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之牡丹

04-30 阅读612
来自话题
#礼赞百年,声声有宁
1020篇

  第一次听到“牡丹”一词、第一次知道“牡丹”是一种花名,还得从1980年创作的电影《红牡丹》说起。当时随父母看了此片电影,但也由于年纪尚小,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说,哪里知道影片中讲的是啥?而意想不到的收获却是有三:一是,由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歌《牡丹之歌》,把这些看得懂和看不懂的所有观众,牢牢吸引并能朗朗上口跟着哼唱出曲调,用现代词来说是当时很红很火的流行歌曲;二是,片中的女主角是那么的美,在小小的心龄里第一次见到“美女”,第一次冒出要有如此美貌才能叫“牡丹”的“逻辑”;三是,第一次知道有一种花叫“牡丹”,且花美如人、人如花美,是一种美丽而名贵的花卉之一。

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偏于贫困,尤其是居住在乡镇农村里的大人、小孩,只能在田间、山野看到一些普通的花花草草,牡丹何其名贵,不是一般人能得一见。可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强大的,自《红牡丹》影片一出、牡丹之歌一传,人们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少不了牡丹,而我却是很认真的想更多的了解牡丹、想知道更多关于牡丹的事,“她”因何名贵、因何闻名、因何…… ?

  从植物学的角度认知牡丹

中文名:牡丹

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英文名:Peony

别名: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两金、洛阳花、富贵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虎耳草目

科:芍药科

属:芍药属

种:牡丹

花期:5月

果期:6月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其茎可高达2米,分枝短且粗;其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叶为绿色、无毛;其花单生于枝顶,花大且香。牡丹适宜在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地方栽种,适应能力较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能生长。

    牡丹有十大花型

单瓣型 — 鸦片紫、石榴红、凤丹白

荷花型 — 似荷莲、锦云红、玉板白

菊花型 — 海黄、曹州红、墨润绝伦

蔷薇型 — 太阳、丛中笑、百园粉

金环型 — 金腰带、白凤塔、红缨

金蕊型 — 淑女装

托桂型 — 百花展翠、翠娇容、新一代

皇冠型 — 赵粉、璎珞红、胡红

绣球型 — 青翠兰、娇容三变

千层台阁型 — 雪莲、玛利亚

  凤丹白

  似荷莲

  墨润绝伦

  百园粉

金环型牡丹

  淑女装

  托桂型牡丹

  胡红

  青翠兰

  鲁荷红

    牡丹花原产于中国,分为野生原种和栽培品种,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栽培;牡丹的品种至今差不多有1100多种,我国占有大部分,分为中原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北品种群,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比较常见的就有500多种,而以颜色分类有十个

复色类 — 花蝴蝶

绿色类 — 绿香球

黄色类 — 姚黄

粉色类 — 赵粉

白色类 — 夜光白

紫色类 — 魏紫

红色类 — 珊瑚台

墨紫色类 — 烟绒紫

粉蓝色类 — 蓝田玉

紫红色类 — 红霞争辉

  花蝴蝶,出自菏泽赵楼牡丹园,1969年育出。花型有菊花型、蔷薇型,花色为粉红色,外瓣4至5轮、层次分明,有放射状紫色纹线,基部有紫红色条斑,花朵直上,为中花品种。

  绿香球,也称豆绿,花形如绣球,内瓣密集,花色为黄绿,成花率高,因花梗细软,所以花朵下垂,为晚花品种,是世间牡丹花稀有品种。

绿香球的花语:谦虚、详和、无私。

  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花开初期为鹅黄色,盛开时为金黄色,花型丰满,开花整齐且高于叶面,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

姚黄的花语:尊贵、睿智、至高无上。

  赵粉,旧时称“童子面”,出自清代赵家花园,因花色粉红而得名。它的花型多样、花量大,为多花品种,清香宜人。

赵粉的花语:青春、含蓄、美丽动人。

  夜光白,又名昆山夜光、月宫花,是牡丹中最白的精品。

  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为紫红色,花型有荷花型和皇冠型。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称为“花后”。

