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亦舒、李嘉欣、周慧敏“调教”出来的男人,究竟情商有多高?
无论科技怎样迅猛发展,社会变得多么先进,人类进化得多么高级,我们始终逃脱不开七情六欲。
人类学、历史学对人的究竟定义有它们自己的一套说法,但我以为,七情六欲也是让人之所以为人,从而区别于其它生灵的一种权衡。
七情六欲,让人性显得复杂,人性复杂了,社会自然变得复杂,社会复杂了,人性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也只会更加复杂。
这种反馈机制,像一个自洽的圆圈,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只要有七情六欲,就免不了形形色色的烦恼。
有烦恼,就渴望有人能够分担,再不济,有人能够聆听也是好的。
有些人很幸运, 身边有这样的伴侣,或者亲朋,动辄呼朋引伴,一局酣畅淋漓的酒,一顿烈火烹油的火锅之后,多少烦恼云淡风轻,自生自灭。
有些人就没有那样的运气,那些哽咽辛酸始终在心底累积,寻觅不到出口,辗转折磨,让人困顿,叫人憔悴。
才会有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周慕云,在吴哥窟石壁上的洞穴里喁喁细语;
《2046》更加极端,剧中人干脆一往情深地与自己对话,仿佛梦呓。
还可能,明明身边有可以交心的人,但因为种种因素,事有不可告人者,到头来,依然是一人黯然销魂。
这种时候,午夜电台、情感信箱之类的平台或者栏目应运而生,它们为现代人的空虚和迷惘提供一席之地,让他们的心事得以分享,烦恼得以倾吐,甚而获得解决。
「三个寂寞的心」、「绝顶爱情」,就是这种替人「指点迷津」的情感阵地。
倪震,这两个平台的幕后主角,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专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历,来渡那些在情海欲海中浮浮沉沉的男男女女。
或许倪震这个名号,没有那么响亮,但是说起与他相关的三个人,一定广为人知。
他的父亲倪匡,笔名卫斯理,写武侠写科幻,想象力奇突诡谲,位列香江四大才子之一;
他的姑姑亦舒,被称为师太,作品超过三百部, 写尽浮华都市众生相,刻画过一系列经典鲜明的独立女性形象,引发亦舒女郎的潮流,风靡至今;
还有他的女友周慧敏,香港女星,清纯美丽,被称为“一代玉女”,最近一次亮相,观众纷纷感慨——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的魔咒,在她身上不成立。
和这样三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我们也不妨提一下他与李嘉欣之间的一段「露水情缘」,据说当年他曾热烈追求过这位惊艳香港的大美人,那时候彼此都太年轻,李嘉欣家境困顿,一心渴望攀龙附凤,终于得偿所愿,而这段情自然而然挫骨扬灰,后来这段风流韵事被亦舒写成《印度墨》,人人都说印子是李嘉欣,但是她不屑一顾,说自己家境良好,与女主角不符,而且小女生时期才看这样的小说。不管印子是否李嘉欣,那个风流浪漫,诗意情怀,不肯踏实落地的男主角活脱脱就是倪震本人)
他的起点真正高于常人太多,加上他俊郎翩翩的外表,年轻时轻而易举地就做了花花公子,一个花心的男人,必然是招一些人爱慕,招一些人厌恶,招一些人嫉妒的。
然而,也是因为那样地风流浪荡过,在红尘里摸爬滚打,醉生梦死过一番,所以才积累了那样多的经验和感悟,又加上天生比他人对多一丝才情与悟性,故而有资格有底气为他人指点迷津。
《绝顶爱情》 这本书,就辑录了他和一些红尘痴人怨人闲人的书信内容——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嫖客有第三者,有婚内出轨的女人,有想一刀两断又不舍的男友,有男友不举的可怜人,有曾遭受性侵的男同性恋者,有的想分开,有的想挽留,有的想进去婚姻的城堡,有的想从缠夹不清的关系里脱身。
林林总总,纷纷纭纭的红尘情事;层出不穷,各有凄苦的痴男怨女。
翻开这本书,越发明了,人生在世,各个人有各个人的喜怒哀愁,各个人都困在自己的牢笼里不能自拔。
倪震作为一个解答者,理应是一个问题的终结者,面对着不同身份的人抛出的不同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徘徊在道德底线之外的,倪震像一个武林高手,从容过招,力求解开读者心结。
有时候他劝和,有时候他主张一刀两断,语言犀利,态度坚决,更不会因为是回答提问者的关系而事先预设情感倾向,就事论事,十分直率。
提问者错,那便是错,倪震毫不心慈手软,提问者无辜,那便是无辜,他有慈悲,渴望解救他于水火,虽然只是言语点拨,但也聊胜于无。
最关键的一点,他不拘泥,不世故,不老套,不过分说教,面对第三者、性倾向、嫖客与浪女这样的问题,他做得到知人论世的达观包容。
在书中,他也丝毫不掩饰和回避他风流成性,甚至作为第三者的过去。
他说,之所以做得下去,是因为他心知,自己才是真正适合伊人的,结果证明也的确如此。
或许也正因为他做得到如此,潇洒不羁,洒脱真诚,说话利落干脆,快准狠,入木三分,所以才会有人愿意向他开诚布公,找他排忧解难。
否则,无关痛痒的话,敷衍塞责的态度,大可不必大费周折,而且冒着被识破的危险来求告于情感电台和情感专栏。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是,虽然存在被识破的风险,但那终究是细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来信的人只说事就罢了,不必开诚布公,点明身份,除非他自己愿意,这样谁又猜得到谁是谁呢?
