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贫母吃斋行善求天师,独子悔过自新遇贵人
浙江和江西只有咫尺之遥,所以历代代天师都曾在浙江一带传道,留下了不少的故事。在浙江灵鹫山上有一块张天师划剑石,就是张天师留下的。传说祖天师腾云驾雾到烂柯山时,看到灵鹫山一带山呈灵气,就停在到白云莲台歇息。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这时,有一条狗向他点头招呼,原来这狗是灵鹫山的神灵,它提前算到张天师要到灵鹫山,于是就到白云莲台去迎接。想得到张天师的欢心后,好跟着他学习道法。狗温顺地朝灵鹫山方向跑去,不时回头招呼,张天师便一路跟着它游览了灵鹫山。
下山的时候,狗也跟着,张天师看灵狗心地善良,有意留它在灵鹫峰护佑一方百姓,不想带它走。当灵狗从山上走下时,张天师故意气愤地在路边石块上挥剑一划,然后扭头离去。灵狗慑于张天师的威严,只好和这块划剑石一起留在灵鹫山上。
正是得益于历代天师坚持不懈的弘道工作,所以使得天师信仰在江浙一带深入人心,得到了很多当地民众的追奉。
前些年,浙江义乌一个村里,有一位妇女,早年丧夫,平时卖甘蔗为生。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日子过的很苦。对于一个单身母亲,儿子是她唯一的指望。就算自己再苦,也想着尽量对孩子好一些,难免有些纵容。
小孩子之间闹点矛盾,她生怕儿子吃亏,经常护短,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亲戚邻居。孩子慢慢长大了,却很不长进,经常和周围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赌博,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有时缺钱花便向她强行索要,甚至拳脚相加。眼看唯一的指望就要破灭,这让她内心十分痛苦,天天晚上躺在床上伤心落泪。有一天她回到娘家,将自己的悲惨处境向老母亲诉说。母女二人相对而坐,哭哭啼啼。
老母亲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人生智慧,对她说:“儿呵!你这样命苦,家里又穷,孩子不孝,肯定是前世造下的冤孽。咱们这里很多人去天师府求神,都很灵验。要不你也到天师神前去许个愿,求求神仙保佑?”
说也凑巧,当她从娘家回来后,正好有一批香客包了一部中巴车,要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烧香。尽管囊中羞涩,她还是凑了几百元香资与众香客一道来到龙虎山天师府。到了天师殿,她恭恭敬敬地给天师上了香,然后默默地在天师神像前祝告,请求天师保佑自己的儿子改邪归正,这是她唯一的心愿。
一旁值殿的道长看这老妇人面有苦色,便忍不住上前询问,待老人把自己的故事说完,道长也不禁唏嘘了一番,说道:“因果承负,子女今世不孝,乃是作父母的前世德行不足之故。且容我问一句,父亲在世时,儿子与他爹的关系可融洽?”
这一问之下,老太太瞬间泪眼婆娑,说道:“孩子他爹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个酗酒的毛病,天天喝个大醉,然后回家来发酒疯,对我们母子俩一顿打骂……这个可怜的孩子啊,小时候没少遭他酒醉的父亲打骂,父子俩的关系很是不好。后来有一年冬天,他爹又在外面喝醉了,醉倒在白雪茫茫的路边,等到我第二天找到他时,人早已没了气息……唉,也是他爹走得早,这些事情,娃儿长大以后,渐渐都忘了吧?我们在家里很少提起他爹。”
值殿道长听罢,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父母造的因,还须父母自己来还啊……老人家,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回家以后,初一十五要吃斋,吃斋以后,自己身心清静。请张天师像,每天在家拜拜天师,才能得到神明的保佑啊;除此之外,也要多多行善,多帮助周围邻里乡亲,这些事情都是在积累功德,所有的功德,最后都会返还到你儿子身上。孩子幼年丧父,确实可怜,但是教育孩子就和种树苗一样。如果不舍得把多余的枝条修剪掉,就成不了才。”
老妇人也听不懂太多,回去以后,除了开始去荤吃斋之外,还默默地为周围的亲朋好友做了许多事,然后每天在心里祈祷,愿天师早日显灵,希望能够这些功德回向给儿子。周围的亲戚以前总怪她纵容孩子,太护短,现在看她可怜,有些遇到她儿子也替她教训两句,说说她独自一人抚育孩子的不易。
却说老太太有一个远房的堂妹,年龄比她小几岁。小的时候两家住的挺近,他家里的大人出去做事,就把堂妹放在她家里让她照顾。那时候,经济条件都不好,可是堂姐很疼爱这个小堂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让给他。
后来堂妹十一二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上海,她也嫁了人有了家庭,离的又远,渐渐也就没有了联系。有一天堂妹忽然做了个梦,梦到了小时候堂姐带自己玩耍的童年时光,醒来以后还记得特别清楚。不禁感叹,不知道堂姐过得怎么样,心里特别想去看看她。回老家一打听,乡亲们告诉了她堂姐家的情况,都希望她能帮堂姐一把。
这天,这位母亲卖完甘蔗回家,远远的看到自家门口停着一辆轿车。
一位气质优雅的妇人看到她,楞了一下,就冲她挥手亲热的叫她:“姐姐,是我呀,我来看你来了。”
时光变迁,眼前的这位老妇人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的改变了模样。她热情的招呼远方来的贵客进屋喝茶,只有言语间的温柔,还是当年那个把糖果留给妹妹的小姐姐。
热心肠的堂妹快言快语:“我呀,在上海浦东做生意,开了一家店铺。店里需要人手,听说你们家儿子也长大成人了,不如让他来帮帮我,毕竟用外人不如咱们自己人放心。我是不会亏待孩子的。”
原来,她有心教育一下这个不孝子,又怕姐姐面子上过不去,所以故意这么说。
堂姐有自己的担忧,说:“孩子是长大了,就是不太好管束呀,万一再给你添麻烦……”
堂妹忍不住说:“哎呀,姐姐是心太软了,你就是不懂得慈母多败儿的道理。就让孩子来我店里干活,多接触些人情世故,学会自食其力,应该慢慢就会有些改变吧。”
儿子回来后,母亲告诉他让他到大城市去。儿子觉得能去上海见见世面,也很高兴,说愿意去。
就这样,隔了不到一年,当春节放假时,儿子买了许多营养品回到义乌老家孝敬母亲,想到以前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后悔。并且还把自己的工资拿出一部分,交给母亲去贴补生活。与此同时,儿子的言谈举止竟象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彬彬有礼。这位母亲禁不住偷偷落泪,暗暗地说:“天师保佑,我的心愿终于了了。”
后来,老太太保持每天最少日行一善,然后每逢初一十五就去荤茹素,备好香花水果在家中恭拜天师神像,希望能够将这份功德回向给将来的孙子。
诸位,当你去求天师的时候,天师何尝不在评鉴你的善恶?从前结下的善缘,必然会在以后的某时成为你的贵人。忏悔改过以往之恶,日日为善,在你束手无策的时候,神明也会在冥冥之中护佑。因果承负,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