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情|第四十九期 钢城之恋
当有一天,我们发如雪,步履蹒跚、身影弯曲、沧桑满目,你会是我的拐杖,我会是你的眼……我们的爱早已融进彼此的血液,弱水三千,一生只为你流恋;人生百年,对你的感觉一如初见……
上周六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王志鑫、姚秀云家。南钢即将迎来60岁华诞,当年那些投身南钢建设的“老五八”们,今天的南钢人不会忘记,也不曾忘记。
王志鑫、姚秀云是当时南钢建厂筹备处中唯一一对、如今都年过八旬的“老五八“夫妻。
老人的家很干净,庭里院外收拾得整洁清爽,早春二月的阳光洒在屋内庭院,让人感受到了大地春回的明媚。
和颜悦色,已过八旬的王志鑫、姚秀云发虽如雪,但脸上的笑如孩童般纯甜。他们依偎着坐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本相册,给我们讲述着他们在南钢经历的那些岁月,讲述着他们的钢城之恋。
娓娓道来,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他们的深情,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模样,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青春和理想撞击出的火花,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他们的奋斗和初心。
1957年8月,南京小伙王志鑫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同年同月,湖北姑娘姚秀云从武汉钢校(武汉科技大学前身)毕业。
这一年,他们都是风华盛年。
仿佛是上天安排好的他们这场相遇,同饮长江水却并不相识的他们相遇在了南京钢铁厂筹备处。当时的南钢筹备处设在市政府的地下室。
王志鑫高大俊朗,白皙、儒雅江南才俊的气质放在今天形容就是“三高”人才:身材高,颜值高、学历高;而娇小秀丽的姚秀云让王志鑫一度怀疑她是不是选错了职业:学钢铁专业的女生本来就凤毛麟角,分配到钢铁厂的女生那更是“稀有物种”。这般柔弱的女子怎么会和钢铁打交道?她能在南钢坚持下去吗?
就这样,彼此带着几分好感、带着几分疑虑全身心投入到了南钢的筹备建设中。
那个年代的人思想纯朴得如同麦穗,就知道只要国家需要那就得撸起袖子加油干;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对待工作和事业更显纯粹真挚,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就是要建设一个南钢,不遗余力地为南钢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干。这是他们的初心。
当时分配到南钢筹备处的一共有9个人,其中5人是从学校毕业分配的,姚秀云是唯一一个女学生。
王志鑫随后也来报到了,可以说,他是当时共和国最高钢铁学府毕业的高材生。
姚秀云回忆起当年自己从下关码头坐着马车到南钢筹备处的情景,回忆起大家聚集一起没日没夜研讨建设南钢方案的情形,回忆起和筹备处的同事们一起到卸甲甸勘探厂址的心情,当时那里群山环绕,遍地茅草,一片荒芜,满眼荒凉,在这个地方要建一个10万吨的钢厂,那得夷平多少山头呀?那是多么浩大艰难的工程啊!
