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 最坏打算,最大努力,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06篇文章

-START-

韩雪在TED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而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接受你可能会失败和犯错的事实,然后积极的投入在过程之中。。“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但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种人生策略。

韩雪在演讲中提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她做制片人制作电视剧,想要尝试4K分辨率在电视上播放。这种技术目前中国只有少数电影在适用,西方电视剧采用的设备和频道和中国的不同,而且价格昂贵。韩雪和她的团队历经6个月,终于克服了这一难关,电视剧成功上映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第二件事,是她参加《跟着贝尔去冒险》。平日里缺乏锻炼、恐高的她不仅跟着贝尔上山下河,而且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攀爬绳索穿越河流。有些事,你以为做不到,但多坚持一下,多尝试一下,也许就成功了。

通俗地来说,『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不可能,设想到事情最坏的处境,然后努力去尝试去改变』

为什么说是悲观主义?

因为接受现实往往让我们很痛苦。现实是,我们的很多愿望基本上不会实现。比如,我们希望我们只要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事实是,除了死亡的结局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之外,我们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现在的付出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确定的收益?接受现实等于承认我们有很多的局限性:很多东西不一定能学会,想得到的东西不一定会满足。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想想,都觉得很没意思。当然是很悲观的一个状态。

而悲观主义,又有消极的和积极的区分。

由于悲观是一种痛苦而沉重的感觉,人们不喜欢留在这种感觉里,所以很多时候习惯采用大量的防御来让自己远离事实,以逃离当下的痛苦。这种状态我们称为消极的悲观主义。比如有的人在做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想到种种失败的可能,能力不足怎么办,资金不足怎么办,出现了问题要怎么处理。大量的关于失败的幻想,让人十分挫败和痛苦,为了避开这些痛苦的感觉,干脆就不再尝试。

我有一位朋友,辞掉上一份工作之后,很长时间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某次聊起,我问他怎么不继续。他说,找本行业的,现在不好做。现在这个行业挣钱都不多了。换一个行业,也不一定能够挣钱。

我说,那你可以慢慢积累呀。

他说,这个年纪,重新学习是很困难的。

我又问,那当初为什么要辞职呢?

他说,因为那家公司老板不是很大方。

至此,已多说无益。所有失败的可能性他都想到了。确实足够悲观了。他期待着可以找到一份没有遗憾,没有冲突,能够满足自己所有愿望(经济,成就感,关系)的工作。这种幻想实际上是避免接触客观事实中必然会存在的种种不愉快的感觉。也是因为一直维持这样的幻想,各种失败的可能性都想到了,他也无法积极的行动。少了行动,他失去了大量可能的经历和机会。这种消极的悲观主义,是期待着外在环境的改变来主动满足自己。

有一些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人,内在的机制也是跟这个有关。仔细去观察,会发现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内在的愿望,他们希望如果自己抛出橄榄枝,就不会被拒绝。直到百分之百的确定自己不会被拒绝之后,才愿意跟别人来往。外在现实显然永远无法满足这个期待,所以他们宁愿一直被动的等待。

凡是想要通过改变他人,改变外在环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人,都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说得夸张一点,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如果上帝不改变这个结局,我们就不想活了。然后每天想着上帝怎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一直愤愤不平。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情绪上。这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

积极的悲观主义又是怎样的?

同样面对死亡的结局,积极的悲观主义者选择向死而生的态度:接受这个既定的结局,然后积极投入在当下的每一天。具体来说,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有两点主要表现:

