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顺—兼具中西餐风味的饭馆

著名回族学者王孟扬 遗稿

(王老长子王力德先生授权刊载)

在三十年代,在西城新兴的商业区—西单,崛起一家新型饭庄—西来顺。

顾名思义,西来顺是与东来顺相对立的,含有旧俗所谓“打对仗”的意思,由于西来顺经营得法,另开蹊径,这个后起之秀,居然与老牌号的东来顺势均力敌,浸假有后来居上之势。

叙述西来顺的创业史,首先要介绍一下创业人褚祥。褚祥是北京南城牛街地区的回民,世业厨师,幼时随父兄替人包办筵席,被培训掌握了烹调技术。但他不以墨守旧规为满足,立志要改进清真范围的烹调技术,于是他就毅然打破回民惯例,先后投入汉族经营的大饭庄学艺,后来他又别有慧心地投入汉族西餐馆去学西餐的烹调技艺。壮年的褚祥,看到东来顺的创业成功,也看到新兴的西单商业区,正缺一个具有规模的清真饭庄,于是醵资在西长安街迤西著名天源酱菜铺隔壁购置一所宽敞的房产,创办一个新型的清真饭馆──西来顺。

西来顺一经开业之后,营业迅猛展开,不但声誉超过了前门外的老牌号两益轩、同和轩和萃芳园,甚至和东来顺平分秋色。这固然是由于地势的关系,而主要是它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菜肴方面,除沿用过去的汉、满、回各族的高级品种并加以改良提高和特重色、香、味三个要素之外,同时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品种。过去几乎所有旧式饭庄,对于近代从外国引进的菜蔬如西红柿、土豆、莲花白和生菜等,一律拒绝使用,至于新的调料如味精、胡椒、辣酱油、咖喱,特别是蕃茄酱和牛奶等,更是坚决抵制,他们说是用了这些东西,就会破坏传统风味。而褚祥则决心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把西餐和中餐调和起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兼收并蓄,众美齐臻。但他并不是把西餐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因为那样就必须兼用刀叉,形成不中不西的场面。他利用新的菜蔬和调料,参酌西方的烹调技术,创造新的品种,增加食品花色,兹仅举出几种著名的新菜谱如下:

1.茉莉竹笋 竹笋就是幼竹内部的一种类似海绵的物质,烹制时先把干竹笋用温水泡开,然后截成适当的寸段,用上好的高汤(即鸡鸭汤)以文火清炖,一俟够了火候,立即盛入带盖的细瓷耳盆中,撒上一层新鲜茉莉花,立即将盆盖盖严,以防走味,俟端到席前时,再将盖打开,顿时迸发出一种清香气息,用瓷羹匙舀食,其醇浓清冽之感,是任何中西菜从未具有的。

2.爬四白 法用高汤和特种调料按不同的火候,分别煎炖中国大白菜心、茭白、鹿角菜和龙须菜,然后再煨以鲜牛奶汁。由于这四种菜和牛奶都是白色,好似一盘雪练,注于醍醐玉浆中,色、香、味前此未有,俱臻上乘,迥非旧菜所能企及。

3.鸭泥面包 制时将新鲜面包切成高厚半厘米的碎块,然后用香油炸透,务使其脆而不焦,并要保持高的温度。另将鸭脯捣成烂泥,用极热的高汤煨好,盛于纸盖的盆内,服务员一人端鸭汤盆,一人端面包盘,放到桌上,立即将盖打开,然后将炽热的炸面包块倒入滚烫的鸭泥汤中,因高温油水相遇,立即发出“嗤拉”一声,引起顾客的惊奇和笑颜,马上用勺食用,其味新颖醇浓,最博食客欢迎。每有生客慕名而来,点菜时说不上原名,只是说:我要那个“嗤拉”。

举此三项,可概其余。正因为创制出一系列新的菜肴品种,褚祥成了北平的名庖师,而西来顺也成为与东来顺并驾齐驱的名牌字号。

为了和东来顺树立不同的作风,西来顺不卖涮肉,而于院内凉棚下,支炙架火,专门供应烤羊肉,其做法及吃法同于一般,不过认真供应精选羊肉及上好调料,做到货真价实,决不欺人,这是一般名牌生意所共同遵守的原则。

褚祥于一九四七年七月间因病逝世,当时北平各家报纸,都以“名庖师褚祥逝世”为标题,追述其创建西来顺饭馆和打破常规创造各种新奇菜肴的事迹。

褚祥去世后,西来顺由其子褚慈良和其他股东继续负责业务,因经营不善,不久倒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