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引发观众大规模离场的黑白神片来了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

1948年,梅兰芳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彩色电影已长足发展了八十多年,但进入21世纪依然有一些导演回归拍摄黑白电影,不是囿于技术限制,而是主动追求一种风格化的效果。

以一些在中国比较出名的影片为例——

2000年的《鬼子来了》

2005年的《罪恶之城》

2011年的《艺术家》

2012年的《白雪公主斗牛记》

2013年的《内布拉斯加》

2015年的《塔洛》

2016年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2016年的《八月》

2018年的《罗马》

2018年的《冷战》

2019年的《灯塔》

也有2017年国产片《村戏》那种大部分是黑白影像,加入一点彩色画面;

还有2017年台湾片《大佛普拉斯》那种黑白和彩色两种影调交织;

也还有《疯狂麦克斯4》、《寄生虫》那种以彩色片取得成功后,又专门制作发行了黑白版。

这些黑白片的艺术性都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

豆瓣评分大都是8+,《八月》的7.1是最低分,但它其实拿下了2016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我也去电影院看过,当时打了四星。

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部黑白佳作,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片《被涂污的鸟》。

导演是捷克人瓦茨拉夫·马尔豪尔,烂番茄给出91%的鲜度,严格的MTC给出了75分。

《好莱坞报道者》这么评价它:在一部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冷冰冰的乱伦、兽交和性虐待、殴打、杀戮和残害所产生的震撼力是不间断的,然而邪恶的奇观并没有使观众麻木,而是沉浸在令人沮丧的恐怖高潮中,无法逃脱。

是的,这是一部尺度超大、很有争议的电影,据说在威尼斯放映时引发观众大规模离场。

最近这部神片出了熟肉资源。

听不懂的语言、黑白的画面,一时让人搞不明白时间背景、地域背景,要耐心地看。

开篇就是一个小男孩抱着一只小动物在跑,突然蹿出几个人把他扑倒,有人揍他,有人把小动物抢去,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了它,全程没有人说话。

实际上全片都很少对白,尤其这位主人公小男孩,很少说话。

而且全片都充斥着这种不知缘由的恶。

《被涂污的鸟》分成9个段落,均以人名为标记,每个段落代表了小男孩一段经历,共同组成小男孩颠沛流离的炼狱之旅。

「Marta」

照顾小男孩的老妇

针对小男孩被欺负,Marta说是小男孩自己的错,因为他不该一个人跑出去。

小男孩弹着《致爱丽丝》钢琴曲,Marta泪流满面。

Marta洗脚时溘逝,惊得小男孩掉落了油灯,引发火灾,屋子被烧。

看着火光冲天,小男孩倒退着,逐渐消隐在黑暗里。

小男孩流浪到一个村子,被蒙着麻布袋毒打,村民视他为外来的恶魔。

村民原本要把小男孩烧死、淹死,最后把他当一头牲口卖给了一个神婆。

「Olga」

站着撒尿的神婆

神婆到处给人假模假式地治病,小男孩成为助手。

当地可能正在流行疫病,死了不少人,男孩也染上了,神婆把奄奄一息的男孩拉到野外埋了,只剩头露在外面。

引来一群黑鸟,把男孩啄得头破流血——该片海报则取材于这个段落。

一个老妪出现,吓走黑鸟,救下小男孩。

然后有一天,一个男人无来由地把小男孩赶进了河里。

「Miller」

被挖眼的男人

小男孩一路漂流,被一个男人Miller救下。

Miller是一户人家的工人,男主人说这会带来厄运,但最后还是容留了小男孩。

男主人是个老头,怀疑老婆和Miller有奸情,对老婆施暴,还用汤匙挖掉了Miller的双眼,眼珠子差点沦为猫粮。

小男孩逃走了,并把眼珠子还给了Miller。

「Lekh & Ludmila」

养鸟的老人和林中裸女

养鸟的酗酒老人Lekh收留了小男孩。

裸女给老人送来小鸟,老人和裸女野合。

点题的名场面出现在这一段落,把一只鸟涂上油彩后放归鸟群,同类们不会认它,反而会驱逐、围攻它,直至它死亡。

养鸟人视这为一个游戏,小男孩却心疼鸟儿抽泣。

“被涂污的鸟”象征着被视为“异类”的人。

养鸟老人自缢,小男孩眼见想救他救不了,为了缩短他的痛苦时间,小男孩跳着环抱住老人,用自己的重量加速老人断气。

老人死后,小男孩把老人养的鸟全放飞了。

「Hans」

德军军官

影片进行到这,第一次提到小男孩的身份,他是一个犹太人。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是二战题材,犹太人遭迫害的故事。