第一,要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许多人总是说我想努力,每年制定了很多计划,但就是没办法执行。归根结底,还是跟无法彻底放下心中的幻想有关。幻想着自己的愿望会自动实现,幻想着自己付出一点点就马上就收获。叔本华在《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中提到:“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么不幸福。”——即度过一段可以容忍的生活。面对种种不幸还能保持平静的人,表明他了解人生的路程上有许多可怕的事会发生。积极的悲观主义,就是承认我们的需要有可能会被拒绝,但为了满足愿望,还是要冒着被拒绝的风险继续行动。而人生的体验,就是在这些同时有挫折和满足的经历中不断的累积起来的。正因为积累了这些丰富的体验,人生才会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坦然接受丧失,让过去的成为过去。那些拒绝接受现在,让自己停留在过去的美好之中的人,看似活着,生命的发展早已停滞不前,再也无法体会到新鲜的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知识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那些从小被夸奖,觉得自己很聪明的孩子,一旦投入到现实努力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会遇到大量的困难。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挫败,会发现自己的聪明还不足够让自己有所收获。于是,有的人会选择告诉自己,都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投入,如果投入的话,困难就不存在了。为了维持这种幻想,他们根本就不敢真正的投入。一投入,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比别人有太多的优势,甚至很多方面可能比别人糟糕。

另有一些人,他们能够很快接受自己原来知道得不够多。自己以前的聪明还不足以让自己得到更多。接受这个事实之后,反而能够平静下来,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在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之中。也因为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别人那里有很多好的知识,所以他们常常从别人那里吸取到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类人遇到的贵人就会比较多。贵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识别出来的。这两类人,就是消极的悲观主义者和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区别。

年少的状态和成长之后的状态总是不同的。尽快接受现实,才不会消耗太多无谓的精力。承认过去的成就只是过去的,从而把精力有效的使用在积极的建设现在的生活上。

笨鸟先飞和龟兔赛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笨鸟早早承认自己笨,要付出得比别人更多才可以,所以每天都比别人更早起飞。如果我们也能够承认说,现在的自己懂得的不够多,所以要多听,所看,多观察,多学习,那么知识的累积一定快很多。那些觉得自己现在什么都懂得人,基本上,不会懂得更多。因为他们不太有机会看到和学到自己还不懂的东西。所以,他们的知识发展就停滞了。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不论过去的美好还是痛苦,都能够让过去成为历史,活在当下。面对同样悲观的客观事实,采取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的态度,最终决定了我们在过程中的收获和积累。

成为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放下内心不现实的幻想,接受丧失。就是要接受我们会死亡的事实,接受我们曾经失去的,尊重现在的客观事实,投入在当下,用心的活在当下,一步步走向死亡。唯有如此,生命的过程才会丰富多彩。

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很多的角色,而这不同的角色要求一个人要从不同的立场来演好自己的这场人生大戏。或许,她在职场励志剧中是一个工作狂,对下属严厉,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但同时,在家庭情景剧中,她很可能是一个温柔贤惠,能够负责好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相夫教子的妻子、母亲。

对生活、对人都是以积极地态度来面对,但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享受物质生活,忽略丰富自身灵魂的人。就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内心愈为充实,对他人的需求就愈少。”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悲观主义者,因为这似乎和人本身的特点相悖,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割裂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说面对这样的情况,这类人既要保持内心坚持,也要做到乐观面对现实,这是一种无法忽略的矛盾。

古语有云:“君子慎独”。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最能看得出内心的力量是否强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群人的热闹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那些人或许该说是外表乐观下的悲哀。正如拉·布鲁耶所认为的“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于不能独处”。不能独处,不能以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姿态来审视自己,对自己进行约束,只是一直追求群体的合拍,群体的活动,最后迷失自我,忘记自己,仅凭着一腔所谓的热血,做一些不理智、没头脑的事情。

我欣赏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因为,他们足够理智,他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有些混乱的社会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足够的思想独立。甚至可以说,他们就像是超然世外,静静地观察这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但他们不同于沉默的大多数,不同于鲁迅先生笔下的冷眼看客。对于对的事情,他们摇鼓呐喊、冲锋陷阵,对于错误的事情,他们有勇气说不,绝不同流合污。

