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时光印记(18): “强度”的本质是让市场做筛选
【20181111】2018年倒数第18篇投资笔记。
2018年,是极端的一年,是审视自己面对自己的一年,也是让善于总结思考的人提高的一年。
如果讲2018年是价值投资最悲催的一年一点也不为过,基本面面对情绪的冲击,崩溃的不值一提,坚守价值,在2018会跌的你毁三观。当然,我们愿意接受合理的波动是投资的一部分,市场先生终究会犯错,我们也会安慰自己,对于好股,越跌越有价值,市场先生就是你牵着的那条狗,时而快时而慢,我们只要坚持价值为核心,终究会有收获回报的那一天。茅台的成功案例,成为很多以年为单位的价值投资者的信心标杆,总愿意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手里的股,终究会变成茅台。
其实我早已不是这种投资者,我过去几年专注于“业绩爆发”的成长股,专注于新兴行业最受益的细分,做成长最快业绩最好的一段,业绩增速放缓就退出,这也是价值投资的一种,但是比上面讲的纯价值投资更灵活一些,遇到的波动和黑天鹅也更多一些。
无论哪种价值投资,相同的一点是,相信价值终究会体现的股价上,市场短期可能无效,但是加上时间维度,长期一定是有效的。这里有一个衡量维度,就是时间。时间,是价值投资者的重要成本。因为这种投资,要抗住市场的短期无效,甚至利用市场的短期错误,然后交给时间去价值发现。
价值投资还要不得不面对的一点是,环境的变化,以及个股本身的变化,还有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99%的个股成不了茅台。即便是成了茅台,如果你在700块入场,也只有亏钱的份。为何大部分人做不了价值投资?一是很少人能穿透牛熊周期识别个股的成长,二是很少有人能不受到2018这种极端行情的影响,在当前跌的最有价值的时候,反而是价值投资反水最多的时候,三是空有价值投资的心,但是没有价值投资的时间格局,四是我们的市场环境无法支撑长期的价值投资,不说熊长牛短,从上层监管到底层企业,监管一天三变,加杠杆降杠杆给玩似的,企业弄虚作假经常暴雷,大环境如此,价值投资何其难。
虽然纯粹的价值投资很难,当并不是说完全无效。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能成功的,但是都要克服上面我讲的因素。其实纯价值投资,在我们A股,才是门槛最高的。
撇开个股基本面因素不管,个股的上涨的核心因素,其实是供需关系,股票就是商品,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走势。至于做价值还是做概念,还是其他的投资风格,都是因为价值或者概念引发了这类投资者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供需平衡,导致了股价上涨或者下跌。
一只很有价值的股,没有人买,没资金关注,照样无法上涨。注意,这里就会因为认知和投资风格的不同,而将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人会认为迟早价值发现,提前潜伏进去,等待价值回归;另外一类会认为既然有价值,就应该有资金进入,否则“价值”就有可能是假象,需要等待资金确认了后再进入,这个资金确认的过程,就是股价已经因为很多人看好供需关系逆转而上涨,体现在股价强度上。
哪种对?哪种错?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第一类投资者要承担的就是被证伪的风险,还有巨大的等待成本;第二类投资者要承担的就是成本已经高了很多,但是少了等待的时间成本。
我很喜欢的很多投资大师,都是第二类投资者。过去看这书,对强度理解不够,今年的市场,让我重读这些书,对强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所谓强度,其本质让市场自己帮我们过滤掉了一些不被市场看好的个股。
欧奈尔的RPS指标,RPS>87,其实是筛选市场涨幅前13%的个股;
温斯坦的RS指标,是将个股和大盘指标相对比,选择走势强于大盘的个股;
魔法师中的第二阶段,是筛选走上升趋势的个股;
祖鲁法则中的相对强度,是将个股与整个市场的相对强度相比,都是非常高的正值。
上面几个做成长股的大师,为何都这么注重市场强度呢?本质就是上面讲的,让市场做筛选。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最近几个月做了一个动态跟踪,就是每天将股价在150日线上的个股筛选出来,做对比,为何选择150日线?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150日线比年线敏感一些。通过跟踪我发现,150日线以上的个股,走势明显的强于大盘,我截取一段11月份的数据:
这充分证明的一个词:强者恒强。那么,如果我们在专注基本面的同时,筛选出好股的同时,然后在用“强度”做筛选,让市场帮我们剔除掉一些不被看好的股,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投资体系是一整套策略,单独拿出来那个来讲,都能找出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即便是关注“强度”,也许要你体系里面有配套措施,比如,“强度”高的个股一般波动率都很大,一般位置都比较高,买点不对没有止损回调起来也是很酸爽的。
这是我最近做的思考和实践,我自己的投资体系,在今年的极端中冲击很大,这些,都将成为我未来体系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