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态环境的保护

1.D 地球人口仍在增加,所以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等同于动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人类会盲目地开发和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B 由于藻类暴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缺少阳光而死亡;藻类刚暴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故水体 pH在早晨较低;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限制藻类数量,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生长。

3.B 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只可利用CO2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4.C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5.B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会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因此途径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6.A 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7.C 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

8.D 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和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水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

9.D 赤潮主要是由于NP等营养元素进入海水导致海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由于水体过分肥沃,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面呈现红色、棕色或绿色等,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称为赤潮,发生在淡水中就称为水华赤潮水华发生时,由于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大大减少,从而导致鱼、虾等水生动物大量窒息死亡。

10.B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11.(1)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很多,如大量化学燃料燃烧后排出的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的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等。PM2.5超标,人类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将可能直接导致人口密度下降。(2)从能量流动方面考虑,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优点是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分析题图可知,图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即水稻蛇和水稻昆虫青蛙蛇,其中与蛇不构成捕食关系的生物是水稻、昆虫。从理论上说,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取最长食物链计算,1 000 kg的水稻最少可使蛇增重 1 000×10%×10%×10%1(kg)(4)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答案:(1)化学燃料 人口密度

(2)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尽量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水稻、昆虫

1 kg

12.(1)由图1可知,浮游藻类数量增多,导致无机盐浓度下降,说明藻类的繁殖离不开无机盐。(2)由图2可知,污水流经湖泊后,污染物迅速减少,说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3)水华严重时,浮游藻类大量悬浮于水面,导致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有机物制造量减少,最终使沉水植物死亡。(4)化学杀藻剂虽然可以快速杀死藻类,但容易污染环境,甚至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到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其他生物。(5)同一水体中的植物与藻类由于竞争无机盐和阳光等资源,会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植食性鱼类可以捕食藻类,同样能够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答案:(1)无机盐浓度 (2)稳定

(3)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4)污染水体(或环境) 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

(5)竞争 捕食藻类

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在实践和思考中完善自我,用心倾听拔节声;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竞赛、自招、志愿指导,且行且钻研;细细品味教育教学之美,努力做个好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跨过那站着的前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