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笔致灵动 简率天真——品何慧敏书法有感
何慧敏,又名会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兼楚系文字研究会负责人,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楚简书法研究院院长,湖北书法院研究员,湖北中流印社创作部主任,武汉大学通识课书法主讲教师,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野草诗社常务副理事长,竹溪书社顾问,三楚书法院院士。担任《中国书法艺术典藏·湖北简牍卷》编辑。
出版有《楚简集古今联语200则》、《楚简集古诗文句200则》(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何慧敏楚简楹联书法作品集》(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楚简书法文字编》(中国书法杂志出版社出版),《中国书法典藏·秦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楚简卷》、《中国书法典藏·汉简卷》(共8本,中国书法杂志出版社出版),《楚简书法集字丛帖》(共3本,中国艺术出版社出版)、《问道经典一一何慧敏楚简小品书法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秦简书法文字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笔致灵动 简率天真
——品何慧敏书法有感
文 | 李世云
楚系简牍包罗万象,造境奇谲阔大。这是继碑、帖之后,又一书家取法的丰富源泉。简牍墨迹笔法从篆引的笔法中发展出来,成为后世隶、楷、行、草书笔法的共同来源。
书法家何慧敏慧眼独具,潜心专研,在楚简中游弋笔墨,已得简牍堂奥,书风造诣甚高,独树一格。
何慧敏:篆书节录《孟子万章下》斗方
何慧敏自幼独爱书画艺术,多年来潜心书法实践与理论研究,初学隶书、篆书,其后临习《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乙瑛碑》《峄山碑》《石鼓文》,书法作品在《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中获提名奖,入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并多次获得“楚天群星奖”金奖,“湖北屈原文艺奖”(政府最高奖)。
何慧敏:篆书横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何慧敏:篆书横幅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数十年的浸淫于书法艺林,后独钟简牍,并逐渐领略其艺术真谛。何慧敏清楚知道,楚简书法之所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多因文字识读上的障碍。然而,这方面,清末、民国,文字学家对新出土的文字兴趣不仅仅停留于考证,而且往往是马上转换到书法上来,写篆体书法家们,多兼擅古文字。文字与书法在彼时是完美结合的,而今天二者却基本脱节,古文字学家懂书法的极少,书法家懂古文字的也是凤毛麟角,这构成了当今古文字书法之困境。
何慧敏:篆书条幅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因此,何慧敏数十年来既兼顾了文字学家般的钻研工作,又从书身份进行笔墨实践,分别从书写与理论研究两方面双管齐下,深入剖析简牍要诀。他曾深入至湖南、湖北、河南、北京、上海的各大博物馆与高校,对楚简的前世今生寻根究底,整理出了煌煌大著《楚简书法文字编》。
何慧敏深知,从甲骨文至石鼓文,乃至秦泰山刻石,中国古代留存的篆书字迹,均为契刻文字,多数笔画僵直机械,转折笔画生硬,或分笔完成,还有补笔、重描、省略等特征,几乎看不到“书写性”。然而,楚简的出土,则让世人看到了最古老的篆书墨迹,其书法形态清晰、明了,得以窥见古人毛笔书法之玄奥。
何慧敏:篆书斗方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具志极远也。
在何慧敏看来,楚简以外,秦汉简数量更加庞大,从青川木牍《为田律》、云梦睡虎地秦简,到里耶秦简、岳麓秦简、张家山汉简,秦及汉初简牍这类古人亲笔书写的实物是鲜活的、生动的第一手书法资料,其文字较易辨识,文字的形体因笔画转折而更接近现代汉字。楚简是古文字(篆),汉简是今文字(隶),而秦及汉初简牍则是篆、隶之间的过渡字体,似篆非篆,似隶非隶,为篆书之遗响,汉隶之源头。它兼具篆隶的结构与笔法,从中可以窥见古文字与今文字变化的轨迹。
何慧敏书《弟子职》句: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
长期以来,真正关注书法体势转变的人并不多,从甲与骨等载体上契刻而成的文字体势,多因材料的坚硬而使得刻者在用力方面有所迁就,于是便有了以竖画为主导的纵长的篆书体势,但后来的隶书显然是以横画为主导,这中间所经历了由材料变化以及大量的书写介入而变迁。
何慧敏《能扶天下之危者》
68x68cm
简牍文字体势正是这中间变化中的过渡痕迹,既逐渐摈弃纵长的先秦篆体,但又没完全完成横向的隶书。笔法独特,是时代的风貌,也是书体丰富的体现。
简牍是两种不同形制的材料,简多指竹木简片,细窄而长,一列中被要求多写文字,因而姿势显矮或偏,而牍则以木为之,较宽,通常可写多行文字,因此,字体形势多窄而高,不同载体导致了字形特色的不同。
何慧敏《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68x68cm
何慧敏经过了长期的潜心研究,在研习古人书写笔法之外,融入了自身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书法投入的深厚学养。
他的简述书结体平正,线条圆劲浑厚,用笔更有晋系的古文蝌蚪笔法,即落笔重顿,收笔轻扬,头粗尾细呈蝌蚪状,多有显露简率天真的作风。
何慧敏《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68x137cm
何慧敏《典出报樸子》68x137cm
有些作品短画一如往常手书墨迹,简率自然,长画则圆融远引,类于篆书,加上不少竖画上的圆点饰笔,使得简书古意盎然。
更有作品线质圆厚,运笔中起、行、止点到即止,见好既收,加以体势近方,尤其显得古厚,可看出书家高度的驾驭毛笔的技巧。
何慧敏《晏殊词浣溪沙》
64x164cm
章法结构上平和严谨,虽然笔致灵动,点画有粗细正側的变化,可是疏朗的布局,在整体上具有篆书的古意。
如同王炳学先生所言,何慧敏的楚篆较好地沿袭了楚书的书写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浪漫、潇洒、飘逸是楚简书最大的文化内涵,字体取方形多斜势、结构紧凑、线条舒缓流畅、遒劲而自然。
【艺评人简介】
李世云 | Li ShiYun
新快报收藏周刊主编
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团成员
梅社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广州市文联红棉艺术基金会理事
广东中国画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