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俗丨太原农村婚俗消费变迁
结婚
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仪式
是结婚庆贺的方式
过去
仪式是凸显结婚的喜庆
现在
仪式是凸显脸面的工具
太原农村婚嫁消费
从新中国成立前
到新时代的今天
已经书写了一本厚厚的
婚嫁账簿
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阶段,太原农村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吃穿、彩礼上。
有钱人家嫁娶闺女穿的是绫罗绸缎,带的是珠宝首饰,吃的大鱼大肉(有山西特色的八碟八碗)。这些人家的婚礼极其排场,全部花销要数百甚至上千元(银元);
一般人家娶嫁,会扯些红布、花布,做些衣裳,做些新被褥,自己割一两件家具。筵席摆十几桌,八碟八碗或者四碗一火锅。当时的彩礼钱数十元,全部花销在50——100元之间。
穷人家则倍显寒酸:所有的花销不及普通人家的零头。衣服铺盖没钱置办,仅给女方几斗粮食,一顿饺子也只是请请至亲,结一个婚,不到十块钱。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
这一阶段,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一致,体现在婚假消费上的差别不是很大。
彩礼钱:
50年代:100元左右
1960年至1965年:200元到300元
1966年至1970年:400元到500元
1971年至1975年:800元到1000元
1976年至1980年:200元到1500元
旧时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事筵:规模不大,菜品简单八碟八碗或四碗一火锅。
份子钱:“四礼八动”,大多是4——8元,后来加至10到20。邻里之间上礼一般是1元至2元,甚至数角钱的小礼。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这一阶段农村生活大大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婚嫁消费方面尤为明显。
彩礼钱:
1985年前2000元到3000元,
1986年至1990年6000元到8000元,
1991年至1995年1万元到1.3万元,
1996年至2000年1.8万元到2万元,
2001年至2002年2.2万元到2.4万元,
2004年以后3万元到5万元不等,
当前:10万元起步;
90年代三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
当下三大件:房子、车子、票子
事筵:规模变大,人数增加,多则上千人;菜品翻新,20-30盘菜,烟酒并重。
份子钱:
兄弟姐妹等主要亲戚由100元增至1000元,甚至更多;
亲戚朋友由20元加至100元、200元、500元,
邻里本家由5元、10元加至20元、50元,100元,200元
婚嫁的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涨船高,其实,除了沿袭旧俗的形式外,新时代的婚嫁习俗也衍生了很多新型的花样,这些花样又席卷了一场钱财的风暴,让农村家庭难负重担。但是这样的风俗又很难被彻底抹杀,只能在等待人们的思想自动解封,给婚嫁一条宽松的路。
扫描二维码
关注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