也正是由于悲观主义的特质,他们对于每件事都不会盲目乐观,他们会做好面对失败的充分准备,把每件最糟糕的结果都考虑在内,在真正面对的时候,做到真正的从容不迫。反观另外一群人,对于一件事情,从来不会准备第二套方案,从来都会说:“应该没问题的吧”明明不确定,却总是无动于衷,等到事情真正的发生,手忙脚乱的匆忙应对,往往只会惨淡收场。

在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曾听到过一些特别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这些故事,仔细一听,毫无逻辑,完全是为了说理而说理,就像现在的鸡汤文、成功学一类的书。只是为了煽情、加大艺术效果,用的夸张毫无人性,这大大破坏了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建设,也无怪乎社会上如此多的奇葩事件,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是什么样的理由让这些人去做那样的事情。可怕的是,一旦一个人思维固定之后,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和这样的人交流,分分钟逼死本就是悲观主义者的人,而作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只能淡淡笑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缓和气氛。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这是奥地利心理学学者维克多·弗兰克,在历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煎熬后,最深刻的感悟。

积极的悲观主义——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积极的悲观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选择积极、从容应对的一种世界观。相比前面的积极的乐观主义,这种世界观拥有先发优势。在面对任何不确定的境遇的时候,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他们更能把握趋势,或者至少在大的方向上他们能确保自己是正确的。权衡之下,明眼人都知道积极的悲观主义,才是我们最应该奉行的一种世界观。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在对生活的真相了然于胸的时候,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你看到的是生活的希望,而不是背后的黑暗。

你早就把失败当成了一种常态,当最终真的面对失败的时候,你所表现出来的是从容和笃定。在斯多葛派哲学看来,就是只关注自己能控制的东西,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则选择性忽视。持有积极的悲观主义的世界观的人,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还是一种“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智慧。

不过,谁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是完美的?谁从一开始就能做好的?谁不是从一开始跌跌撞撞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所以,更确切地说,完整的人生状态应该是,积极的乐观主义和积极的悲观主义的整合。前半段是积极的乐观主义,后半段则是积极的悲观主义。或者细化到具体的每个技能的学习或是某个工作项目中,这个结论同样适用。

一段时间大家都喜欢谈幸福指数,在黄磊接受的一次采访中,记者提到,中国人的幸福感都不太高,黄磊反对说:“我超高。”在我们眼里,黄磊是“幸福”的代名词,主持表演、钻研厨艺、经营家庭,他总是把生活过的热气腾腾。于是记者问他通往幸福感的路径是什么?黄磊回答说,那个路径就是一定要悲观。“你得清楚意识到,人生整体就是结束,就是早晚的问题。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整体是悲观的。最糟糕的是整体乐观的那些人,每天都说明天会更好,这是不太现实的。”

“你会离开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从二人世界到老两口,有一天总会离开。那么干嘛不用更好的一种方式,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然后快乐。”悲观是一种认知方式,很难改变,但如何对待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你可以选择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周国平说:“悲观主义在理论上是驳不倒的,但生命的实践能消除它。”

刘若英在随笔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里提到,她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而这种悲观并不是表现在她消极地对待人生,只是在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没有那么高的期待。面对很多事情,她会先去想最糟糕的结果,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也没关系,因为这本来就在她的预期之内。而如果最糟糕的结果并没有发生,哪怕只比她预想的好一分,那么就是赚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防御性悲观主义”,即事前就把事情的结果想得很坏,等到最坏的结果真的发生时,因为他们在意识层面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真实经历时受到的打击也就没那么大。积极的悲观主义让人不至于太容易被失败击倒,反而在面对结果时有种“小确幸”的满足。

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一书中说: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是你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我不是一个死气沉沉、郁郁寡欢的人,我是一个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不强迫自己“必须乐观”,是在认清生命的真相后,怀着对生活极大的善意,去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也正因如此,“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所以我们活成了“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纷的人”。

