中都有很多记载,包括金庸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都有关于常遇春的记载。小说中的常遇春是明教中人,跟番僧打斗的时候受伤,被带着张无忌下山治疗寒毒的张三丰所救。为了报恩常遇春就带着张无忌去找胡青牛救命,结果机缘巧合之下使得张无忌成为胡青牛医术的传人,并且治好了常遇春,但是由于药量过重,结果使原本能活八十岁的常遇春最多活到四十岁,基本上对应了历史上常遇春活到了三十九岁。当然这只是小说中虚构的,完全没有依据。
也有说常遇春跟其他开国功臣一样,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因为李善长、蓝玉、邓愈等一些开国功臣都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所以常遇春很有可能也是朱元璋给害死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种说法也不可信。史籍记载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当时明朝天下初定,各地的叛乱尚未全部平息,各种反动势力都在虎视眈眈,此时杀掉常遇春这样一位猛将,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朱元璋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时候基本上天下已经稳定了,这时用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来解释,是能够说得过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说是常遇春杀人太多,而且喜欢屠城杀降兵,而最后他的死是因为因果报应。当然,这种说法就更离谱了,真要有因果报应,古代杀人比常遇春多的将领大有人在,而比他活得时间长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这种说法纯属迷信,毫无根据。
野史中的另一种关于常遇春的死是比较可信的,说的是常遇春的了"卸甲风"而死。就是两军阵前交锋,肯定要穿着厚厚的盔甲,再加上骑马短兵相接这些激烈的动作,所以很容易就出汗。"卸甲风"就是人在带着盔甲,运动完最热的时候,摘下盔甲后被凉风一吹,风寒入体中风而死。史书中记载当时常遇春死的时候刚刚打完仗,回师的路上,时间又是农历七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很有可能是得了"卸甲风"而死。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中记载:元帝北走,追奔数百里。获其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子女宝货称是。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
所以结合《明史》中的记载来看,常遇春很可能就是因中风而死。
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