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 ▏摆一摆土豆的龙门阵
作者 ▏莲子
我从小喜欢吃土豆,那时在山区初夏时节跟小朋友们一起,去农民挖过的地里捡剩下的土豆。捡时大大小小都有,而土豆的颜色跟泥巴很接近,稍不注意就会被放过,有时还要动用小工具挖一下,如果有一个大土豆跃出地面,简直就是一个小惊喜。
地里好像土豆总是捡不完,今天捡了明天又去,土豆地成了我们放学后的乐园,一直捡到这块地被翻了再种上别的庄稼才罢休。
捡回的土豆我最喜欢烤,放两个土豆在柴火灶里,利用柴灰的余温把它煨熟,撕了皮趁热啃,烤熟的土豆有一种特别的焦香非常好吃,也正式开启我对土豆的热爱。
二十多年前无意中看到周作人的短文《外国来的菜蔬》,他这样评价番茄和土豆:“……番茄北方名西红柿,却没有多大势力,大概因为未曾平民化的缘故,马铃薯本来有用,但有芋头与白薯与他作竞争,做菜不如芋头,做点心则不及白薯,其不得意也是当然的吧。”对此说法我颇不以为然,虽然平时我也喜欢读周作人的文章,欣赏他在乌篷船上“冲一杯苦茶喝喝”平淡冲和的韵味,但这样评价番茄和土豆,显然是观点偏颇的。
但看到最后我又释然,因为这篇文章周作人写于1950年2月,只能说明其观点无“前瞻性”吧。
咱们今天只说土豆,据说它原产南美洲,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同时进来的还有玉米和番薯,但土豆在乾隆年间才普遍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名字:土豆、洋芋、马铃薯、山药蛋等。它今天可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不仅用来做菜,在中国它是五大主食之一。
土豆是高产的农作物,在战争和饥馑年代,它可是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中国人食用土豆的历史相对短暂,但用土豆做菜的花样是层出不穷,别看这玩意儿其貌不扬,却是营养全面,吃法各异可以变身多种美食,还可以为身体补充微量元素钾。
前年夏天我家亲戚小聚,桌上有一盘凉拌土豆丝,引起大家的兴趣和食欲。这是我刚在“今日头条”上学来的,一边吃我一边给大家讲这凉拌土豆丝的做法:土豆洗净切丝,下到开水锅里汆过断生,放入凉开水里泡一会;青红椒切丝、干辣椒切段备用。这时先兑一个汁料,将生抽、香醋、白糖、蒜泥、香油、味精放入小碗搅拌均匀,然后将此味汁倒入土豆丝上拌均;铁锅烧热后关小火,倒油,放入干辣椒爆香出红色,又下入青椒丝爆出味,端锅将这些东西趁热倒在土豆丝上再次拌匀并撒上葱花。但对于我们成都人来说,好像还差点什么?我“创造性”地加入了一点野山椒水,这滋味更加浓香别具风味,微微的酸辣诱人食欲,很是开胃。
好吃的菜都是试出来的,桌上的土豆丝最先吃完。大家边吃边议论土豆的各种吃法:有说土豆烧牛肉正宗,有说咸蛋黄炒土豆泥好吃,有说土豆番茄炖肚条美味,有说干锅土豆片过瘾,有说“人民食堂”的小炒土豆爽口……大家七嘴八舌又说又笑,气氛十分热烈。
小侄孙喊道:“你们说的,都不如肯德基的炸薯条,蘸起番茄酱最好吃!”小娃娃喜欢洋派的东西,这也无可厚非。我的表妹一直没怎么说话,这时开口笑道:“这世上就没有任何一样菜的做法,能够让所有人都承认是最好吃的,适口为珍!我喜欢的土豆吃法,跟你们都不一样。”大家听她说:“凉山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意义跟汉族的春节差不多。
有一年我们几个女士去凉山布拖县看火把节,赶到县城后转了两小时没找到住的地方,我们最后只好退出县城,在城外的一家彝族老乡家的火塘边将就了一夜。
这一夜,没什么吃的东西,老乡给了我们一些大洋芋,放在火塘里烤熟了。空口吃完了一个洋芋,我想起车上还有半瓶老干妈豆豉酱,马上去取了来,这下烤洋芋吃得更香了。
那天晚上本来大家疲累沮丧情绪不高,但吃完了豆豉酱蘸烤洋芋后,肚子饱了,大家又兴致勃勃地憧憬着明天的火把节,那里可以看到选美、摔跤、射击、赛马,可以吃到美味的砣砣肉,特别是入夜后的篝火晚会,那是不论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唱歌喝酒的彻夜狂欢啊!
这家彝族老乡家的女主人也睡不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我们摆龙门阵,特别讲起这火把节民俗的由来,摆得大家更加向往。“人真正饿了时,只需要最基本的食物,到现在我还是喜欢把整个的土豆烤来吃,烤箱烤,微波炉也可以烤,烤熟蘸佐料,我觉得最好吃!最本色。”
我极赞成她的话,想起了小时候柴灰里煨熟的香香的土豆。土豆是个好东西哇,不管怎么做出来都好吃,名字虽土,很接地气,十分亲民。
但是,现在也有把土豆做成西餐味儿的。前年朋友小华从美国回蓉,我们到太古里网红店“绿茶”餐厅,吃到一种沙拉酱烤土豆。猜测厨师应该是这样做的:大土豆连皮平剖两半,挖出土豆质留下外壳当盛器,挖出来的土豆蒸熟压成泥辂加盐再填入壳内,外覆一层沙拉酱入烤箱,烤到外壳焦脆、面上沙拉酱呈现金红色,撒上葱花端给客人。
这土豆的滋味太让人惊艳了,沙拉酱是外来调味品,综合了土豆泥的松、软、绵、沙,合成一种说不来美味体验,特别好吃!
小华和我吃得兴起,把烤得香脆的外壳也啃完了。小华笑道:“成都人做饮食太肯动脑子了,这土豆的滋味,比我在其它国家旅游时吃到的西餐土豆都好吃太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土豆的做法也与时俱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