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泻心汤——胸痹,癫痫,神经性头痛,顽固性牙痛
20胸痹——闫云科医案
李某,女,68岁。患高血压、冠心病十余年,服依那普利、倍它乐克等药,血压、血脂、血糖皆在正常范围,唯胸膺憋闷,短气不已,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头晕目眩。不心悸,不水肿。胃纳可,口干苦,思饮欲冷,大便溏,二三日一行。背畏寒,足心热。望其面白容悴,舌质淡红,昔白腻不厚。诊得脉沉弦涩,腹软无压痛。心电图显示:V1~vs低平。脉证观之,此胸痹也。缘于胸阳不振、痰浊痹塞也。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瓜蒌30g 薤白15g 半夏15g 桂枝10g枳实15g白酒30cm三剂
二诊;胸闷短气略减,背仍寒,足心热,而口苦思冷益甚。显然非纯属胸阳虚弱,乃寒热相兼之证,故温益胸阳而热象愈著也。拟附子泻心汤以治,则胸阳得附子而振,胃热得三黄而清:附子15g煎30分,取汁约200ml,黄芩10g 黄连6g大黄6g 沸水200ml浸5分,与附子汁混合,分两次服。三剂三诊:药后日泻二三次,胸闷短气、背寒、足热皆止,神疲、眩晕、口苦减。拟理中丸善后之。《经方躬行录》
论:主症胸膺憋闷,就是胸痞,短气不已,此是肺气不降。背畏寒,太阳经气之逆,足心热,少阴下寒经气之陷。太阳郁胃下降,胸闷上热则不降,少阴随太阴上升,沉弦上寒则不升。下寒上逼,所以会先用瓜蒌薤白汤,荡泄胸膈之瘀浊。而上热不泻,下寒不温,二气互搏,中气不能升降,所以不愈,泻心汤,清热温寒,调合二气。
瓜蒌薤白汤——中虚上盛,浊阴不降(胸痹)。
附子泻心汤——下寒上热,二气互搏(胸痞)
三黄泻心汤——中虚胃逆,君火不降(胸痞)
21治疗神经性头痛
张某,男,48岁,1976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因感冒咳嗽发烧5天住入某医院,经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咳嗽缓解。一日忽然头痛,并逐渐加重,烦躁,出汗,身软无力,纳差,无呕恶。经颅内x片,脑超声波,脑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鲁米那、去痛片等药不效,于6月15日邀余会诊。
患者面色青黑,四肢冰冷,述头痛有如棒击之苦,前额苦闷,昏蒙蒙然,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脉满数,舌质胖淡、苔晦并厚腻而润。证属肾阳虚而湿热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治宜温肾阳,清热除湿,寒热并用。拟附子泻心汤加味。
生大黄10克(另包、冲泡)制附片10克(先煎)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9克 法半夏10克 茵陈15克木通10克 滑石30克 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6月19日二诊,服药后第一天大便6次,第二天5次,第3天4次,均为软便,未至稀溏,头痛明显减轻,舌苔始退,但每便前略有腹痛。拟前方加广木香9克,枳壳10克。3剂。
6月22日三诊,大便日下次数依次减少,便前已不腹痛,头痛全消 脉转沉弱,苔转薄白,仍多汗怕冷、手足不温。改用金匮肾气丸,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痊愈出院。《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感冒发烧引起,研究是否解表,脉满数,是不是浮数,经热不泄。上热下寒,只病头痛,也没见胸痞满闷,只有脉满数,是为上盛之象。若不知上热下寒,此烦燥汗出,还有大便秘结,会误以为是阳明胃腑外蒸,热燥之证。此病案比较难。
