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用药经验:甲状腺肿瘤的克星——黄药子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地下块茎。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功用有八个字的说明:“凉血降火,消瘿解毒”,颇为扼要。朱老指出:解毒,是指黄药子“主诸恶肿疮瘘:一喉痹、蛇犬咬毒”(《开宝本草》)的作用;消瘿,是指其对甲状腺肿瘤有消散之功;降火,是指其可用于“心肺热疾”(《大明本草》);凉血则指其清热止血的功效。
朱老经验:黄药子确为甲状腺肿瘤、甲亢卓效药。苏颂谓有关记载见孙思邈《千金月令》,用黄药子酒治瘿,“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在服药过程中,“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颈细也”,并谓刘禹锡《传信方》“亦著其效”。说明早在唐代便用它治疗甲状腺瘤(可能也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朱老临床常用黄药子为主药,配夏枯草、生半夏、僵蚕、橘络、海藻、昆布、牡蛎、青陈皮、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土茯苓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品,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约需2~3个月,多可恢复正常。但对甲亢患者,不可用海藻、昆布、海带之类含碘多的药物,因为碘虽可暂时抑制甲状腙激素的释放,使甲亢症状减轻,但当这种抑制作用减退或消失,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或释放,可致使病情反复并加重,缠绵难愈。更重要的是,甲亢病人虽多合并甲状腺肿大,但其病机多为阴虚阳亢,或气郁化火,与单纯性甲状腙肿不同,故甲亢虽以黄药子为主药,必伍以大剂滋阴降火药,如生地、玄参、麦冬、黄连、丹皮、夏枯草、牡蛎(此药不含碘,故仍可用),再加赤白芍、桃仁、红花、浙贝、僵蚕、香附、蒺藜、珍珠母等活血化瘀、理气舒郁之品,始克奏功。
居×,女,3l岁。心悸,烦躁易怒,多汗畏热,多食易饥,手颤,乏力,月经闭止近半年。眼球略有外突,甲状腺中度弥漫性肿大。脉弦滑数,舌红、苔薄黄。实验室检查:碘吸收率升高,高峰提前(3小时>30%.24小时>59%),T3抑制试验阳性,血清L、T4超出正常值。证属气阴两虚、虚火内燔,拟滋阴、泻火,兼用益气化瘀,处方:
赤芍、白芍、玄参各12克,麦冬20克,生地、生牡蛎(先煎)、夏枯草各30克,黄连、香附各6克。丹皮、桃仁各10克,黄药予、太子参各15克,生黄芪、丹参、益母草各18克。
20剂后,症状减轻,原方加僵蚕、浙贝、连翘、蒺藜、土茯苓,又20剂,月事已通,继续用上方,略事加减,坚持服药至60剂,诸恙悉减,体重增加。实验室检查指标均已正常。目前仍在巩固观察中。
黄药子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诸血证,可单味用,也可配伍凉血止血药如侧柏叶、旱莲草、小蓟等同用。亦可用治咳嗽,有止咳平喘的作用。朱老指出:上述功用,主要在于黄药子凉血降火之力,如用以治疗甲亢、甲状腺肿大及肿瘤,是因为其病乃阴虚阳亢或气郁化火,平其火热则其肿自消,不同于海藻、昆布、牡蛎辈之咸寒、软坚、散结;用以治疗咳喘,亦必因热而肺失清肃者,不同于贝母、杏仁、瓜蒌之止咳化痰。至若血证,若非血热妄行,黄药子亦不可轻投也。
黄药子药性平和,可蒸而食之,如杜甫《同谷七歌》:“黄独元苗山雪盛”注:“黄独状如芋子,肉白皮黄可蒸食,”可证。朱老在长期使用黄药子的实践中亦未发现其毒副作用。唯笔者在国外工作时,曾治一女性甲状腺瘤,每剂用黄药子10克,服至第九剂时,患者突然出现身目俱黄,停药后两三周,其黄始退。说明使用中仍宜慎重,剂量亦需掌握,一般以10~15克为宜。无火热,或脾胃虚寒者慎用。此外,目前市售黄药子品种亦较混乱,也是一个问题,如叶橘泉先生《现代实用中药》记载的黄药子为毛茛科植物,谢宗万先生在1960年8卷2期《药学通报》上的文章更报道有蓼科植物朱砂七及蓼科植物荞麦七,虎耳草科植物老蛇盘及薯蓣科植物黄独4种。朱老认为当以黄独为正品。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