一群军痞剥削了一个村子,并把小男孩当礼物送去了德国军营。

军官Hans奉命枪毙小男孩,但他心软把小男孩放生了。

一群犹太平民从行驶的火车上跳车逃生,被德国军人悉数击杀,连婴儿也不放过。

小男孩从死人身上扒鞋子,但又不巧被德军俘虏了。

「Priest & Garbos」

神父和娈童癖男人

神父救下小男孩,并让他在教堂当助手,但神父身患重病,自知时日无多。

一个叫Garbos的男人主动提议收养小男孩。

还以为他是好人,结果他有娈童癖,还虐待小男孩。

小男孩用计杀死了Garbos,原以为可以回到教堂,但好心的神父已死,换了一个神父,无人庇佑小男孩,村民把小男孩扔进了粪坑。

「Labina」

性变态的女人

小男孩一路流亡,时至冬天,日子更难熬了。

穷途末路之际,小男孩被Labina救下。

Labina是个性变态女人,病榻上垂死的老人,她也要与之云雨一番。

老人死了,埋了,她就要染指小男孩,逼他吻她的脚,她能获得性快感。

Labina霸王硬上弓时,嫌小男孩不给力,还扇他耳光——喂,人家还是个孩子,没发育完全呢。

而小男孩还因为自己的不给力产生了负疚感,Labina挑衅般地故意在小男孩面前和家羊发生关系……真是扭曲的性启蒙啊。

小男孩气得把那头羊斩首了,还把血淋淋的羊头破窗扔进拉比娜的房间,然后小男孩跑了。

小男孩还在路边伏击了一个老人,打伤他、抢走他的衣物。

「Mitka」

俄国军人

一伙德国人屠村,村民各种死法,还在马背上强奸村姑。但随后一伙俄国军人开着坦克杀到,团灭了那伙德国人,并吊尸示众。

小男孩被视为战争孤儿留在军营,安排待在Mitka身边,并给他上穿了军装。

Mitka深夜溜出军营,小男孩跟了去。还以为Mitka要当逃兵呢,原来他是要去为几个被当地村民伤害的战友报仇。

Mitka很酷地在树上隔着老远狙杀了几个人,还让小男孩拿着望远镜见证全程,并告诉他:这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部队要转移,Mitka和小男孩分别,送给小男孩一件礼物:一把手枪。

「Nikodem&Joska」

父亲和小男孩

小男孩被送进犹太孤儿院。大人体罚孩子,苦难的孩子间也存在霸凌。

小男孩只因看了一下摊位上的木马玩具,就被小贩辱骂和殴打。

小男孩复仇,一路跟踪小贩,拿着Mitka送他的手枪,连开两枪击毙小贩。

父亲Nikodem来认领小男孩,父亲跪地、痛哭、拥抱,小男孩却一脸麻木。

父子独处时,父亲释出歉意和关爱,小男孩也是一言不发,并愤而离开。

最终小男孩和父亲踏上了返家之旅。

在巴士上,小男孩看到父亲手臂上的编号,应该明白了父亲也是不易,那编号意味着父亲是犹太集中营幸存者。

小男孩在车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们也是首次知道了小男孩的名字:Joska。

而记得自己的名字,就意味小男孩保住了一份本心。

小男孩不管被谁收留,他都勤恳做工很能干,而且沉默不多事,其实是个很好的伴,当作是个仆人也是极好的,但总是被侮辱和被伤害。

小男孩大眼睛、长睫毛,长得好看,语言似乎也通,至少别人说话他都听得懂,而他本身很少说话,也就不太暴露口音,不知别人怎么一看就知道他是犹太人,就没好脸色。

小男孩从没有笑过,从惊恐到同情到无奈到麻木,从被害者到施害者,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之恶也会腐蚀童心,可能要令所有人成为“同类”才罢休。

幸运的是,历经苦难的小男孩好歹还是活下来了,与父重逢和启程返家也意味新生活的希望。

反战的电影看过很多,也不乏以孩子为视角的,但《被涂污的鸟》仍是独特的。

一方面当然是那么多令人咂舌的直观展现的野蛮和残暴,耻度爆表;

另方面是视听语言突出,35毫米的Cinemascope格式拍摄,有诗意的空镜头和饱含情绪的人物特写,黑白画面虽然降低了血腥冲击但也提纯了观影情绪,而且带出了复古之感,村庄更显阴郁,小男孩更显纯真;

再者,169分钟的片长没有配乐,只凸显自然的声音与人类活动的声音,舒缓节奏和刺激情节的对比带出呼吸感,写实感则带出了史诗感;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小男孩的捷克小演员彼得·科特勒(Petr Kotlár)太灵了,第一次演电影就如此细腻,眼神和身体反应都很到位,他如今12岁,影片开拍于2018年3月,也就是说他进组时才10岁,希望他没被这次经历吓到,继续在电影圈发展。

片尾时响起了《Horchat Hai Caliptus》,听不懂歌词,但旋律和语感,真是给观众的心田再浇一杯烧酒——上头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