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生地治好周身之痛【一点资讯】

导读

作者说,他用生地有三:一为妇科病,二为便秘,三为皮肤病。如今,他又用一味生地治好了困扰患者多年的周身关节痛,真乃奇妙之事。文末作者感叹:博涉知病,屡用达药,古人诚不欺余。

生地一药,《神农本草经》谓其:

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则认为:

鲜地黄,性寒,微苦微甘。最善清热、凉血、化瘀血、生新血,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二便因热下血。其中含有铁质,故晒之、蒸之则黑,其生血、凉血之力,亦赖所含之铁质也。

干地黄(即药局中生地黄),经日晒干,性凉而不寒,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

而在我的理解中,生地一药,补血活血凉血,生津滋阴润燥。

在日常的运用中,我主要用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用于妇科,即运用四物汤加减治疗相关经带之病;

二是与当归、白芍合用,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特别是老人津枯便秘以及热盛津伤的便秘;

三是主要用皮肤病,这是在朱仁康老中医的专著中学到的。

除此之外,就相对较少使用生地了。但在近期对一例周身关节患者疼痛的治疗中,却使我对生地产生全新的认识。

案例

该患者为我一同事,原来的一些小病都是我治的,效果还行,所以对我也相当信任。前段日子,就要帮他治疗他的全身骨节疼痛,这病已经困扰他多年了,他自已怀疑是以前当兵时,训练强度过大引起的,其疼痛为全身各关节,疼得最厉害是髋关节和肋骨,虽经多方寻求治疗,效果一直不佳,所以一痛起来就使用西药,吃药加打针长效西林。我当时诊得的脉是细弦弱,舌质红略有齿痕,所以就用柴胡桂枝汤、活络灵丹以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上葛根、附子、全蝎、地龙、僵蚕、威灵仙、牛膝、鸡血藤等药,随证加减,或分或合,前后治疗近一个月,自觉治愈。

遂停药,后来过一段时间,疑因过量饮酒,原病复发,仍过原方加减治疗,刚开始仍有效果,再服用则一直病无进退,所以我俩都失去信心了,所以我就让他去找别的医生治了。可是他辗转求治了好几个中医,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方药,可效果一直都不好,所以他又找上了我。我仔细思索,觉得自己的方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是属于对证治疗,可效果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他也开玩笑说,也许我只有治好他之后,中医才能算真正的出师。

没办法,我就只好再去翻书了,一日,翻到阎镛老中医的一个医案,就是单用生地治疗周身骨节疼痛的,医案中是一天用生地25克,服用20天就是500克,病就好了。又忆《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答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以及《诸病源候论》卷一中有:

“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阴经故也。血为阴,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也。”

证见身体不仁,肢节疼痛,脉微涩,尺脉小紧等。治宜益气和营,通阳行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汤、防风散等方。其中有提及血痹有肢节疼痛之证,且脉证相近,《神农本草经》又有生地逐血痹一说,于是,我就让他每天

用生地30克,煎汤代茶饮,如果疼痛不剧,就单服生地;

如果疼痛加剧,则加用前方,若病痛特别厉害时,则加服西药。

若出现其他病症,则另用新方治之,如曾出现胸闷痛,咳嗽喉痛,口燥渴,则用麻杏石甘汤加蒌皮、沙参、杷叶治愈。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效果并不明显,服用到20天左右,开始发现疼痛开始变得不明显了,还是有点痛,可是明显减轻了。继续服药,效果也逐渐见好,服药至今,已经30多天了,更让他惊奇的是,困扰他多年的脚部湿疹竟然也因此痊愈。

如此长时间的单用一味药来治病,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刚开始让他单用生地时,还怕他因此出现腹泻,谁知服用后,他的大便却由一天一次变成二天一次。至于顺便治愈他的脚部湿疹,倒是在情理之中,在这方面,朱仁康老中医有相当详细的解说,只是也没有单用一味药的先例。

前贤说:“博涉知病,屡用达药”。真是至理名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