魏紫的花语:典雅端庄、国色天香。

  珊瑚台,出自菏泽赵楼牡丹园,1970年育出。茎高可2米,叶二回三出复叶,花型为皇冠型且丰满,花蕊圆尖型,花色浅红色,花单生于枝顶,中花品种。

  烟绒紫,株型较矮,花型为皇冠型,花色墨紫色,成花率高,花朵直上,为中花品种。

  蓝田玉,出自清朝乾隆时期,山东省赵玉田栽培出的品种。花型为皇冠型,花瓣细碎曲皱,半开展,花色粉色微蓝,为中晚花品种。

蓝田玉的花语:象征爱情、真挚纯洁的爱。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是情人间首选的花卉。

蓝牡丹的含义是优美浪漫、清新高雅。

  红霞争辉,出自菏泽百花园选育品种,花型为皇冠型、托桂型,花色为紫红色,为中花品种。

而今牡丹名贵品种还有如

  二乔,原称“洛阳锦”,出自宋代元丰年间银李园,后移至曹州(今菏泽)后改称为二乔。其特点是同株、同枝可开紫红、粉白两色花朵,或同一朵花兼有紫红、粉白两色,实属奇葩。

二乔的花语:奇美、好事成双、心心相印。

  洛阳红,又称“紫二乔”、“普通红”,花色为紫红色,一株能开百朵花,为丰花品种。因花繁叶茂,被称为“新花后”之美称。

洛阳红的花语:繁荣、鸿运当头、百折不挠。

  御衣黄,又称“御袍黄”。其花色如御衣般的黄色,因此得名。

  酒醉杨妃,花色紫粉,盛开时顶部为粉红色。因植株枝条柔软,花头下垂,尤有醉态,故此得名。

  青龙卧墨池,花形有托桂型、皇冠型;花朵宽大,微微上卷,侧开,为中花品种;花色墨紫稍浅,基部有墨紫色晕,雌蕊呈绿色于花心,周围是墨紫色多层花瓣,如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因此得名。

青龙卧墨池的花语:真挚的爱、不渝的情。

  白雪塔,出自洛阳,原名“玉楼春”,又名白玉。宋周师厚《洛阳牡丹记》有载:“玉楼春,千叶白花也。类玉蒸饼而高,有楼子之状”。其花色为白色,花型呈皇冠型,外大瓣,内瓣细而皱折、层叠凸起似楼似塔。花开初期为绿白色,盛开时莹白如雪。

  银红巧对,出自菏泽百花园,1966年育成。花型为蔷薇型和菊花型,属重瓣大花品种,花色为浅红色,花朵直立向上,成花率高。

银红巧对的花语:和睦、团圆、比翼双飞。

  火炼金丹,又称“种生红”,出自潜溪寺,也称“潜溪绯”。花型为楼子台阁型,花开后藏于叶下,上方花瓣量少、褶叠、端部齿裂多,开花量较少,不易繁殖,为中花品种,花色与国旗上的红几乎相同,因此又被称为“国旗红”。花名因传说中此花是太上老君的三颗金丹所变而得名。

火炼金丹的花语:生机盎然、热情奔放。

  贵妃插翠,出自菏泽赵楼九队,1970年育出。花型为千层台阁型、丰满,为中花品种。花单生技顶,花朵直上,花色为粉红色,花朵顶端的花瓣着生翠绿色。

贵妃插翠的花语:高雅、娇媚、光彩夺目。

当然了,知名品种还有:紫斑牡丹、首案红、一株三色、紫金盘、美人红、银粉金鳞、玫瑰红、寿星红、状元红、 ……

    不同颜色牡丹花的花语

红牡丹

象征着富贵圆满,属性为火。

紫牡丹

就像紫色一样,花语是“难为情”。

白牡丹

高洁、端庄,象征着守信的人。

绿牡丹

这个颜色少见,象征着对生命的期待,用心的付出。

黑牡丹

牡丹花中并没有真正的黑色,通常把深红色、深紫色的牡丹称为黑牡丹。深色的花朵美得深沉,象征着死了都要爱。

黄牡丹

亮丽富有而华贵。

粉牡丹

雍容华贵、简单大方。

从植物学、牡丹花型、牡丹花色、牡丹花花语,初已领略到了牡丹花的万千姿色、韵压群芳,感受到了视觉上惊艳的震撼;牡丹品种之多,说明深受人们所喜爱,而不断有新品种培育出。

