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不过如此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看到最新一期《嘉人》杂志上身着黑色毛衣、挺着大肚子「营业」的章子怡,一时间只觉得不知今夕何夕。
刹那间,她演绎过的经典荧幕形象轮番在我脑海浮现,但这一刻,我深知,她只是一位对新生命怀抱温柔憧憬的母亲。
弹指一挥间,她已四十一,她已为人妻,她已儿女成群。
像滚滚红尘里太多太多的平常女子,皈依婚姻,构建家庭,为一个男人甘之如饴,为三两个孩子筋疲力尽。
有辛劳,也有甘愿。
水到渠成,冷暖自知,外人仿佛也无需越俎代庖,斟酌评说。
可是,她是章子怡啊——
是那个在《艺伎回忆录》里时而粉面含春,时而梨花带雨,惘惘深情的小百合;
是那个在《一代宗师》里寒素清简,一招一式,一言一语之间,多少风霜雨雪的宫二;
也是《卧虎藏龙》里,在黄沙大漠,茫茫竹影,嵯峨高山间洒脱忘我,不羁潇洒的玉娇龙。
她是华语电影史上首位集齐“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奖的演员;
她是凭借《十面埋伏》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更是凭借《艺伎回忆录》而二度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以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演员;
也是因为在电影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2013年6月,章子怡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无论国内外,这都是一份称得上傲人的成绩。
作为张艺谋、冯小刚、李安、王家卫等创造过华语影坛辉煌乐章的导演的电影缪斯,我们对章子怡,似乎有更多、更高的期待。
她是不是应该像希区柯克电影里,美得叫人心荡神驰的格雷丝·凯莉,嫁入王室,从此息影,直教世间只剩她的美艳传说,代代流传?
她是不是应该像无数男性的梦中情人玛丽莲·梦露,将自己活成了一篇香艳旖旎的都市传奇,即便没有美好的收梢,无论何时回想,都只觉得感慨唏嘘?
她或者应该像那个被希特勒「青眼有加」的瑞典女星葛丽泰·嘉宝,独身至死,将自己作为祭品,贡献给了电影艺术……
无论哪一种,仿佛都不应该是已然一锤定音的这一种。
嫁给一个饱受争议、经历数段婚姻的男歌手,一次次曝光在口碑参差不齐的综艺节目当中,拍摄一些令人「大失所望」的影视作品。
然而,她在她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她在她的人生路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观众,终究只是看客。
她只需要对自己所做出的决定负责即可。
是快乐是心酸,值得抑或不值得,本就与人无尤。
有人说,章子怡是上天送给华语影坛的一份礼物。
这句话,深得我心。
如果将时间的钟摆往后推进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我相信章子怡这个名字,依然会是众多影迷口头的“常客”,以及“贵宾”。
就像民国时期的胡蝶,或者阮玲玉。
*
如今想起章子怡,最难忘的荧屏角色依然是《夜宴》里的婉后。
尽管电影本身有「华而不实」、「阴阳怪气」之嫌;
尽管这部作品并未让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但婉后这个角色,有始有终、果决深刻、立体鲜明,不啻为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
从清俏烟罗衫裙、目光温润柔波荡漾到一身凌厉决绝茜素红、眼神时而妩媚时而冷酷,章子怡将一个徘徊在两代帝王、三个男人之间的「欲女」形象诠释得滴水不漏、入木三分。
尽管与葛优那一段“床戏”堪称撩人香艳,但是此处的“欲女”,绝非仅仅只是指称“色欲”。
这个“欲”,包含了更多的内涵——情感的、政治的、历史的......
将「欲女」这个标签贴在婉后的身上,天衣无缝,别有其它。
从吴彦祖扮演的王子恋人到皇帝的宠妃,再到新帝的皇后,短短数年的时间,她硬生生地被逼上了一条无异于挫骨扬灰、脱胎换骨之路。
最初的最初,她未尝不像青女一般,心怀儿女情思,只愿与君朝朝暮暮,岁岁常相见,拥有爱情便可原宥世间一切纷扰更迭;
直到自己不得不委身他人,像是一枚棋子,在两个不爱却拥有鼎盛权力的男人手掌间腾挪转移,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即便心怀愤懑与不甘。
直到某一刻,她幡然醒悟,想要在男性占据主导权的世界里活出一口真气,她就不得不让自己活成男人的样子,或者说,拥有大多数男人的品性,杀伐决断,攻城略地。
男人是无法依赖的,王子太懦弱,先帝太悲哀,新帝太狡猾,她只有她自己。
这一趟凶险的荆棘路,只有她才是她自己的真命天子。
欲望,让她在新帝的爱抚之下焦喘微微,满面含春;
欲望,让她在与青女的对视里眼中如藏万年玄冰,又隐隐燃烧着熊熊烈火;
欲望,让她在红袍加身的时候,睥睨天下,心怀万夫莫当之豪情……
欲望成就了她,却也毁灭了她。
她终究不是中国历史上只手遮天,锻造传奇的女皇武则天,在那动荡凶险的五代十国,她的身影太纤细,她的凤眼太孤清。
虽然她精于算计,本领超群,但是很难断言她对于自身的命运拥有着多大的主动权。
更多时候,她只是被迫地,迎难而上,逼上梁山,身上又背负着过多的儿女情长。
站在女皇的宝座上,她心里,到底还是多了一份柔情。
对于这样一个悲情却又令人景慕的女性形象,章子怡的演绎,可谓入木三分。
面对王子时候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眼神里既有着母后的威仪,又有着爱人的缱绻;
