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妨碍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西方心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国外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
自我妨碍策略同归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我妨碍是个体故意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归因策略。但归因是在成就结果出来后个体对这种结果所做的解释,自我妨碍是发生在成就行为之前,为了给预期可能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不是对实际失败结果的事后合理化。例如,考试成绩差是由于缺少复习时间,这是归因,但如果故意游玩,以便把缺少复习时间作为可能发生的失败的借口,这就是自我妨碍行为。
自我妨碍是归因的基础,而不是归因的本身。自我妨碍的动机在于控制自我归因或他人归因。研究表明,男性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要多于女性。Lerry和Shepperd从个体能否对行为进行控制这个角度将自我妨碍行为分为行为式的自我妨碍和自陈式的自我妨碍。
行为式的自我妨碍是指为可能的失败提供了更可信的借口,通过行动给自己的成功施加压力,是一种预先策略,发生在成功或失败前。由于做出了减少努力和练习的行为,使表现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如故意拖延、考试前不复习而热衷于玩乐、选择不可达到的目标等等。
自陈式自我妨碍只是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为将来可能的失败寻找一系列不可控制的借口、一些可能会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这个借口可能并不存在,并不影响个体的努力与练习,对表现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因此不会减少个体成功的机会。
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它能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起来,会撞到盖子,而且是让它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接下来逐渐降低盖子的高度,跳蚤也会随之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最后,盖子放置的高度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当把盖子拿开,再拍桌子,跳蚤已经变成了“爬蚤”,直至生命结束都是如此。
人和动物也一样,经历一些无助和痛苦的体验后,容易给自我设限,跳蚤给自己设限的是物理高度,而人往往给自己设限的是心理高度。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设限极大影响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
你永远无法突破你常常暗示自己的“心理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办法做到的。
因此,“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为当你无法突破时,你的成功几乎为零。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会出现自我设限的事情呢?总是被别人否定,再加上自己否定自己,就有了自我设限,这也是很多职场人职业天花板的根源。
如何打破自我设限?
就像是一位勇敢的演讲者,当你没有走上舞台的时候,你会有千般犹豫,甚至一只脚踏上舞台,另一只脚却在想着后退。而当你勇敢地站在舞台上的时候,哪怕因为口齿不清而被奚落,哪怕因为紧张不安而嘘声一片,当你勇敢地站在这里的时候,就是一种胜利。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坚持中,提升自我。每当你看到新鲜事物,在告诉自己“我不行”的时候,试着改变思路,告诉自己“我可以试试”。而这个“试试”绝不要蜻蜓点水般去验证你“真的不行”,而是要通过“深度体验”来告诉自己“原来我也可以”。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积极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积极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身体的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圾,它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美国成功学院对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成功的85%。要经常用积极心态甚至身体语言告诉自己要自信、积极、努力、向上、进取。
经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我喜欢我自己!我是负责任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要成功!”等。让这种信念一直伴随自己,必定会成功。
熙桓心理
总而言之,自我设限严重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如果你不打破自我设限,再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也会被你抛弃。
生命本身没有限制。如果愿意,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最灿烂最丰盈的模样。只有破除限制的“边界”,我们才能发现自己以往被掩埋的潜力,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所在,我们的生命才能因此得到新的进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