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教寺

三教寺距石柱县县城7公里,地处三河乡的回龙山上,那里森林密布,遮天蔽日,风景宜人。三教寺是集儒、佛、道三教于一体的寺庙,也因此得名。它也是唯一一座经皇帝御批和尚可以婚配的寺庙。

三河乡三教寺初修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5年,距现在已经5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由石柱宣抚使马澄之妻陈氏所建。明朝祟祯年间,秦良玉当时执掌石柱土司大权,原秦良玉平播部将永贞和尚(法名永真智光)从盘龙寺(银杏堂)回到这里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八百罗汉兵,因为需要而增修了三教寺,其遗址和部分寺庙一直保存至今。三教寺依山傍水、自下而上建有山门、藏经楼玉皇殿三清殿大雄宝殿,寺庙高大雄壮,是当时全国惟一经皇帝(即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批准和尚可以结婚生子的寺庙。现完整保存有三清殿及左右厢房。珍藏有破山禅师手迹。除了有三教寺之外,边上还有秦良玉陵园土家族文化碑林、龙眺台、卧龙眼、悬棺群等景观。

三教寺首先以建筑雄丽和历史悠久著称。寺院主体建筑坐西向东。山门、正殿、观音殿依地势逐级升高。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其正殿为三教寺主体和核心建筑。建筑面积190多平方米。前檐施用廊柱。面阔6柱5间17.2米,明间宽6米,装对开木门3对;次间宽3米,装对开木门2对;梢间宽2.6米,进深9柱8间11.4米。明间,仅由4根中柱支撑抬梁和房梁,为典型的"减柱造"。这样做,既俭省了6根内柱,又使殿堂更加宽敞明亮,在设计上颇具匠心。殿堂正中设须弥宝座,宝座上的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神像,端庄肃穆。结单檐歇山式庑殿顶,屋面覆盖金色琉璃筒瓦。脊饰二龙抢宝和仙佛、瑞兽。在此殿的横梁底皮有大量墨书建修题记。其一右读,书"大清乾隆五拾一年岁次丙午孟春月中浣三日吉旦,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比丘、住持僧体本囗修源暨徒祖德囗大宗",左读,书"本境总领会首张国用、杨昌凤、刘永鉴、左昌城、张登元、刘德凤、王登位,协同众姓会首等,募化十方仁人君子,公同损资补修"。这为人们研究三教寺的建修情况和建修年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折叠

三教寺还存有大量碑刻文物。其中:"祝知县、马知事示"和"彭知县示",不但书法精美,而且保存了相当丰富而珍贵的地方史料,学术价值甚高。"祝知县、马知县示"刻于"公立团碑"之上。碑石长方形,截角。高150厘米,宽75厘米,厚11厘米。碑面纵排刻文。于碑面分心线两侧,分刻上述告示颁发者的职位姓氏。右镌"四川潼川府三台县正堂加二级纪录二次随带军功二级祝(即祝廷页,江苏金坛县举人。乾隆四十三年任三台县。)"一行24字,右勒"四川潼川府三台县事会理州正堂加二级又军功加二级纪录七次马(似为马全,三台县人,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任三台县芦溪汛左司外委,何时任县知事不详。或为马儒修,德阳禀贡,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任三台县训导)"一行29字,字大5*5至4*4厘米。职官姓氏两边之碑面刻写告示,凡16字,满行45字,字大2.5*2.5厘米。末镌"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仲秋月中浣谷旦,赵礼桂刻,肖集书"。

"彭知县告示",刻于长方形木牌上,故俗称"牌示",高98厘米,宽48厘米,厚3厘米。其文右读,纵排,12行,楷书,阴刻;字大2.5*2.5厘米,满行38字。为"特授四川潼川府三台县正堂加四级议叙加二级纪录五次彭"(即彭荣槐,江西湖口举人,道光二十七年任三台知县)为三教寺所颂。末镌"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六日"。"示"是古时长官对所属官吏或平民百姓有所告谕劝诫时使用的文体,统称为告知。但对所属官吏发布的,在较小范围内张贴,习惯上单称为示;对平民发布的,张贴在衙门前照壁上和有关地方的则称为告示。至于写在或刻在木牌上张挂的,则称为牌示。据统计,"彭知县牌示"不但是三台也是绵阳市乃至四川省内迄今仅见的