    牡丹的历史

牡丹源于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于东汉早期的武威医简;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当中就有对牡丹的记载。据记载,牡丹最早发现于秦岭与巴山一代,汉中是最早栽培牡丹之地。武则天登基后,由其故乡将牡丹移至长安,之后,牡丹花在长安兴盛起来。到了宋代,洛阳牡丹称雄于世。

最初牡丹被称为芍药,俗称“木芍药”。秦汉时期牡丹已经入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到牡丹名字的由来:“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分株繁殖),其花红色,故谓丹。”可见牡丹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

因当时的栽培技术落后,只有皇室贵族才养牡丹,因此成了贵族花。在唐朝以前,牡丹花已进入上层社会,而早期的牡丹多为单瓣、花色也少,一般以红色为主,到了唐朝时期以焦骨牡丹居多(即洛阳红牡丹)。因此,牡丹真正被人熟知是从隋唐开始。

隋朝    隋炀帝与牡丹的故事。相传隋炀帝很喜欢牡丹,有专门栽培牡丹的花园与栽培大师们。其中,有大师把牡丹嫁接在椿树上,成活后的牡丹高达几层楼,站在楼上就可以欣赏到牡丹,这就是楼台牡丹。培育出楼台牡丹的大师来自曹州,可见当时的曹州已经有种植牡丹的花师了。

唐朝    女皇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即洛阳牡丹的前世今生。公元691年冬天,女皇武则天游览皇家花园——上苑,因当时正值冬季,花木凋零,一片衰败的景象令女皇不悦,因此下了一道闻名千古、狂傲胜过李白的五言诏书圣旨:

《腊日宣诏幸上苑》/催花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写完“诗诏书”即派人拿到花园焚烧,以告花神。第二天早上,冰雪寒冬的皇家花园,真的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可唯独不见牡丹花开,女皇大怒,命令侍从火烧牡丹的茎,以示惩罚。而倔强的牡丹不屈服于女皇的淫威,烧焦了也不开花。脑羞成怒的女皇便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被火烧焦的牡丹贬到洛阳之后,变了模样,洛阳人称它为“焦骨牡丹”、“黑牡丹”。也自从那时起,牡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开始在洛阳生根发芽,在洛阳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并逐渐辐射全国,这种贵族花也开始逐步进入民间。

宋朝    到了宋朝时期,牡丹栽培技术更加成熟,从长安移至洛阳的牡丹,种植规模是史上最大的,牡丹的花型、色系、新品种,得到了逐步丰富。名贵的姚黄、魏紫,就是在这个时期栽培出的,至今仍在牡丹四大名贵品种之列,而姚黄更是被誉为牡丹花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记载了24种牡丹,还把洛阳、青州、延州等地的牡丹比较之后,得出“洛阳者,是天下之第一也。”因此,之后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与盛名。据记载,当时的牡丹品种就有169种之多。

元朝    而到了元朝时期,洛阳牡丹逐渐被毫州、曹州牡丹赶上,主要表现在花型、色系、品种、种植面积等方面。但毫州最终还是被曹州牡丹比下去,原因是曹州更适合牡丹种植。

清朝 清朝时期的曹州牡丹花师的栽培技术有了新的提高:催花技术。历史有载,曹州府在冬天献给慈禧太后盛开的牡丹。众所周知,牡丹的花期是4-5月,曹州牡丹花师已经掌握了牡丹催花技术,做到冬季牡丹开花。

