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
向本书的翻译者、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致敬!
当我获知,复旦大学教授戴从容花了八年时间,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天书”《 芬尼根的守灵夜》这部1939年的小说翻译成中文,并以出版了第一卷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和翻译,唯有两个字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那就是“敬重”。
《文汇报》一篇评论说:“凡爱文学的人,几乎都知道乔伊斯的分量是和他作品难度紧密相连的。而《芬尼根的守灵夜》在中国没有译本的原因恰恰在于它对翻译者提出了类似福尔摩斯探案般的要求。因为乔伊斯在书中创造了世界语言史上绝无仅有的“梦语”(dreamlanguage)及借由语言所缔造的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需要一个超常的脑袋和一颗超耐得住寂寞的心才有可能将其破解。而戴从容也许就是那个绝好的猜谜者。”
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超难度翻译的文学作品—作家乔伊斯本人的弟弟曾评价这部作品:“乏味得不可言喻”。而戴从容知难而上,呕心沥血,花费了八年的时间,经受了报酬低、丈夫不理解以及本身教职任务不断的巨大压力和困难,终于将这部“天书”的中译本奉献给了爱好文学的广大读者。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无人读书,学术腐败的社会里,还能保持这样一种敬业精神,仿佛是黑暗的夜空里一颗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空虚寂寥的精神世界,确实值得我们敬重!
戴从容因研究并翻译了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难的、比《尤利西斯》更复杂的天书”--詹姆斯·乔伊斯最后的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而获上海市“社科新人”称号。
“河水奔流,流过亚当和夏娃之家,从起伏的海岸,到凹进的海湾,又沿着宽阔回环的维柯路,将我们带回到霍斯堡和郊外。”这是戴从容翻译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著名的开篇。
翻译中戴从容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她不得不“破译”像“Rot a peck of pa's malt had Jhem or Shen brewed by arclight and rory end to the regginbrow was to be seen ringsome on the aquaface.”这样在一般英语翻译家们看来根本无法翻译的句子。
“今年42岁的戴从容一身的书卷气,对虚华之物唯一的认可就是喜爱兰蔻(Lancome)的香水。她最初通过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尤利西斯》(Ulysses)中译本发现了乔伊斯。她说:“在我放下书后,它还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生活就像《尤利西斯》所描述的那样:它是支离破碎的。”
《三联生活周刊》的简评也许可以概括出《芬尼根的守灵夜》的意义和内涵:“好书会帮助你思考社会上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芬尼根的守灵夜》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独特作品,是智者独特的思考,它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书名来自民歌《芬尼根的守尸礼》,内容是有个搬运砖瓦的工人芬尼根从梯子上跌落,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守灵时洒在他身上的威士忌酒香却刺激他苏醒过。人们把他按倒,叫他安息吧,已经有人来接替他了。芬尼根的继承人酒店老板伊厄威克(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的梦构成全书的主要内容,小说从傍晚开始,断断续续地表现伊厄威尔的梦境,乔伊斯企图通过他的梦来概括人类全部历史。
这是一部融合神话、民谣与写实情节的小说,作者在书中大玩语言、文字游戏,常常使用不同国家语言,或将字辞解构重组,他用了17年的光阴才完成了这部“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所付心血远超《尤利西斯》。在作品完成之际,他甚至说现在除了死之外便没什么好做的了,并放言“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萧乾、文洁若都认为《芬尼根守灵夜》比《尤利西斯》还要晦涩难懂,也更难翻译。日本曾经有三个人先后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个失踪了,第二个神经出了毛病,第三个才译完,但最后出来的日译本的注释也没有戴从容的详尽。
正如乔伊斯所言,自1939年《芬尼根的守灵夜》出版来,引发了争论无数,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形成了《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解码热潮。因翻译难度极大,该书出版至2012年12月终於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戴从容副教授历经8年时间翻译后有了中文版本。老郑2013.05.07.
图为戴从容在复旦大学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