有一次勘探结束后,他们筹备处几个人到当时永利铔厂(南化前身)边上的唯一一条街上去吃饭,姚秀云记得王志鑫那天一口气吃了8个包子还没有吃饱。他们那时真的是太累太饿了,他们那时条件真的很艰苦。
就是在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下,王志鑫、姚秀云参与了南钢地质勘探、设备购置的全过程建设。
195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南京钢铁厂的建设,江苏省第一座钢铁厂矗立在了扬子江畔;1959年底,炼铁2号高炉正式投产。
在讲述这段奋斗岁月时,王志鑫不止一次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吗,姚秀云是南钢史上第一个高炉女工长呢。
看得出,今天说起这个,王老对老伴儿仍然是满眼的柔情和敬佩。那个初见让他疑惑选错职业、能否扎根南钢的娇小柔弱女子,不但当上高炉的第一个女工长,而且样样不输男子;这个看似娇弱的小女子不但扎根在南钢一辈子,而且也一辈子扎根在了自己的心里。
建厂初期,炼铁生产条件简陋,那时候“小事故天天有,大事故三六九”,高炉上虽然3 个人倒班,但一有事故,就几天几夜不下高炉,身为工长的姚秀云更是如此。如果那时有“女汉子”一说,姚秀云当之无愧会被贴上“女汉子”的标签。
每次上班,身为工长的姚秀云肯定是第一个到。高炉靠山边,每次下夜班,走到一村住处要经过一个山坡路,传说山上还会有野狼出没,一路黑黢黢的很吓人,一个女子走这种夜路,没有不害怕的。
“这都不算啥,自己能克服,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那时候国家不富裕,生产条件也跟不上,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事故”。姚秀云说,有一次高炉喷火很大,为了尽快处理险情,情急中她啥也顾不上了,就用手套遮住脸,从炉前穿过炉台。等处理好事故,当时的生产厂长开玩笑说,小姚,快照照镜子 ,看看你多漂亮。她这才发现自己的头发燃焦了,眉毛烧掉了。
当年的工人都很好,领导也很好,很尊重爱护知识分子、技术人才,尤其对一个女技术人员更是尊敬和关怀。姚秀云说,这些都激励了自己要更努力去奉献、去奋斗。
一辈子遇上这样为事业和理想奋斗拼搏的机会不容易,建设南钢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机会。
王志鑫一直从事和负责南钢科技管理工作。当时南钢品种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要发展必须要有叫得响的品种,南钢成立了品种攻关队,时任科技处处长的王志鑫牵头组织了这项工作。攻关队人员不断研发出新品,其中船板钢是“当红又卖座”的品种。船板的认证环节严谨繁琐,但经过攻关队人员的不懈努力,南钢船板终于通过了9个国外知名船级社的认证,从此打开了南钢品种钢的市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南钢一批以黄一新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出来,他们有理想,有能力,更有担当。
王志鑫说,一个企业如果缺少了科技创新人才就是缺少了魂。
王老一辈子在南钢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干了40年,直到完成电炉厂兴建和扩建改造技术合同的谈判、签订后才退休。
王志鑫从普通技术员到南钢副总工程师,见证了当时南钢科技发展的每一个进步和突破。他很欣慰今天的南钢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让科技人才在南钢荟萃,并发光、发热。
王老说,南钢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始终离不开科技人才、科技力量的引领和支撑。
在南钢相遇、相恋、相爱,到1960年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儿子出生在南钢、读书在南钢。王志鑫、姚秀云说起南钢,满怀深情。
十里钢城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也成就了他们事业和理想,他们是爱人、是战友。
虽然经历了许多不平凡,吃过许多苦,山一程,水一程,但可喜的是彼此有共同的南钢岁月可回首。
看到两位老人今天依偎在沙发上,讲述着他们的钢城之恋,从他们心灵深处流露出的平和、喜悦,是那么的动人。
王志鑫说每年春节都会有南钢人来看望他俩,他也会看《南钢报》和《南钢文艺》,有一次看到黄一新参加南钢青年集体婚礼的报道,王老说,这是对南钢青年人最好的鼓舞,希望有更多的南钢新一代谱写出属于自己的钢城之恋。
他说,今天的南钢人赶上了新时代、好时代,很幸运;今天的南钢也如我们所愿,我们也很欣慰。
采访结束时,两位老人执意要送我们出门。看到庭院里有辆自行车,王老指着自行车告诉我们,这是老伴儿的“坐骑”,别看她80岁了,现在她还骑自行车去买菜呢,恐怕是南京唯一一个80岁还骑自行车买菜的女同志。说这话时,王老眼神依然满是柔情和骄傲。
最好的你 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这是最好的爱情,这是我们的钢城之恋。无论何时,你始终在我眼里是最好的,哪怕彼此读千遍万遍也不厌倦。
书法作者:关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