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细辛治愈过敏性鼻炎一则报道



过敏性鼻炎,中医属于“鼻鼽”范畴,多因平素体质较弱,正气不足,外邪入侵,以阵发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1]。西医又称其为变应性鼻炎,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释放以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发现,临床重用细辛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洪某,男,24岁。主诉:反复鼻塞、鼻痒、流清涕5年。患者5年来每日晨间起床时鼻痒、鼻塞,喷嚏连作数十次,伴流大量水样清涕,眼痒流泪,时感畏寒怕冷。甚则嗅觉减退,不闻香臭,偶有少量清稀白痰,过度擤鼻涕则易出血。每于气温骤降、多食辛辣及作息不节时加重,遇花粉、尘螨等刺激物时易发作,夏秋两季尤甚。于当地医院行鼻前镜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苍白,鼻腔有水样分泌物,行鼻内镜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予抗组胺药物服用未见明显疗效,因不愿长期使用激素,寻中医诊治。刻诊:中等身材,形体健壮,面色偏黄,舌淡,苔薄白,脉平有力,略浮,纳眠可,二便调。既往无哮喘、气管炎病史。辨证: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治法: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用温肺止流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细辛10g,荆芥10g,诃子10g,桔梗6g,苍耳子9g,白芷9g,辛夷花9g,生姜3片。7剂,日一剂,水煎趁热温服,并以煎煮时上蒸之汽熏鼻。

  二诊:患者言恶风症状减轻,鼻塞流涕照旧,望再次处方。此为证对药轻,遂守前方,加大细辛用量至25g,加炙甘草9g,7剂,嘱其细辛用冷水先煎40分钟,后下诸药煎煮15分钟。三诊:患者就诊言鼻子通畅不少,鼻涕减少,诸症好转,要求继续治疗。效不更方,继以前方细辛加至40g,煎服法同前,患者除言服药微感舌尖发麻,无其它不适。遂坚持用药30天,五年痼疾终得蠲除。

  2 按语 
  鼻鼽一词,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诸病源候论》亦云:“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于鼻,为鼻鼽”。鼻鼽一证,责之于肺,与脾、肾二脏功能相关。鼻为肺之窍,肺主一身之气,若肺气充沛,肺系功能正常,则“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肺气虚弱、卫表不固,鼻窍失养,则容易感受外邪。《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当肺卫虚弱之时,风寒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欲祛邪外出,则鼻痒、喷嚏频作。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肾为气根,肾不纳气,则肾阳摄纳无权。两脏虚衰,均可导致肺气虚,气不能摄津,津液敷布失常,水湿上犯鼻窍,故见清涕连连,鼻塞不通。

  患者肺气虚寒,卫表不固,鼻塞鼻痒、时感畏寒怕冷,属虚寒之鼻鼽,论治当先益气固表,温肺散寒。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到:“外感之著人,恒视人体之禀赋为转移,有如时气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时,而其病之偏凉偏热,或迥有不同……其素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益甚也。”鼻鼽论治,应把握肺气亏虚为本、风寒外侵为标的基本病机,以温肺散寒为基本法则。治以温肺止流丹合苍耳子散加减。温肺止流丹载于《辨证录》:“此方气味温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带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苍耳子散出自《济生方》,有散风邪、通鼻窍的功效,主风邪上攻,致成鼻渊,用治鼻流浊涕不止。方中重用辛温解表药,细辛、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生姜,均可归肺经,祛风散寒、温肺通窍,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鼻塞鼻渊,痰饮喘咳;合宣肺祛痰之桔梗、敛肺利咽之诃子,使肺气宣降有度,卫表密固,则外邪不易侵袭,鼻鼽无犯。

  患者病史有五年之久,老病效不更方,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细辛一味逐渐增加。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利九窍”之功效,列为上品,具良好的散寒止痛、温宣开窍等作用。但自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的论述以来,“细辛不过钱”的观念深入人心,总是以小剂量应用于临床,有时不能达到最佳疗效。刻诊见患者形体健壮,一诊用10g细辛,并无不良反应,故逐渐加至40g,并采取先煎、久煎、加炙甘草等缓和毒性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仲景在“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中,细辛的用量均为3两,据考究汉代度量衡,1两约合13.92g,故共约合42g,是以煎煮过程中其所含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的挥发油得以大量挥发,又有其他药物制约,故毒性大为降低[3]。其实陈承、李时珍均强调了细辛“单用末”,后世药典却把“不可过一钱”之论用于所有剂型。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之毒性主要由其挥发油中毒性成分黄樟醚所引起,可致使中枢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致呼吸肌麻痹甚至死亡[4]。细辛毒性大小与剂型、煎煮时间、药用部位等密切相关。汤剂是细辛用药时最常用的剂型,研究表明,细辛水煎液中黄樟醚的含量远低于细辛药材,且随煎煮时间延长含量下降;而其有效成分细辛脂素却缓慢溶出,这为细辛入汤剂临床用药“先煎”和“久煎”提供了科学依据[5]。细辛增量时,加入炙甘草,甘草味甘性平,《本草别录》云:“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药性和解毒之药物。药典记细辛为小毒之品,其与甘草相伍,可缓解毒性。所以,细辛应用剂量有待考证,大剂量使用之时,当分清虚实寒热,选取合适剂型、用量、配伍等,逐渐增加,量其情节,但用无妨。

