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成化斗彩器和后仿器区分开?从一件成化斗彩小杯说起
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宣德斗彩莲纹碗
斗彩初创于宣德年间,最为出名的宣德斗彩当属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宣德斗彩莲纹碗。之后,由于帝王的喜爱和推崇,斗彩瓷从成化年间开始名声大噪。成化斗彩用料考究,烧造工艺复杂,因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呈色肌理不同,每件器物都要入窑两到三次才可成形,因此成品率极低,大件器物也不多见。
到了明代晚期和满清时期,稀缺而珍贵的斗彩瓷便已片比黄金。明代《万历野获编》中就曾写道:“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曝书亭集》中也载“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倍蓰 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也正是历代对成化斗彩的倍加推崇,从嘉靖一朝开始,万历、康熙、雍正、乾隆、民国、现代共有七个时期都有大量成化斗彩仿器出现,因此,辨识起来,难度颇高。今天Sue就以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的一件成化斗彩缠枝莲纹小杯为例,浅谈一番。
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竹节杯(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藏品)
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竹节杯(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藏品)
器型:成化斗彩以小件的杯、盘、碗居多,大件器物并不多见,此时,饮酒品茗之风颇盛,传世斗彩中以酒具居多。这件小杯是当时较为流行的竹节柄高足杯,口沿平直,圈足外撇,手柄近中断处有一突起似竹节,造型线条柔和秀美,整体观感十分轻巧。器物除圈足处有一涩圈外,全施满釉,胎质虽然略显轻薄很是细腻,白釉略显灰青却较为莹润。而后仿的成化斗彩小杯要么釉面灰黄(如嘉靖、万历),要么胎体坚致厚重(如康熙),差别甚大。
宣德斗彩鸳鸯荷莲碗底部
纹饰:小杯口沿处以青料绘一单圈,杯身绘缠枝莲纹,手柄处一圈绘朵花数只,近足处绘如意纹一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整器的纹饰绘法,先以青花双勾线,再以平涂手法填彩,花叶只绘正面,叶无阴阳向背,纹饰线条纤细却有力。这样的绘法影响了之后历代斗彩器的绘法,反倒是早于成化的宣德斗彩在纹饰绘画上有层次渲染的出现。如上图宣德斗彩鸳鸯荷莲碗底部的两束红莲。
成化斗彩缠枝莲纹竹节杯
成化斗彩出土器彩料对比图
彩料:这件小杯先是以青料双勾外廓线,局部用青料绘画入窑烧造一次,出窑后填上黄、绿彩之后再入窑烧制,显色后再以矾红填画入窑烘烤,三次入窑后成器,能呈现如此秀雅灵巧之美,实属不易。青料采用的是色调灰蓝的平等青料,颜色蓝中泛灰,色淡而呈色明晰。绿彩呈半透明状,色阶为斗彩大绿、苦绿、水绿中的大绿;黄彩较绿彩色浓,半失透状,色阶为斗彩古黄、嫩黄中的古黄;矾红彩如红漆一般完全失透,色深而浓,色阶是斗彩浅红、深红、暗红中的深红。
康熙仿成化斗彩鸳鸯荷莲纹盘(已故恩师张浦生先生藏品)
款识:款识六字楷书款“大明成化年制”写于小杯足里边沿,青料色淡而偏灰,用料仍是当时较为典型的平等青,由于施釉较厚,显得款识不甚清晰。因为,底足署青花款的成化斗彩器,款识浓重的器物应属宣德晚期到成化早期,而呈色浅淡的应为成化中晚期,所以,较为粗略的可将这件小杯划分为成化忠厚的官窑制品。成化一朝的官窑款识十分有特点,以中锋运笔,起、落笔之处不甚锋利,反倒有些圆润(相较于清代款识而言),款识样式、气韵大多相似,仿若出自同一人之手。明晚期的嘉靖、万历便开始有仿成化款识出现,康雍乾仿款则更多,主要还是从青料发色,字形方面加以辨识。就如上图康熙仿成化斗彩的鸳鸯荷莲纹盘的款识,字形过于硬朗挺拔,少了成化本朝款的气韵。
成化斗彩仿品
成化斗彩仿品
最后 ,再看一件不太走心的现代仿品。胎厚体重,釉面死白,圈足故意做旧,矾红彩几乎要飞出瓷面,感觉哪哪都是问题。细细品味赏析过真品,这些平时看着还算顺眼的仿品一下子就有些难以入目了。其实,这便是陶瓷鉴赏断代,看真而知假的学习方法了。一直觉得古瓷断代初期最为靠谱的方法还是大量的看馆藏标准器。因为知道真品长什么样,将真品的样子烂熟于心才能在看仿品时进行审慎科学的类比判断,才不会被各种所谓引人入胜的“传承故事”左右思想。
踏实向学,一步一个脚印,望有一天能续恩师之瓷魂。
我是@话瓷说sue,一名年轻的艺术品鉴赏估价师,以踏实向学的心态和学友们分享收藏知识,交流历史文化,欢迎各位师兄师姐加关指点,共同探讨,共赏珍玩。
#国风在头条##收藏##文玩同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