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吗?两千多年前的《鬼谷子》,竟然能解释植物的呼吸作用

鬼谷子,出生时间莫约在公元前400年,去世时间,大体上认为是公元前270年,总之是距今两千多年的人物了。他是鬼谷派,纵横家的创始人,人们所熟知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都是他的学生,鬼谷思想,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流传至今的有《鬼谷子》十四篇,《鬼谷子》一书,晦涩难懂,奥妙无穷,并没有统一的解释,流传于世间的翻译版本,不下百种。

《鬼谷子》十四篇,开篇便是捭阖,捭阖一词,做简单的理解,便是开与合,然而这个解释太过简单,是肤浅片面的,人们更认为,捭和阖是一种形态,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态,捭阖其实更接近与道家中的阴和阳,无处不在,也正是如此,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如道家阴阳般,能够应用在方方面面。

例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用鬼谷子的思想,便能解释植物的呼吸作用,这句话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

故捭者。捭是一种开放的状态,而植物呼吸作用时,其叶片中的气孔是开放的,这便是

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开放后的作用是什么?植物呼吸作用,是与外界交换气体,简单的化学公式是: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催化剂,酶)。

也就是说,气孔开放,要排除二氧化碳,这就是或捭而出之。气孔开放,要吸收氧气,也就是所谓的或捭而内之

然而,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鬼谷子》还从阖的角度,做出更深入的解释。植物呼吸作用的便要是维持植物的生长,于此同时植物的细胞也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膜至关重要。

细胞膜的作用之一,便是将细胞封闭起来,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相当于屏障,这便是

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封闭也并不是完全的封闭,细胞膜无时无刻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吸收生长所需的物质,便是阖而取之。排除代谢产物,便是阖而去之

从以上的角度分析,更能理解鬼谷子接下来要说的这句话:捭阖者,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也就是合乎自然。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形容捭阖是无时无刻在进行的,就像生长着的植物,无时无刻进行呼吸作用,细胞膜无时无刻交换着物质。

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纵和横,返和出,翻和覆……等等具体表现,都是出自捭阖。也就是说,鬼谷子的捭阖之术,不仅仅只能用来解释植物的生长,还能应用在方方面面,正所谓是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