  参考文献 
  [1]李胜朴.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外医疗,2008(17):131-132. 
  [2]左冬至,耿宛平,刘强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2):157-160. 
  [3]刘兴武.张仲景用细辛琐谈[J].天津中医,1997,14(4):184-186. 
  [4]李进.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细辛用药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5]林大勇,李斌,曲道炜.“亦药亦毒”论细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17-19.

(0)

相关推荐

  • 王鹏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杏林学苑 6月29日 ⊙作者:杨俊姝,王鹏 ⊙编辑:杏林君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某些负面现象带来生态环境相对滞后所形成的如雾霾等环境污染等因素,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全球有增长的趋势,其 ...

  • 医院不愿开,药店不想卖,这些便宜的鼻炎中...

    医院不愿开,药店不想卖,这些便宜的鼻炎中成药,其实真的很好用! 1.慢性鼻炎--药店不想卖--鼻炎灵片 成分:炒苍耳子.细辛.川贝母.辛夷.白芷.淡豆豉.黄芩.薄荷脑. 功效:疏风通窍.清热消肿. 适 ...

  •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反复发作?老中医四贴经方,让你呼吸通畅

    慢性鼻炎中医认为病机为:伤风鼻塞失治,或外邪屡犯鼻窍,邪毒久留不去,血瘀鼻窍,气血运行机制不畅,导致鼻甲部分肿胀,鼻塞以及不通.经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水.因体质发展差异,大致分为可分4种证型. 鼻炎常见 ...

  • 重用细辛慢性气管炎咳喘证,过敏性鼻炎,寒性便秘,风湿疼痛,血栓性脉管炎,及一些不明非热性包块等

    (提炼:自从我学会用重剂细辛后,每每在治疗一些疑难杂证中屡屡得手,心中甚喜.细辛重剂我经常用于慢性气管炎咳喘证,过敏性鼻炎,寒性便秘,风湿疼痛,血栓性脉管炎,及一些不明非热性包块等.其特征为寒疑痹阻, ...

  • 干祖望60年临证经验: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思路 目前,过敏性鼻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将本病归于"鼻鼽"范畴,治疗效果优劣,取决于医师的辨病辨证和选方用药水平.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在 ...

  • 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导言:干祖望老先生是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本文是干老弟 ...

  • 如此小剂量,治愈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咳喘.嗅觉丧失用小青龙汤提取物粉末剂 津某,14岁,男.初诊1985年8月1日,由兵库县来东京求诊.体格.营养.面色大致均属普通,无明显舌苔. 主诉自幼患过敏性鼻炎,喷嚏.鼻塞 ...

  • 干祖望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思路(附医案)

    导读:干祖望老先生是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本文是干老弟子分享的老先生的学术精髓,有 ...

  • 细辛不过钱?看仝小林院士如何重用细辛治疗...

    细辛不过钱?看仝小林院士如何重用细辛治疗顽固性头痛.附细辛不过钱的误传经过,一文清楚细辛的真实用法. 先看仝院士的医案:易某,女,40岁,2009年6月初诊.因间断头痛20余年就诊.其间患者间断发作头 ...

  • ​干祖望60年临证经验:极效治愈过敏性鼻炎选方用药

    导读:干祖望老先生是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本文是干老弟子分享的老先生的学术精髓,有 ...

  • 如此久服小剂量,治愈过敏性鼻炎

    如此久服小剂量,治愈过敏性鼻炎 导读:由这篇文章的缘分,小编翻了翻这本书,感慨颇深.日本人用经方提取颗粒剂给患者服用,每剂药量都非常小,但是连续服药时间可以长达几个月到十几年.用小青龙汤治过敏性鼻炎似 ...

  • 重用一味药治愈蛋白尿

    任继学重用土茯苓治肾风蛋白尿 土茯苓首见于<滇南本草>,归肝.肾.脾.胃经,甘平扶正,淡渗湿毒,临床可用于湿热邪毒所致痹证.淋浊.带下.疮疡.肿毒等.国医大师任继学常重用土茯苓解毒除湿,治 ...