建国初期    建国之前落后、动荡、屈辱的近代史,各地牡丹的境况与国运相同,受到严重损坏。新中国成立之后,牡丹这一国色天香的国花,开始恢复了栽培,洛阳于八十年代开始举办牡丹文化节,而洛阳牡丹节的文化源头就是来自宋代洛阳牡丹的情结,从此,洛阳牡丹如获重生,重新进入百姓人家的视野,在国家与地方的双重推动下,洛阳牡丹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景,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现代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牡丹栽培技术得到了传承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牡丹种植的研究逐渐成熟与深入,各地都成立了专门的牡丹研究园,菏泽牡丹虽在现代起步较晚,但也于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因此,菏泽牡丹开始逐渐名声鹊起,为国内外人士所喜爱。现在世界各地出现的牡丹品种,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引入的。

    牡丹花被称为“百花之王”、“国花”

牡丹花从上千年的栽培、繁育新品种至今,无论是花型、花色、品种,都有着各自无法替代的雍容华贵的造型,高贵典雅、国色天香特有的气质,倾国倾城的风韵,征服了所有人们,对其喜爱有加,以至于在历史漫漫长河中对其的栽培、育新,有增无减!有史以来,赞美牡丹的诗词不计其数,其中最能表现出牡丹花受人们喜爱程度的代表作非唐代刘禹锡莫属: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在唐朝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生活中,牡丹不仅用来装饰室内外的环境,也成了当时女性的服装配饰或头饰,令人更加高贵典雅;尤其是红色牡丹,给人红红火火的感觉,象征着吉祥;牡丹花花团较大而香,故有“国色天香”之称和母仪天下之大气;“花开富贵”,朵朵盛开的牡丹被赋予了特殊的寓意,更衬托出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 牡丹受人们的喜爱、拥戴,成为当之无愧的“百花之王”。

  《簪花仕女图》中的牡丹花头饰

而史料记载,清朝末年,牡丹拥有了较高地位,被称为中国的国花。

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同年7月22日,牡丹的得票以高达79.71%胜出。

  绣有牡丹花的团扇

  绣有牡丹花的服饰

  传统团花纹样中的牡丹花

  绣有牡丹花的肚兜

  牡丹花绣花鞋

  陶瓷花瓶摆件中的牡丹花

  茶壶、茶杯的牡丹图案

  木门浮雕牡丹图案

  中式木屏风中的牡丹浮雕

  古建筑墙面背景砖雕牡丹图案

  年画中的牡丹花

  现代旗袍中的牡丹花图案

  木雕牡丹挂件

  牡丹图案沙发靠枕

  非常流行的十字绣装饰画中,人们最喜欢的“花开富贵”图。

……

另,不得不题的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的《牡丹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剧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梦中书生柳梦梅一见倾心、永结同心的爱情故事。而剧中最经典、流传至今的一句话:“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更是道出了许多世间男子为求与心爱女子在一起,愿放弃所有的一切与爱人浪迹天涯、归隐田园的感人爱情观。该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杰出作品之一。

  昆曲《牡丹亭》剧照

牡丹花的画作,更是历代文人墨客中少不了的主题。无论国画中各种画派的牡丹图、工笔牡丹,从古至今都是画家们笔下的挚爱!人们爱牡丹、颂牡丹、画牡丹,比比皆是。

  南宋    徐崇思《牡丹蝴蝶图》花鸟画立轴

  金 佚名《牡丹湖石图》花鸟画立轴

  明 唐寅《题牡丹图》花鸟画立轴

  清    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工笔花鸟画

  近现代    陈之佛《牡丹富贵图》花鸟画立轴

  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本人在远离祖国的安巴家中,历时近一个月,完成了国画工笔牡丹图《春满园》,喜贺祖国母亲迎来七十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有感》- yili

谷雨时节牡丹开,

人间四月天,

牡丹独占春。

繁荣昌盛祝祖国,

乡村振兴满人间。

人花共富贵,

喜迎党百年。

牡丹齐怒放,

党史丹心照。

花团锦簇把党绕,

爱国爱党如牡丹!

(相关历史资料、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来自话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