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经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震惊!辨经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李某,男,68岁,2009年12月3日初诊。
主诉:左面麻痹6天。
症候:初起左项(太阳经)僵硬,继则左目不适,流泪,再而左面部麻痹,左侧项、颌、目下及耳痛,面麻木。左目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鼓腮不能,口向右歪。苔白腻而滑。脉右弦滑,左沉滑。余正常。
经络诊察:太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阳经、阳明经。
选经:太阳经、阳明经。
选穴:至阴(放血),针刺左侧的天柱、通天、腕骨、合谷、偏历诸穴。
头痛、流泪已轻。唯头顶、面颊、下颌胀木感。左少泽放血,针左天柱、左合谷、左养老、左足三里。
病在太阳经、少阳经。双少泽、关冲放血12滴。针左完骨、左攒竹、左偏历、左足三里、左手三里。
阵发性左侧太阳穴痛,双面颊麻木,左足趾麻。针风池、手足三里、玉枕、天柱、承浆、左鼻窦上、内陆仓透颊车、偏历。
左侧头仍阵发性胀痛,余症已减。同前诊方案,减风池、左偏历,加至阴、左温溜、左大迎。
面麻已明显好转。配穴基本相同,以天柱、四关为主穴。随症有加减。
经10次针灸治疗痊愈。
医案解读
患者以前曾得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僻),经治疗痊愈。今年又患此病,但出现在面部另一侧。遇到面瘫患者,要先了解具体病情和病史,然后仔细观察瘫痪部位,比较患侧和健侧。
要求患者:①皱眉,观察两眉之间的皱纹;②抬眉,观察前额皱纹;③闭目,观察是否可闭目和眼睛的皱纹;④耸鼻,观察鼻唇沟;⑤撅嘴,观察口唇沟,口的歪斜程度;⑥鼓气,观察鼻唇沟歪斜的程度;⑦闭嘴,观察是否漏气。患侧一般无皱纹或皱纹不明显。观察皱纹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因此每次治疗前先察皱纹,记录是否有变化。
本案进行经络诊察以患侧的经络为主。但需检查双侧经络才可以帮助准确辨经。重点要检查头项的经络,尤其是乳突部是否疼痛或手下是否有异常感。乳突疼痛最常见于天柱、风池、完骨等腧穴,但也能在玉枕、脑空、瘈脉、风府、大椎等处出现,必须仔细触摸,若发现异常疼痛,则先针这些部位的腧穴,而不针面部的穴位。乳突炎性疼痛缓解之后再治面瘫后遗症。此患者左天柱异常,说明仍在急性期。4月12日吉林 | 交离靶点疏通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精英临床带教班
在经络诊察中发现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太阳经主开,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此患者由于疲劳过度,太阳经阳气虚,风寒邪侵入,寒邪凝滞,太阳经不畅导致口僻、头项痛、耳痛等症。阳明经循行于面部,阳明经筋的松弛与口僻有直接联系(口眼歪斜)。《灵枢·经筋》写道:“足阳明经筋: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口角歪斜),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阳明经主阖,外邪先侵入太阳经,继则导致阳明经的郁热于内,引起口僻症状。
患者的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取腕骨和合谷可促进两条经络的原气运行,温阳解表、疏通本经。腕骨穴位可变动,因此要仔细触摸。腕骨为手太阳经的原穴,可温阳益气,可治与太阳经有关的面神经麻痹症状。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经在三阳主阖,多气多血,行气作用强,它的作用较广,能温阳解表,温阳益气。配偏历可把本经的原气宣发于本经的络脉,通达到更广泛的部位。
二诊耳痛、项痛、头痛等急性症状已减轻但仍未痊愈,故在井穴少泽放血。患者亦有头胀木,乳突部仍有炎症,则取天柱加玉枕散太阳风邪,升阳气。养老为手太阳经的郄穴,能调节本经经气,可清头明目,治项背痛。