三教寺古代"牌示"。因而弥觉珍贵。同时,古代刻碑刻告示,于今也不多见。

折叠

雄矗于三教寺北侧山梁的密檐式实心砖石塔,亦为三教寺重要建筑和著名景点。她不但造型优美,历史悠久,而且为三台城区三大古塔之一,是白鹤寨"一步看三塔"胜景中的一塔,知名度极高。此塔通高18.8米。塔基平面六边形,边长2.51米。塔身九级,逐层内收,塔刹结六角撮尖顶。据塔砖"大清同治十三年"建修铭文可知,此塔距今已有126年。

三教寺在宗教哲学史的研究领域也具有典型性。她以合祀孔子、老子、释子即释迦牟尼等儒、道、佛三大宗教主神于一殿而称名。是唐宋以来"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等"三教合一"思潮在清代时期的三台民间得到完美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传说有一年春天。三教寺附近的农民发现地里的麦子不知被什么动物吃过,他们在地里撒上石灰,第二天沿石灰印儿去看脚迹,结果发现脚迹到墓前战马前就没了,于是人们才知道是良玉墓前的石雕战马。后来人们还看到过石战马在晚上跑下回龙山到芭蕉滩吃草,有时候还走到良玉墓后的卧龙泉眼饮水。

(0)

相关推荐

  • 安徽-宣城---广教寺双塔

    名称:广教寺双塔 时代:北宋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 编号:3-145-3-93 位置:30°58'31.61"北 118°44'9.15"东 简介: 广教寺双塔位于宣城敬亭山南麓,建 ...

  • 贺城西新塔

    贺城西新塔 明嘉靖以后淳安县志记载:明邑令汪公贵暨邑人应颢建新塔在县西转教寺前. 转教寺在淳安县城西二里开化乡,建于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北宋天圣(公元1023-1032年)中新之.方腊起义后 ...

  • 河北邯郸:成安二祖匡教寺双石塔

    邯郸成安二祖匡教寺双石塔  在邯郸成安二祖匡教寺内大殿的北侧有两座石塔,旁边没有说明这两座石塔的来历,不过从风化程度上看年头不算短.  我是在2017年12月17日来到成安二祖匡教寺看到这两座石塔的.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碑林杂记/彭鸽

    在我的印象里,碑林无非就是古人所留下的字和画一类的碑中古迹,只要抱着一颗虔诚的和对前辈们瞻仰的心,应该也就算不虚此行了.直到最近,我真正意义上去了一趟碑林,一下颠覆了我对碑林的所有印象,这里真是汉族艺 ...

  • 话说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中心寺庙集群区南1公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该寺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 ...

  • 话说香泉寺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因离香泉近而得名.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 ...

  • 话说盘龙寺石塔

    盘龙寺石塔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庙岔村东南盘龙寺遗址内.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塔身为六棱形,全用花岗岩分层制作,除塔座外,共七层,通高5.73米.塔座为浮雕仰覆莲瓣形束腰须弥座.七层塔体每层下部 ...

  • 话说白鹿寺

    白鹿寺建在益阳市城区资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邻会龙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它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距今约1200年.古寺鼎盛时期有四进,第一进为弥勒佛殿,左右为四大天王;第二进为观音殿,左右为佛 ...

  • 话说石泓寺

    石泓寺位于陕西省富县城西65公里的直罗镇川子河北岸.有大小窟洞10个,大小造像3370余尊.石窟开凿最早为南北朝时期,历经唐.宋.金.明.清各代续修完成.主窟规模大,保存完整.窟高5.4米,宽10.3 ...

  • 话说石宫寺

    石宫寺位于子长县安定镇北钟山南麓,是石崖上的一座石窟.高9.5米,深10米,宽16.9米,内有八根方形石柱承托窟顶.共雕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八柱间及窟壁全部雕刻着佛本生故事,各具形态,栩栩如生.佛坛 ...

  • 话说宝云寺

    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塔原名擎天 ...

  • 话说洛阳寺

    洛阳寺是质子伽蓝的汉译,原本迦毕试国是供奉汉代太子而修建的居所. <大唐西域记>记载:大城东三四里,北山下有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并学小乘法教.闻之先志曰: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 ...

  • 三教寺的名称由来

    为什么取名"三教寺"?按<宗教词典>说,"三教",也称"三时教",指的是有教.空教.中道教三教.但民间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据说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