22头痛癫痫——闫云科医案
2007年春某日,徐医生从五寨县来电云,其表姐夫某,56岁,原平市鼓风机厂职工。6年前病脑梗塞,左侧肢体偏废,中西医治疗,症渐改善。然祸不单行,前年遭车祸,'挫裂伤,先后两次开颅,之后出现抽风。市铁路医院脑电图检查;异常脑电图。印象:外伤性癫病。三年中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按时按量服用,然病症仍频频发生。发病前,必耳鸣,如钟声滴答不停,随之口眼痉挛,牙关紧闭,四肢搐扬,昏仆倒地,不省人事。三至十天一发,一次五六分钟。醒后神疲乏力,如痴如呆。素日多痰,咳吐不爽。纳食一般,口干不思饮,大便稀溏,日数行,便前腹不痛。腹背畏寒,手足不温,喜厚衣被。头时胀痛,尤以炎日下明显,畏热心烦。形体瘦削,蓬头垢耳,语言无序,事多遗忘。舌质苍老色淡,苔薄白少津。脉象沉细。腹无压痛。
闻其所述,疑痫由痰瘀所致。以车祸撞击,复再一再二手术头颅,焉有不留瘀之理。大便稀溏,喉中多痰,系脾不化津,为湿为痰之症。痰瘀相合,狼狈为奸,蒙障神明,是以为藏为病也。治当逐瘀驱痰,以清君侧。嘱先服桃仁承气汤加减:
桃仁15g 桂枝10g大黄6g 甘草6g 半夏15g茯苓15克七日后电话告知,服药六剂,痫未犯,而头痛、畏寒益甚,痰诞愈多。窃思,症呈寒热错杂,处方亦辛苦并用,何以诸症反甚?虚实不易辨,寒热实难别。再三度测,虽有内热,热在上焦,然其势不盛,宜清不宜泻;腹背畏寒,大便稀溏,属中下焦虚寒,寒势较盛,阳气不足。桂枝辛温,温经有余,温补元阳远不及附子。且煎煮大黄则无轻清之气,尽呈攻泻之用,致上热者不清,下寒者更寒,阳虚者愈虚,是以诸症益甚也。与半夏泻心汤证之上热下寒不尽相同,彼中虚而阳不虚也。故当温阳为首要,清热居其次。痰瘀之治姑且一置。建议服附子泻心汤原方:
附子15g(煎30分)大黄6g 黄芩3g 黄连3g(沸水10分)二液混合,分3次服。三剂后,徐医生来忻,言附子泻心汤共服八剂,头痛、癫痫月余未犯,腹背畏寒不再,痰浊减少,可帮家人点钞、算账云云。
附记:后,患者因阳痿求治于某医,药后癫风复起。系药物诱发或另有他因?不得而知。《经方躬行录》
论:最初的脑梗是怎么来的,不都是风湿寒之类型,观大黄泻心汤医案,也有上热型。最后癫风复起,仍是下寒。头为诸阳之汇,只要头一受重伤,无论何人,都会有抽蓄,昏厥,状如癫风之病。
23顽固性牙龈炎(郁热阳虚证)——王付医案
李某某,女,30岁。主诉:近4年来几乎是天天牙痛,时轻时重,服用西药或中药得以缓解,但没有达到治愈目的,近因牙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牙痛因食凉食热加甚,牙龈红肿伴有轻微出血,口干不欲饮水,畏寒怕冷,舌质红、苔薄黄,脉虚弱。中医辨证:郁热阳虚证。治疗原则:清热泻火,兼顾阳气。治疗方剂;附子泻心汤与栀子干姜汤合方加味:
大黄6g,黄连10g,黄芩10g,附子5g,栀子14 g,干姜6g,补骨脂12g,细辛10g,红参6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3次服。
二诊:牙痛明显减轻,不再怕冷,以前方6剂继服。
三诊:牙痛止,以前方6剂继服。
四诊: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12剂继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24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兼有心脏衰弱,具脘腹绞痛,泄利不畅,干呕心烦,汗多、肢冷脉弱等症,应用附子泻心汤,每能一剂而愈。(《中医杂志》1957年12期681页)《经方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