面对新帝时候的小心翼翼,既有刻意的逢迎,却又天生一股渴望与之抗衡的冷傲;
而她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表演,无异于面对群臣,以及电影的最后,射出那一把越女剑的,背后那众说纷纭,恍如《红楼梦》林黛玉未完之句的「谜」的时候,眼神里的肃穆庄严,恍若冰封之城,额上青筋,痛苦悔恨,动作支离,万念俱灰。
让欲女零落成泥的,也必然是欲望本身。
射出那把剑的人,或许是那颇有几个镜头的贴身女侍,或许是朝廷内部图谋篡位的某某某,又或者,就是命运本身。
冯小刚在此处,刻意真真假假,有有无无,仿佛是在刻意追思这部电影的「起心动念处」。
是啊,这本就是一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故事,虽然经过了扭曲怪异地本土化,但是其精神内核或许从未变更。
人生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就是命运的悲剧。
尤其在封建时代,尤其在一个女性很难与男性并驾齐驱的时代。
不得不让人想起《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的片段。
当朋友向麦瑟尔夫人倾诉,形容自己眼前所兢兢业业付出的,究竟是不是值得,并且常常觉得,“抛开漂亮的头发和缠腰布,我就是西西弗斯,在斜坡上来来回回推那个巨石”。
麦瑟尔夫人淡然自若地回应了一句,“穿高跟鞋试试”。
看似调侃揶揄,其实背后多少血泪。
男性尚且在追梦之旅上如此左右为难,跌跌撞撞,又何况是太多成见束缚加身的女性?
彼时尚且还是大学里没有女教授、生活中很难见到女性艺术家、没有人买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而且许多女孩儿上大学就是为了嫁人的时代。
如今虽然时代飞速发展,女性的生存境遇以及社会地位与过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一些安身立命、切身关己的矛盾与压力,并未销声匿迹。
所以欲女婉儿的潦倒衰落,几乎是命中注定的。
岌岌可危的时代里,命若孤灯的人儿。
虽然她也曾抗争。
但一个人想要撼动一个时代,终究是螳臂当车,又何况是女人,尤其是一个情根深种的女人。
*
戏里的婉后,倒在了一片风声鹤唳的时代里,沦为了历史沉沉黑幕里一抹亮丽的猩红色;
戏外的章子怡,这个被导演青睐、被观众称赏的女演员,却在成王败寇,朝不保夕的时代里,「站」了起来。
一直以来,章子怡也俨然是一个「欲女」——对表演的欲望、对名利的欲望,以及,对爱情的欲望。
所以电影荧幕上的章子怡,总是给人一种咬牙正视、目光炯炯、杀气腾腾的印象。
不管是想要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玉娇龙,是在旅店走廊烟视媚行的风尘女子,还是在深宫内苑走得舍我其谁的婉后……
无论何时,总给人一种将自己的欲望,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攥在手心的爽脆决绝之感。
是啊,这本就是一个欲望横陈的世界,没有人能够彻底逃避欲望,欲望就在那里,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如何将自己的欲望满足。
章子怡,交上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对于表演,持有信念感,打磨自己的演技,用心感受人物的灵魂,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才能够塑造出那样许多鲜明而深刻的角色。
不管吃了多少苦,不管流了多少泪,不管磕了多少牙,不管跌了多少跤,这些都是后话,掷地有金石声的,是呈现在导演和观众面前的结果。
而结果,我们有目共睹。
在表演的舞台上立得住了,收获了鲜花和掌声,名和利自然就来了,而且时常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源源不断。
如果靠着这股生猛的势头走下去,章子怡的前途不可谓不坦荡,退一万步讲,即便如张曼玉、钟楚红一般渐渐淡出大众视野,那也是难以忘怀的美好。
这也是许多知名女星最后选择的道路。
风风火火的风风火火了,轰轰烈烈的轰轰烈烈了,如果害怕“晚节不保”,留一道黯然销魂背影供人午夜梦回追思怀旧也未尝不可。
但显然,章子怡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一条为社会大众所易于接受的、为世人所“盖戳封印”的世俗之路。
她终究没能将自己活成一则传奇,这也未必就是她内心的志愿。
电影里那些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命途多舛,玉石俱焚的女性她都演过了,都经历过了。
或许发自内心,她只是想在镁光灯的背后,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为她矗立等候,为她写一首又一首歌,排遣前半生的坎坷忧愁。
她只是希望,为他生三两个孩子,让时光,变得清白与温柔。
她只是想在清清淡淡的生涯里,深深浅浅地向前,越走越远。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结尾——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
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传奇里的倾城倾国的人大抵如此。处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
不问也罢!
章子怡的故事,不问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