接受这个世界的薄情,投入对当下的深情,我们活血才能活出乐观的真正模样。悲观主义是知识的初级、知识的终极,谁不是凭借甘美的绝望,而过尽其自鉴自适的一生。

人,生来就注定是悲观的,因为,在这人生路漫漫,大家都是奔着死亡的大道而去,或早或晚罢了。积极的去面对人生的过程,这是必然的,趋利避害没有错。可是,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想到的不是口头上的“大义”,而是落到实际的行为;不是对于同类的恶意八卦,而是在充分了解别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最小的方式去提醒对方;不是盲目从众无视社会规则,破坏最基本的底线,而是理智思考事件的可行性,再进行行动策划。

(0)

相关推荐

  •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时候的我们往往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于尝试很多新鲜事物,就像初生牛犊不怕虎. 长大以后,我们似乎顾虑和害怕的东西越来越多,反而失去了小时候的勇气和胆量. 步入社会的我们遭受毒打教育之 ...

  • 远离消极: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都没关系

    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生命逝去的消息. 真的,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这里不是在劝你在面对生死时保持乐观,相反,我们希望你不要你太乐观积极.也许你可以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这样你才能接受 ...

  •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称自己是“悲观主义者”?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所谓世界观,是指人的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据说"悲观主义"已经成为弥漫于人群中的一种世界观,不觉遗憾.在林林总总的世间,经历尚未充分,自身尚未完全努力 ...

  • 人到中年,认清这几个婚姻真相,对你有好处

    文/墨然 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婚姻大事,要知道这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选对人,选择什么样的家庭,都对你以后的人生有影响.谈恋爱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

  • 向死而生: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2020.12.14 picture beginning "如果可以,谁不想成为一个乐天派呢?" 这是我曾经的想法,曾经的我觉得乐观的人生活里充满了阳光,每 ...

  • 太阳丘和太阴丘所代表的性格特征

    算乎 李双林易学  每日一语: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才能幻想将来的事情,专注于眼前的事情,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而陷入无休止的忧虑之中,对事情毫无帮助,反而为自己凭添了烦恼.. 太阳丘 太阳丘位于无名指下方, ...

  •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 渡过

    (一)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这是在第一次被确诊了重度抑郁症之后显而易见的事实.自那以后,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天生的悲观主义,不会抑郁到想让自己死. 虽说24岁之前在别人眼里的我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阳光的 ...

  • 【努力做一个,睿智的自己】

    努力做一个,睿智的自己文字/网络  编辑/思思 世上万事万物从来没有绝对的利,也没有绝对的害,得失也是如此.人之所累,是因为什么都想要,得到了,欣喜若狂:得不到,皱眉不展.可人生不能十全十美,生活不能 ...

  • 2019:愿你努力做一个幸福的女孩子

    -01- 现在是2018年12月31日11点07分,离2018落幕还有不到差不多12个小时,我有大约一小时写这篇推送,然后赶去辅导班上六小时的课. 以工作的方式为2018画上句点,觉得很幸福. 那天坐 ...

  • 努力做一个谦卑的人

    努力做一个谦卑的人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题记 壹 今 ...

  • 有一种“心酸”叫苍井空,努力做一个好妈妈,低调晒娃却被群嘲

    提到苍井空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18岁就出道的她,虽然拥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与之而来的更是无止尽的骂声.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她的工作遭受到了巨大的争议,她一直被称为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 ...

  • 聂成华||努力做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生活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1 世界没有一个以超脱思想自觉为王的人,没有一个从他人那里获取自由意志的人. 2 所谓的国学热,有很多是依靠古人思想中的残留的阿Q精神胜利法才引起注意的. 3 权力不是地位,而是一 ...

  • 努力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

    小学时期的寒暑假作业, 总有一项最让人挠头 --"每日日记" 正是欢脱调皮的年纪, 哪有心思坐下来记录生活. 彼时只觉日短夜长, 玩闹还未尽兴, 便被妈妈拉着衣领回家吃饭睡觉. 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