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6)​

梅兰芳回忆录(第一部全集)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一)《孽海波澜》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一章时装新戏的初试(二)戒坛寺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1)《女起解》(一)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1)《女起解》(二)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2)《五花洞》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1)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2)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3)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4)

梅兰芳回忆录第二部第二章第二次到上海 (3)《贵妃醉酒》(5)

《贵妃醉酒》(6)

“下面唱的几句唱词,我又有改动的必要了。原词是'安禄山卿家在哪里?想当初你进宫之时,娘娘是何等的待你,何等爱你。到如今你一旦无情忘恩负义。我与你从今后两分离。’安禄山常常出入宫闱,与杨玉环十分亲近,这是我们可以确定的。至于种种暧昧的传说,只不过野史里偶然提到,并不能拿它来作为根据的。况且他与这出戏可说是毫无关系。当初编剧者是拿来强调杨妃的淫乱。我们既然把前面的黄色部分,洗刷干净。再要唱这几句老词。那就显得突兀,与全剧的唱词太不调和了。我把它这样的改了一下:'杨玉环今宵如梦里,想当初你进宫之时,万岁是何等的待你,何等爱你;到如今一旦无情,明夸暗弃,难道说从今后两分离!’杨妃满肚子的怨恨,固然因为梅妃而起,可是宠爱梅妃的就是唐明皇,那天爽约的也是他。所以不如直截痛快,就拿唐明皇做了她当夜怨恨的对象,不再节外生枝地牵连到旁人,似乎觉得还能自圆其说。

“唱到这里,戏快终场。高、裴同念'天色已晚,请娘娘回宫’,杨念'摆驾’,接唱尾声'去也去也,回宫去也,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撇得奴挨长夜。回宫,只落得冷清清独自回宫去也!’这里面的'李三郎’三个字,是我改的。老词是'圣明皇’。我觉得已经恼恨了他,为什么还要尊重他为圣明皇呢。唐明皇排行第三,后人的诗词里,常常称他李三郎,杨妃在背后这样的叫他,似乎还吻合她的口气。这儿的表情,是在空虚、恼恨之余,有一种意兴阑珊的神态。唱完尾声,由宫女们搀扶下场。剧遂告终。

“好了,我总算对付着把这出《醉酒》的唱词、念白、做工、表情,很琐碎地说完了。这里面也还不免有遗漏的地方。可是大关节目,已经完备。这种纪录,拿来做演唱《醉酒》的一个参考是可以的。不敢说是我最后的定本。因为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过去我是不断地修改它,以后还要继续地改呢。

“有朋友看了我好多次的《醉酒》和《宇宙锋》,说我喜欢改身段。其实我哪里是诚心想改呢,唱到哪儿,临时发生一种新的理解,不自觉地就会有了变化。自然每一出戏里的大关节目,是不能改样的。要晓得演技的进步,全靠自己的功夫和火候,慢慢地把它培养成熟的。火候不到,他也理解不出。就是教会了他,也未必准能做得恰到好处。所以每一个演员的技能,是跟着他的年龄进展,一点都不能勉强的。我承认我的演戏,的确是靠逐渐改成功的。一般老朋友们随时提供那些有价值的意见,就是启示我改革的资料。

“这样写《醉酒》,是我个人的一种尝试。希望现在的老艺人,把一生所得着的丰富的经验,也都写下来,做我们后一代的艺人们的借镜。这是我们的前辈们为时代所限制,没有做的工作,我们应该起来提倡一下。好让生旦净丑哪一行都有很宝贵的纪录。这实在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最后我大略谈谈这出戏的来源和演变。杨贵妃喝醉酒的故事,在明清传奇里只见于清初洪昇撰的《长生殿》和明末钮少雅撰的《磨尘鉴》。《长生殿》内是写她很高兴地陪着唐明皇在御花园畅饮,跟《醉酒》的剧情和角色,全不一样。《磨尘鉴》内写的故事倒很相似,但是唱词念白却没有丝毫雷同的地方。那么,它的来源究竟在哪儿呢?我终于在清乾隆时一位昆曲专家叶堂所编订的《纳书楹曲谱补遗》第四卷'时剧’类内找到了它的祖本——《醉杨妃》。我拿京剧的《醉酒》和时剧的《醉杨妃》两个本子对比一下,剧情方面可说是全部相同,唱词方面也看得出是一个源流,不过京剧本经过了删减,要比时剧本少得多。还有吴太初做的《燕兰小谱》卷四里也记载着当时北京昆曲班'保和部’的演员双喜官,就常常演唱《醉杨妃》的。吴太初与叶堂都是乾隆时人,这一点小小考据,又可以得到两种旁证:(一)《醉杨妃》在当时的舞台上是出流行的剧目。(二)因为常在昆班表演,必定是用笛子伴奏的。

“上面所说的'时剧’,实际上就是昆曲的一种变革。唱法与昆曲无异,作曲不合昆曲规律。昆曲有固定成套的牌子。像《醉杨妃》一剧除了首尾两折有牌子(头一折是'新水令’,末一折是'清江引’),中间的一百四十多句大段唱词,虽然也采用长短句的形式,可没有牌名了。前辈曲家不承认它是道地的昆曲,才收入在时剧类内。

“曹心泉、溥西园两位老先生说过:'最早北京戏班里没有《醉酒》这出戏。光绪十二年七月间,有一位演花旦的汉戏艺人吴红喜,艺名叫月月红,到北京搭班演唱,第一天打泡戏,就是《醉酒》。月月红唱开了头,大家这才跟着也演《醉酒》了。’

“根据上面这些材料,我来把它总结一下。这出戏的故事是依据《磨尘鉴》传奇编的。京剧的《醉酒》是从汉戏里吸收过来的。汉戏的《醉酒》可能是从时剧《醉杨妃》辗转改编过去的。时剧唱词太长,京剧减去了三分之二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在表演形式上,至今还保存了古典昆曲载歌载舞的特点,如果唱词加多,演员的负担更重,恐怕就难以胜任了。

“我的朋友中,傅惜华先生收藏戏曲资料最多。他家还藏着一本《弦索调时剧新谱》,是清代戏曲音东家朱廷镠、朱廷璋共同编订的。这书刊行在一七四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比《纳书楹曲谱》刻得还要早四十多年。全书分二卷,共收曲谱二十出,《醉杨妃》也是其中之一。傅先生认为弦索调的伴奏系器是以琵琶为主,恐怕渊源于金元北曲的一个体系。《纳书楹曲谱》所列“时剧”这个名称,就是依据了弦索调的时剧而用的。当然这两点都是有可能性的。可惜弦索调的乐器组织和发展历史,由于现存的戏剧文献史料对这一方面还不够丰富,我也就不多讲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