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简相尚,虚旷为怀——走进阮继良的书法世界里
一横一竖一天地
阮继良书法印象
文/麦秸
认识阮继良先生已有数年,当时同住一个小区,有时我们不意中打个照面偶聊几句,然后鲜有联系,但感觉得出,彼此目光中都期待着有所交集。直到去年的这时,我们在市青年文艺骨干培训班上再次相遇,握手相拥,交流探讨,从此见面也就成了平常事了。
在寺池路,有一块闹中取静之地,是阮继良书法工作室,我所说的闹,是因为他的左邻右舍皆是寻常店铺,每天自是热闹。之所以静,因其门前有一水池,而后凉亭,穿过之字形的石径即可,美曰凉亭水榭;再者,阮继良每天躲进此处,焚香沐手,练笔挥毫、讲习授课。然后大隐于此,屈指数来,已经十多年了,也就有了别号“寺池散人”之称。斯人斯事,斯情斯景,用蔡邕的话注释或许最好:“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
阮继良的工作室,也是我们的常去之处。门楣上的匾额镌刻其手书“见贤思齐”,驻足细观,笔力中散发一缕风流雄震之气。室内不是很大,但布局有序,盆景、石磨、书案上翻卷起的书页,“清而明志,德以修身”的竖幅,无不透露着主人那份人生的向上和内心的格调。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通过一个人的字、书法,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怎么样。阮继良为人性情,且豪爽,能独善其身,举手投足,皆有名士之风,作品在全国各类参展中屡获头奖,在书法界,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地位。当年以弱冠之年凭作品实力就已加入中国书协,实不多见。
自古诗书一体,书画同源。阮继良是书家,却有着诗人所具有的独行其事、天马行空之性格。豪放不羁中又裹着一丝内敛,一横一竖,看似简单,其实用笔万千,所以观其字需要敛气平息。尤其是他的醉书,往往凝神贯气,一气呵成,所有力道均在手腕间,如画中的奔雷坠石、鸿飞兽骇,让观者无不称奇。
记得有一次,时至深夜,外面黑云压顶,但室内灯火通明,只见他借着方才的酒力疾笔如飞,临张旭《古诗四帖》,笔墨间收放自如,形到神似,恣意旷达,旁若无人,心手两忘,仿佛在纸墨中穿越,与古人神交。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花如此,人更是。把回放的镜头切换到20年前,那时的他在最初的书法之路上可谓艰辛备尝,用“枯灯黄卷夜三更,悬梁刺股当有恒”形容最恰当不过。
阮继良生在绍兴马山一个叫亭渎的小渔村,正如他所言,儿时家境苦寒,但很是刻苦,对水乡的墨香书韵从小就耳渲目染,也就喜欢上了写字,并养成一种习惯和乐趣。
在我们无数次的畅聊中,浮现着这样一段小插曲,那还是阮继良早期学习书法的时候,当时还买不起书法集,有次在朋友家无意中看上了一本王羲之书法集,翻阅开来甚是喜欢,朋友不肯借但实在执拗不过,便答应借他,一天后奉还,阮继良连夜去打印店复印。多年后当他拿出当年的那本复印本放在我面前的时候,上面皱巴巴的纸张打着卷儿,有些泛黄,可以想象当年的他翻阅临摹时的场景……
那是一段苦苦求索、负笈远学的日子,阮继良开始深情地回顾。“1997年我中学毕业后,就直接走进了书画专业的教室接受最初的研习,接着步入社会,最初从事与广告相关的工作,这种毫无创造力的工作让人烦心目倦,不久便辞职而去。随即报名参加中国书协面授班,书道传统的温情感召,大家名宿的谆谆教诲,使我始闻法书大道。”
阮继良从此心无羁绊,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更是夜以继日,与笔砚为伍,自米芾入手,苦修“二王”及北魏诸碑,漫漫求索,书法也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唯一可以濯心、澄怀的一方净土。
历代书家,都遵循着“学书法,先学做人”的原则,他也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学书先学做人是根本,要品行为先,德才并重。
“近年来我痴迷于草书创作,怀素、张旭多有用心。写草书必须要有激情,气足神满,要有生命感。我喜欢借着醉意挥毫,面对纸墨能够放开怀抱,无所顾忌,身心投入。”在阮继良的身上,弥散着一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翩翩风度和不受俗世羁绊的超脱。
阮继良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躲进小楼,用手中的如椽之笔,一横一竖挥毫着恣意人生,一撇一捺书写着翰墨天地。
人物介绍
阮继良,字田园,号寺池散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书协理事,兰亭书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王羲之奖”、“沙孟海奖”等全国书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