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樊开峰:【雅鲁藏布大峡谷】(散文)
编辑:张小鱼
主编:鱼儿姐姐
雅鲁藏布大峡谷
走出千年核桃村,快十一点了,导游带领我们风驰电掣般奔赴今天林芝行的第二个景点: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提起雅鲁藏布大峡谷,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初中学过的一个地理名词“横断山脉”。由此引申,再想到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由此可见,“雅鲁藏布江”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就拥有一席之地。再加上中印两国围绕该江水资源分配利用的争端,唇枪舌剑的新闻,不时见诸媒体,更加让我对其印象深刻。网络上关于旅游名胜“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海量信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挠我的心,逗我的神,勾我的魂。
“峡谷”,就是深度大于宽度的地形。我到过石泉的中坝大峡谷:迎宾瀑布,热情靓丽;夹岸高山,林木葱荣;水流潺潺,鸟语相迎。我到过武夷山“三弯九曲之胜”的九曲溪:“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我还到过张家界的金鞭溪:“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画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不管是中坝大峡谷,还是九曲溪、金鞭溪,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高山夹清流,林密草葱荣,花香鸟语柔,人在画中游。那么,这个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是也有这些特点呢?
下午一点钟左右赶到景区外面的停车场,导游给每人发一张雅鲁藏布大峡谷就餐券。我们凭借就餐券,进入景区大门,先右拐去餐厅吃自助餐。用餐完毕,导游说:“现在去坐景区大巴,有五个点,转回来,五点半到停车场上车。”
所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按照景区大巴上导游的说法,只是整个雅鲁藏布江的一段。整个雅鲁藏布江,绵延三千多公里,从中国到孟加拉国,再经印度,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有两千多公里,其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五百多公里,全部在国内。现在开发可供游人参观的仅五十公里。
不过,这段大峡谷就自然景观来看,就是山高谷深,林密草丰,空气湿润。不过不要误解,这里绝对不像我上面提到的三个峡谷那样,游人与山、林、水能亲密接触,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处融洽。而这里由于江面宽阔,江岸相对平坦,显得两边的高山似乎没有那么高峻险要。山上断断续续的密林,看起来又很遥远。游人与山林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游人依江绕山,转来转去,根本感觉不到“山高谷深,林密草丰”。不过,这里毕竟还是大峡谷,你瞧:山脚江水汹涌,山腰雾气蒸腾,山头白雪皑皑,空中还有蓝蓝的天和棉团似的云。江水并不湍急,只是非常浑浊。景区大巴导游解释说:“平时,雅鲁藏布江还是很清澈的,现在正值雨季,一会儿一下,一会儿一下,特别是上游,正在下大雨,冲涮下泥土,江水才变这样了。”
大峡谷这一段,虽然说有五个景点,不过,看到的内容并不丰富。最后一个景点是大江拐弯处的一个村子。大家只在那个村口巨大的经幡前面拍照而已,因为导游说:“不要进村,防止被狗咬伤。”
至于前四个景点,全是围绕着一座山峰——南迦巴瓦峰设置的。江绕山,山伴江,拐来弯去,都在看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只是越靠近景区大门的景点,观景台就越是在高高的半山上,距离南迦巴瓦峰也就越远;向前挪一个景点,观景台就下降一点,距离那座峰也近一些。到了第四个景点,观景台基本上到了江面,脚边就是江水。这里是一个拐弯处,江面宽阔,江对面就是南迦巴瓦峰。可惜,从胸部以上全被云雾遮盖,根本看不到南迦巴瓦的那个“尖”。我只好用昨天的幸运来弥补今天的不幸了——昨天,在色季拉山口很偶然地远眺到了那个“乱云飞渡犹从容”的南迦巴瓦峰。夕阳照耀下的南迦巴瓦峰,尖如矛锋,耀眼夺目,傲视苍穹;稳如泰山,体量庞大,坚定挺拔;险比珠峰,畏途巉岩,不可逾越。
导游说,南迦巴瓦峰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由于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而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峰,之所以“名气很大”,就是因为它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难以攀登,自从一九九二年十月三十日,中日联合登山队有十一名队员首次登顶之后,至今再无人问“顶”。
如此看来,要不是昨天傍晚的不期而遇,我今生恐怕再也无缘与它相见了。
好在旁边巨大的牌子上有一幅晴天丽日之下,被五彩缤纷的鲜花簇拥着的南迦巴瓦峰的照片。那个“尖”与昨天傍晚在色季拉山口看到的完全一样。我们背靠这幅照片并取对面南迦巴瓦峰山脚留个影,就跟着大部队撤退了。
在返回的大巴车上,我自言自语:“山高谷深,林密草丰,似乎不是那么一回事——徒有虚名。”景区导游回应说:“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一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只是围绕南迦巴瓦峰大拐弯处开发的一段,沟谷宽阔,色彩有些单调。大家可能看见了江边矗立的大照片,要是在四五月份,这里山花烂漫,五彩缤纷,让人陶醉。真正神秘莫测,山高谷深,让人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墨脱县境内。那里'大拐弯’很多,没有开发,属于'无人区’,只有在高空才能领略它的多姿多彩。”
尽管如此,我还是情不自禁又不无遗憾的写了一首《雅鲁藏布大峡谷》:天下第一峡,雅鲁藏布江。林密谷幽深,草茂水清新。仰望红日近,俯瞰江面宽。南迦巴瓦峰,耸立大拐弯。一山分四季,盛夏见冬颜。云雾罩玉容,妖娆秀可餐。慕名千里会,难见春风面。
(文中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樊开峰,1986年参加工作,现为杜桥中学语文教师。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