三诊之后急性症状基本减轻。面麻、乳突部炎症亦减轻,则可取面部腧穴。局部选穴以皱纹检查与其他症状决定。先治疗最明显和较重的后遗症,先取鼻窦上(治鼻窦旁麻)、承浆(治口歪斜)、内陆仓透颊车。重新察经络,三阳经皆异常。配合谷、温溜、天柱、腕骨、束骨、太冲治疗,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厥阴经在三阴主阖,主阴血,可使全身气血输布开,从而调理经络,治血虚导致的面麻、手指麻。十诊之后,症状消失,笑容自然。(编者按:因篇幅所限,原文所附其他3个病案略)
针灸治疗面瘫的体会
本文4位患者都有周围神经面瘫,但病因、发病的时间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不同。第一例李某的病以太阳经为主伴阳明经异常;第二例徐某以少阳经和阳明经异常为主,而且是由于带状疱疹导致的;第三例金某以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异常为主;第四例王某以阳明经、少阳经异常为主,累及厥阴经。这说明经络诊察非常重要。
在发病前期,有乳突部疼痛时,应仔细察乳突部的经络。若太阳经异常,一般天柱穴有异常反应,玉枕穴也偶有反应。若患者太阳经并少阳经异常,必须仔细察乳突部的太阳经与少阳经,比较两条经的异常,完骨、风池、天柱、瘈脉、玉枕或脑空是否有异常;个别在督脉的风府、大椎会有反应,都要仔细摸。
治疗急性乳突炎症时以患侧乳突部的腧穴为主,禁用面部腧穴。也可考虑在太阳经井穴放血,引阳通络。若有虚象可加患侧太阳经的原穴,为温补解表。若有异常反应可考虑取太阳经头顶部腧穴,取患侧通天、曲差等。由于属风寒引发的病,则可加灸大椎,散寒解表。炎症消失或减轻之后可取面部腧穴。
乳突部是面神经核的起点。面神经核由于受风寒或风热后导致发炎,说明有充血。很多慢性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是由于接诊医生忽视乳突发炎情况,造成面神经的营养障碍,使面神经核发生变性,从而导致面神经不可恢复。乳突部的疼痛对医生认识面神经麻痹的病机,特别是对早期病机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因此面神经麻痹早期要充分注意乳突部位发炎的存在和消失,发病时间越短恢复时间越快。发病时间越长,恢复越困难。先治急性炎症,供应面神经营养;当疼痛消失或缓解,可以取局部穴位。不要急于在局部取穴治疗。
面神经麻痹一般分两大类。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属脑血管病、脑出血、偏瘫之类的病。脑血管病获得控制或好转以后能自我恢复,可取通里、照海,通脑络。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医生常见的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约占95%以上。
病因基本分两种:风寒和风热。一种是在疲劳状态下受到风寒而发病,另外一种由感受风热导致。
在治疗时先要细致诊察经络,为辨经,为确认病位、病机提供重要依据。也要分早期或恢复期。“急则治其标”,由于早期邪重, 应该先祛邪——散寒或清热;早期先治乳突部疼痛。恢复期乳突部疼痛消失以后可治局部面神经麻痹。天下鼻炎第一针:新吾鼻炎针刺技法4月23日开始报名了
风寒外邪大多侵袭太阳经,与太阳经的走向和属性有关。太阳主开,主一身之表,能承接六气的刺激,化解和防止寒邪的侵袭。太阳经若阳虚,不能固表,易受风寒,寒邪凝固本经之气血,则导致头痛、面瘫。风寒型面神经麻痹能牵连少阳经。当太阳经闭结之后少阳经的疏泄能力也易减弱,病变部位仍在太阳经,因此必须保护此经,防止复感外邪。
风热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为病毒感染,以阳明经为主。风热之毒引发阳明经热郁于内,但亦能包括少阳经、太阳经异常。早期有患侧乳突胀痛,故取患侧反应最敏感的腧穴,如天柱、风池、玉枕、脑空等。早期禁针面部,但可浅刺额部腧穴,如患侧头维、颔厌等。早期也可考虑在患侧商阳放血以清热解毒,针患侧合谷、曲池、足三里。患侧足三里也可施血罐。恢复期以取面部腧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