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居易以俟命——《论语》悟读【124】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论语》第六篇第八章:
【原文】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窗户)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冉伯牛病了,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里握着他的手,说道:“没有办法,真是命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这样的人竟得这样的病呀!”
【悟读】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所谓“居易以俟命”,是指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素位而行,以待天命,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权贵,不怨天,不尤人,是谓君子修身正己之德行。君子与小人截然不同:君子风光霁月洒落晶莹;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丧子,颜渊英年早逝,皆为天命。很多的时候,人再强,也强不过命。所以,理性对待人生和命运,是一个问题。
本章讲到孔子的弟子伯牛,他的名字叫冉耕,得了恶疾,孔子前往慰问。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有两种解读。据孔安国注,这是讲丧亡,说伯牛怎么就要死了?是这是天命吗?;还有一个说法,“亡”念作无,无即没有,“之”是什么?是这个道理,就是说: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患这么样的恶病?这难道是天命吗?
据传,在那段日子里,伯牛也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理性,理智不足,彷徨有余,其间甚至几度试图自杀。
孔子时常来看伯牛,亦安慰,亦责骂,亦教诲。孔子的劝导有如清凉之露水,滴入他原本枯萎的心,他努力地思索如何克服悲观和怨尤,如何不屈于恶疾,如何在学道上继续精进,如何超越生死。终于,他再度有对生命的执着,也渐渐恢复了理智,在绝望中面对现实,感受到人生的色彩。
本章看似孔子一个简单的哀叹,其实涉及到一个关乎人生的大课题。
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故人须学会敬畏;人是欲望动物,人类不仅贪吃,还贪名利、贪享受、贪虚荣等等。过度的贪,是造成人类各种灾难的的主因;人生困境面前,我们也须坦然以对。
在道义前提下,求名逐利,是永恒的正确。但以有限之生命,逐无尽之欲求,也许就背离了生命的真正本质。
面对大我与小我,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敬畏自然,心存善念,尽人事,待天命。
也许,上帝和时间,是最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