这给了多少心事重重,却碍于被身边人揣测猜透,议论纷纷的人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这本书的迷人之处,或许还不在对「众生皆苦」的领悟,也不在倪震那妙语连珠的经验感悟,所在的,恰恰是不同的读者,或许都能够在那些痴男怨女里,发现自己的影踪。
这种「共鸣」,这种「代入感」,这种惺惺相惜的体谅和尊重,或许才是一个人能够领略到的难得。
翻开这本书,便体会得,如今自己的蹉跎境遇,情海生波,无论是事业上的起起伏伏,还是感情上的坎坎坷坷,原来不是一个人的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原来漆黑洞穴里,有人和你一样颠沛流离,虽然你不一定看得见他的身影,听得到他的声音,但这种明白,会让那份辗转反侧的辛苦,松弛一点。
仅仅只能是松弛一点点,却也是某种慰安与救赎。
事实上,书信来往大多不过是「一期一会」,也即是说,读者提问,倪震回答,结果不为人知,到底那些苦海中人,听了倪震的话之后,是否醍醐灌顶,回头是岸,终究成了谜底。
回想到自身,当我们深陷情感困境,左右为难,眼前仿佛乌云笼罩的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有「情感导师」为我们保驾护航吗?
他们那些包着金玉良言外衣的话语真的行之有效,掷地有声吗?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只是渴望有一个人,能够往这浓稠的黑暗里投来一束光影罢了,哪怕那光影是缥缈的,虚幻的,稀薄的。
倪震,不过是在一个人恍若沉潜在泥沼当中,回天乏术,心境灰暗的时刻,投下了一丝光束的那个人罢了。
他的好处是,不仅奉献出了一双耳朵,更是赐予了一丝丝柳暗花明的希望,希望本身是美丽的,令人憧憬和向往的。
像Kate这种,在书里不同的时刻,出现了两次,而且前后判若两人,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又能有多少呢?
感情的艰难曲折,许多时候,只能是独自一人的迷津暗渡,终究只能是自己消受,自己想通,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开脱罢了。
话虽如此说,但是情感电台啊,情感专栏啊,倪震这样的情感专家,情感导师啊,依然有必要存在。
就像秋日傍晚窗外的夕阳,你感受不到它的热度,但它在那里姹紫嫣红着,你仍然在渐冷的天色里感觉得到一丝慰藉。
如今倪震已然沧桑,最近流出的照片里,在伊人身侧的他,显得无比老气横秋,光阴荏苒,青春不再,不再的,还有他的午夜电台。
这个时代,仿佛午夜电台不再受人追捧,又或许是我关注不够的缘故,但看心理医生的人多了,毋庸置疑。
究其根本,人的心灵世界的空虚与疑难,始终需要寻觅一处出口、一种寄托,如此才能度今日,如此才能达来日。
除了书信,《绝顶爱情》这本书里,还收录了倪震创作的一些散文和小说,依旧是关于人世间的男女情爱。
虽然那些故事,是沉郁的,苍凉的,讲述着物是人非,讲述着世事难料,讲述着人的欲望的难以满足,讲述着爱情的变幻莫测,讲述着人性的深邃复杂,但是基调始终是温润的,像他其人一样温润。
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一句,及时行乐,及时珍重眼前人,不要为人生,留更多的悔恨。
人生这趟旅途,无论怎样过,都是坎坷波折的,都是不得圆满的,而真正的解脱,其实只是在浩瀚的不圆满里,寻寻觅觅那些一时一地的,细微短暂的圆满,这已经是幸福的真谛,一个人得以仰赖和把握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