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00期:老司机上路会哼一段小曲儿,这个现象背后有个情绪规律,学习考试过程中都用得上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00期#
这些天一直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有的同学就反映了这么一个情况,他说自己的论文写得不错,而且对于论文答辩准备也挺充分,提前把PPT过了好几遍,并且那天早晨还调整了一下状态,本来是信心满满的,但是没想到一上场就出问题了,别人答的都挺好,一到他又是卡壳,又是忘词儿,提前准备讲的特别顺利的一段内容,结果当场就讲的结结巴巴的。所以他就在反思,到底自己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种考试或答辩应该怎么准备才能让自己表现好一点?我相信大家的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这几天一直有雨,昨天傍晚的时候雨下得挺大的。我赶时间从一个讲课的地点前往另一个讲课地点,看着我有点着急,接我的司机师傅就安慰我,说别着急,时间来得及,老师你可以在车上打个盹儿,咱们很快就到了。等到我们上了高速雨就下起来了,而且越下越大,当时的路况不太好,视线也挺模糊,而且周围的车都挺快,还有大车,坐在后排的座位上,我就有点紧张。
这个时候我就发现一个挺奇妙的事情,这个司机师傅开始哼小曲儿,先头的是80年代的老歌,后来就改成了哼京剧。仔细一听,他哼的是“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这是《三家店》当中秦琼的一段唱腔,他唱得很慢,而且就那么几句,来回循环播放,一直在哼。
就是这么一段唱腔,这司机师傅唱的节奏比这录音机里要慢,而且声音若有若无,关键是他唱的很投入,摇头晃脑,手指还轻轻的在方向盘上敲着拍子。我请大家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路况变差了,周围的环境复杂了,危险系数提升了,开车的司机师傅反而开始哼小曲了?
这个现象背后其实包含着一个基本原理,这个原理是我们在“激励理论”当中讲到的“情绪唤醒原理”:在完成简单任务的时候,情绪唤醒水平越高,业绩输出越好;相反在完成复杂任务的时候,情绪唤醒水平低一点,反而业绩表现会好,一旦情绪唤醒水平高了,就容易动作变形,甚至发生意外。
大家注意“大暴雨,视线模糊,路况复杂,周围车又挺快,而且走的还是不熟悉的路”,在完成复杂任务的时候,有经验的这位司机师傅通过哼小曲儿、唱京剧,他在有意的降低自己的情绪唤醒水平,让自己平和放松。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表现就会稳定,这种平和放松是有利于完成复杂任务的;相反,在走笔直、宽敞、阳光大道,路还特别好的时候,倒是可以听一听摇滚乐,然后让自己兴奋起来、振奋起来。因为完成简单任务,情绪唤醒水平高了,就能让自己表现更好。
那么按照这样的原理,我们来分析一下论文答辩这件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论文答辩是一个挑战性的复杂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降低自己的情绪唤醒水平。可以做舒缓的运动,一边深呼吸,一边肌肉放松;可以哼小曲儿转移注意力;还可以听一些舒缓平和的音乐,让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位同学他就用了相反的方法,在早晨起床之后,对自己进行了高水平的情绪唤醒,整个人都变得有点紧张、有点激动。这样过度唤醒的情绪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现场表现不太好,甚至于在熟悉的内容上面都出了一点问题。
另外我们再补充一个小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无论你是听快节奏的音乐,还是听舒缓的音乐,需要强调一点,要听没有人声的纯音乐。因为一旦有了人的声音就会分散注意力,这样的话无论面对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任务,表现都不会太理想。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今天一上午还是同学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