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陈道口(1)
说起1940年的黄桥战役,可谓无人不晓。此役不但让新四军在苏中站稳了脚跟,让中央军委“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也让陈毅、粟裕名震天下。不过鲜有人知道,黄桥战役一年后,重新整编的新四军各部通力协作,在代军长陈毅的亲自指挥下,打赢了一场规模虽不大,但却关乎全局的陈道口战役。
破局之眼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将活动在江苏、安徽、湖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各部整编为7个师又1个独立旅,并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其中,新四军3师、4师和独立旅都是八路军南下增援部队改番号而成。他们的加入,大大增强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力量。
不过,重新整编后的新四军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活动在江南敌伪统治心脏地带的6师、7师强敌环伺,很难得到大的发展;处于大别山区的5师远离新四军其他各部,实际上处于一个单独的战略方向,归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位于江北的1、2、3、4师及独立旅虽可互相策应,但在面对日军反复围剿的同时,还要分出相当精心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以李宗仁为总司令,指挥汤恩伯、李品仙两个集团,分淮南、淮北、鄂中、襄西4个“清剿区”,向我华中根据地实施全面进攻。汤恩伯部第31集团军于1941年6月,占领了津浦路以西的豫皖边区根据地,致使4师彭雪枫部遭受严重损失,被迫退回津浦路以东。为让4师恢复元气,3师9旅和4师10旅对调了建制。
占领豫皖边后,汤恩伯部仍步步进逼,打算派李仙洲的92军越过津浦路,东进淮北的洪泽湖以北、运河以西一带,同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在车桥、曹甸的据点打通联系,截断淮北根据地同淮海根据地的联系,并以运河为依托组成一条封锁线,分割包围苏北新四军部队。国民党军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也出兵从南翼配合李仙洲部的进攻。而固守车桥、曹甸的韩德勤部认为“光复”苏北的“良机”业已到来,便将下属部队编成3个纵队向西出击,企图与李仙洲部、李品仙部东西对进,将新四军2师、4师及独立旅“聚歼”于苏皖边地区。
韩德勤的3路纵队中,对新四军威胁最大的,是由江苏保安第7旅旅长王光夏指挥的第3纵队。该部于1941年7月进至淮海区及运河两岸,切断了淮海区同淮北根据地的联系,并建立了程道口、史集、仰化集等一连串坚固据点,封锁了运河。如此一来,新四军各部回旋余地大为缩水,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步步进逼和日伪军的反复围剿,要么只能被迫正面死打硬拼,从而正中对手下怀,要么只能被赶出苏北,退往苏中或山东。
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是新四军不愿意看到的。而要破掉对手设的这个“局”,就必须赶在李仙洲、李品仙部到达前,集中力量打破王光夏部的封锁线,尤其是要坚决拔除其防御核心——陈道口。
枢纽要道
陈道口位于泗阳西北,运河和六塘河的交叉之处,是个规模不小的集镇和槽渡口,直扼淮海地区与皖北的交通要冲。对国民党顽固派来说,此地是苏鲁战区从兴化、经淮安、淮阴、泗阳同津浦路西顽军相联系的交通要道。对新四军来说,这里是2、3、4师相互联系的枢纽要道。
陈道口原为新四军的根据地。整个镇子由3个圩子组成,即东小圩子、老圩子和西小圩子。3个圩子的四周都是丈把高的圩墙,圩墙下面是宽一丈、深一丈五尺的水沟,水与六塘河水相通。两个小圩子和老圩子之间以吊桥相通。王光夏部于1941年7月进占此地后,强拉民夫千余人,经50天的修筑,在毕家滩以南修了6个土围寨,围寨是内外两层,外围墙高、宽各2米,东、西、北面宽约3米,每隔10米修座炮楼;内围墙东、西、北三面高约5米,宽6米余;围墙里的工事均构筑在地下,射击口紧贴地面;外围墙外布设了1道铁丝网;铁丝网外新挖了1条深、宽各约6米的外壕;外壕外又布设了3道铁丝网。这些铁丝网均有2、3米高,用粗铁丝编成,以树木或粗木桩作支撑。铁丝网往外2 000米距离均扫清了射界。
驻守陈道口的,有王光夏统领的江苏保安第5团900余人、江苏保安第6团500余人、泗阳县常备队50人、骑兵连30余人、国民党泗阳县县长王乃汉率县政府20余人,总计约1 600余人,共装备2部电台、2门迫击炮、2挺重机枪、14挺轻机枪及近900支步枪,并储备了15万千克的粮食,足够3个月食用。此外,这股顽军还在镇内储存了数百担柴禾,并把附近村镇老百姓家里的铁锅、石磨通通抢了个精光(此举的用意,新四军刚开始百思不得其解,直至开战后才恍然大悟)。
距陈道口西北17.5千米的洋河据点、东南12.5千米处的众兴集据点,都驻有大队日军。王光夏在陈道口大兴土木,这两股日军均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要说彼此之间没达成某种程度默契,怕是无人相信。陈道口防御体系完工之后,日军仿佛是来帮助验收般,出动几辆汽车,拉来1门92步兵炮,冲陈道口放了两炮便收兵回营。事后,王光夏得意洋洋地四处吹嘘:我的工事固若金汤,连日军都无可奈何,更何况是装备低劣的新四军呢!
王光夏本就是泗阳县的恶霸出身,为人凶狠残忍,杀人成性。在自信心膨胀后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不仅疯狂摧残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屠杀抗日军民,还活埋了中共区委书记刘永安,并威胁中间群众不得向新四军靠拢。
打击王光夏这样的土顽,不仅军事上十分必要,而且衅自彼开,政治上也十分有利。不过,陈毅拔除陈道口据点的战役决心,下得却并不容易。主要顾虑有三:
首先,1941年的新四军装备低劣,攻坚能力很差。尤其是1940年年底的曹甸战役失利后,“不攻坚、不固守”已然成了全军上下的共识。此时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己之短击敌所长,怕部队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
其次,王光夏部并非孤立无援。西面的李仙洲部、西南的李品仙部正加紧东进,而韩德勤所部117师、33师各一部,也在沿涟水一线西进。其中第117师第349旅第697、第698两个团,已经侵占了淮阴、涟水的新渡口、张官荡、大兴庄一带,随时可能出援。
第三,陈道口已形成完备的防御体系。以新四军目前的实力,强攻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且一旦短期内不能攻克,顽军东西对进,我攻坚部队就有陷入合围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