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给大家谈一谈白酒的历史,千万别再听那...
应该给大家谈一谈白酒的历史,千万别再听那些财大气粗的白酒商家的宣传,莫把故事当历史。
白酒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明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烧酒,就是蒸馏酒,这种工艺不是古法,意思就是并非中国的传统酿酒工艺,从元朝开始内陆才开始有这种工艺。最早呢,大多用于黄酒酸坏之后舍不得倒掉,通过加热蒸馏,把其中的酒精提纯出来,形成白酒。
李时珍的这段文字还有后续,紧接着描述:“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和麸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
可以看出,到了明朝,已经开始用糯米,梗米,或黍,或大麦来制作白酒,且认定白酒有大毒。可以看出,到了明朝,有了白酒工艺,也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主要以高粱为原料来制作白酒。
其实在李时珍之前,北宋田锡所作的《鞠本草》中,有大量的酒曲和药酒方面的资料,也描述了烧酒,但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暹罗,今天的泰国所在地。
北宋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北山酒经》非常体系的论述了中华酒类的渊源,工艺等。当时所记录的酒,全部是黄酒。
不难看出,元朝以前所有的文献,史料,诗词,小说中出现的酒,全部是黄酒,米酒,饭酒,但绝对不是今天大行其道白酒。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朝李白。清澈的白酒会有琥珀光吗?当然是黄酒才是这个色。
“杯斟金波农滟滟”“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其中的金波,流霞都是对酒色彩的描写,也只有黄酒才有这样的颜色呀。
"一壶浊酒喜相逢"清澈透亮的白酒怎么会浊,一定是米酒,饭酒,黄酒才会混浊呀。
所以说,无论是仪狄造酒,杜康酿酒,所有宋元之前的中华大地上的酒,都是黄酒,米酒,饭酒,而绝对不是蒸馏的白酒。
了解了这些,大家再看那些历史经典,其中人物动不动拿酒解渴,喝个十碗八碗,就容易理解了。否则,只听白酒厂家的宣传,让孩子们还以为古时候的那些人动不动拿碗喝高度酒,以为自己的祖先都是酒桶呢[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